自從那年隨同事去他湖南老家玩,回上海時順道去了南岳衡山,便萌發了要爬完五岳的想法。於是就有了2005年11月的泰山登頂,2006年10月的中原大地5日行(中岳嵩山)。
來到2007年,這次的目的地是北岳恆山。原本只想去恆山一游,但看了看Ctrip上的游記攻略,發現山西有不少好去處,於是擬定了山西7日游,准備利用10.1長假去。很不幸,10.1的火車票是如此難買(只有坐票了),又想想黃金周只見人頭不見景的盛況,決定不湊熱鬧了,延期出行。
長假過後,正是出游的好時機,可原來計劃同行的網友有其他安排不能去了,難道又要像去年那樣一人上路?在網上搜索一番,發現了“老胡”,看了看他的計劃,大致與我相同。馬上聯系,一拍即合,於是……
Day1 10.26(周五)
上海→太原 (宿火車上)
K372/373,21:44出上海,次日19:08到達太原,票價:327元(硬臥下)
Day2 10.27(周六)
19:08到達太原,那天晚上正好降溫,真是冷啊!下車後馬上在太原火車站買好明天早上太原至介休的火車票。
太原→介休:
1725,08:57出太原,10:45到達介休,票價:11元(無座)
打車來到一周前就訂好的“如家”太原店:太原市迎澤區桃園北路77號2幢北段,Tel:0351-4138222,雙人標房:174元(會員價)。個人以為:干淨,舒適,性價比絕對超過那些掛著“3星”,“4星”的大賓館。
在“如家”等了一會兒,老胡到了(老胡是坐飛機來的)。於是一起出去吃飯,順便逛逛太原夜市。根據網友的游記,來到了柳巷,這兒其實是個商業街區,商鋪居多,美食倒沒怎麼找到。太原的飯店絕大多數在晚9點左右不營業了,夜市大排擋也由於天氣轉冷而提早休市了。我和老胡只得草草吃了點東西,打車回了。一路上,讓司機沿著汾河邊轉了轉,看了看汾河夜景,聽說夏日的汾河兩岸還是不錯的。
Day3 10.28(周日)
一早起來,准備去喝著名的“郝剛剛羊雜湯”,昨晚出租車司機推薦說水西門街的“郝剛剛”不錯,而且一定要上午去(下午去,味就不濃啦)。但我找了半天卻沒找到,只得悻悻地回“如家”和老胡彙合前往介休了。
“1725”這趟車是由太原發往重慶的,人很多,但大多會在平遙和臨汾下車。在火車上遇到了來自重慶的一家三口,他們也去王家大院與平遙,正好一起同游。約2小時後到達介休,在介休火車站買好下午去平遙的火車票
1726,16:09出介休,16:29到達平遙,票價:3.50元(無座)
在火車站前的廣場搭公交11路去王家大院,票價:4元/人,由於從介休到王家大院正在修路,小巴士開了差不多近60分鐘左右才到。一行5人匆匆吃過午飯便開始大院之旅。
王家起源於太原,後遷徙至靈石縣靜升鎮,所以又稱“靜升王家”。王家祖先靠做豆腐起家,當地至今還有一道“王家豆腐”的菜。經過好幾代人的奮鬥後,其財,勢在清朝達到鼎盛,而大院的主要建築群也在這時候完成。
王家大院主要分為高家崖,紅門堡兩大塊。
高家崖是王家大院建築的精華所在,呈現了典型的北方民居風格。前廳後院,東西廂樓,大到主廳書房,小到花房亭台,其一磚,一瓦,一木都體現了我國北方雕刻藝術的獨特風格,匠心獨具,值得稱道。
紅門堡則是真正的“王”家大院,是整個大院的核心與基礎。院落結構呈“王”字形,依山而建,層樓疊院。“王”字最底一橫是前廳和主屋,中間一橫為書房與副屋,最上一橫為花園和休憩場所。而“王”字一豎則為主干道,其各個院落均可相通,走在其中,如進迷宮一般。
王家大院門票:66元/人,導游費:50元/次,游玩時間約2小時左右。其實2個小時也就走馬觀花而已,真要細細品味,在大院住上個把月也不為過。
結束後趕回介休坐火車去平遙。在平遙火車站買好Day5平遙至臨汾的火車票。
平遙→臨汾:
1725,10:24出平遙,13:00到達臨汾,票價:13元(無座)
一出平遙車站,便會有電瓶車主上來攬客,價格是2元/人。我和老胡一輛車,“重慶一家人”則坐另一輛車。自北門進城後,車主們便極力向我們推薦起客棧來(入住後,他們可向店主收取一定的回扣)。“重慶一家人”在北門附近住下了,老胡覺得這兒太偏,不熱鬧,於是由車主拉到了“和義昌”客棧。
“和義昌”地處南大街,緊鄰南門,和大多數平遙的民居客棧一樣,前廳後院的布局,每間房都有所謂的“民俗大炕”(不能燒火,只是磚砌的,加了層彈簧床墊)。我和老胡看了一下,覺得還行,便住下了。
“和義昌”客棧:平遙古城南大街165號,Tel:0354-5684952,房間價格:80元/天。其實此時平遙已處於旅游淡季,如果砍砍價,應該能還到60元/天。注:平遙的大多數客棧房間都較簡陋,需自帶洗漱用品,如果要“享受”賓館級的住宿,只有住“雲錦成”,“天元奎”或住到城外去。
安排妥當,便和老胡出去逛逛了。此時街上游人寥寥,不怎麼熱鬧。一路走來,在南大街“雲錦成”附近再次遇到“重慶一家人”,於是一起去大名鼎鼎的“雲錦成”吃晚飯。
“雲錦成”不愧是大飯莊子,前大廳寬敞明亮,後廂樓的包房古樸而有特色。每個包房都以平遙著名的錢莊命名,如:“日升昌”,“協同慶”等等,其中最大的包房可容納20人就餐。我們原本在大廳就座,但上樓轉了轉後覺得應該去包房享受一番,於是上樓找了個8人間。包房需額外收取10%的服務費,在旺季還需提前預定,而此時去可真是趕上了好時候,無需預定,樓上樓下隨便挑。
大伙坐定,開始點菜:特色菜肴有平遙牛肉、拔絲山藥等,面食有干煸蓨面栲栳栳、搓魚、貓耳朵、水煎包子等,幾乎把網上推薦的菜肴都點了,還要了一瓶平遙特產的“長升源”黃酒。
“雲錦成”就餐:260元/5人。
坐在古色古香的包房裡,略有點昏暗的燈光下,喝著甜甜的酒,吃著菜,品味一下當年那些山西商人坐在八仙桌旁高談闊論,縱橫南北的場景,真是別有一番味道。
酒足飯飽之後,和“重慶一家人”告別,我和老胡瞎逛了一圈便回客棧了。
Day4周一(10.29)
平遙游玩:120元/人
在“和義昌”斜對面的小飯鋪吃了頓早飯,便和老胡開始了平遙古城游。
整個古城以金井樓為中心,向南直通南大門(南大門也是古城的正門)的就是南大街,而南大街也是整個古城最為繁華的大街,集中了眾多的商鋪,所謂的明清一條街就是這兒了。從南大門進入古城,沿著南大街向著金井樓的方向來到一條東西走向的街。向西走便是衙門街,古縣衙就在這條街上,每天上午10:00有一場“縣官審案”的表演,很值得一看。向東走便是城隍廟街,城隍廟、文廟還有平遙大戲院都在這兒,每天上午11:00左右城隍廟也有場“求雨”的表演。
逛完了古城的政治,文化中心,繼續沿著南大街向著金井樓的方向走,一路上就有“同心公”鏢局、“協同慶”票號等游點。其中“協同慶”的規模比大名鼎鼎的“日升昌”還要大,尤其是“協同慶”的金庫,絕對值得一看。沿南大街來到金井樓,向西走便是西大街了。
“日升昌”與“蔚泰厚”就在西大街上。“日升昌”作為中國最早的票號當然要去看一看了,而“蔚泰厚”則是由“日升昌”的二掌櫃創建的,名氣也不小。在晉商票號發展的鼎盛時期,小小的平遙城就集中了大大小小幾十家票號,掌控了數以億計的資產,稱平遙為當時的“中國金融中心”一點也不為過。
回到金井樓,沿著東大街走到快接近東大門的地方就來到了“清虛觀”了,整條東大街不怎麼繁華,很破舊。
和老胡逛完了城裡大多數的景點,在南門我倆上了城牆,開始沿城牆游古城。整個平遙古城牆可以說才是平遙古城保存最久的古跡,大部分是由明清時期建成的,後經幾次整修,總體還保持原貌不變。整個城牆繞城總長約6.3公裡,全程走下來大約3小時左右。我和老胡一路走走停停,不知不覺,已見炊煙裊裊升起,夕陽沉沉落下,古城的一天又將結束了。
回到“和義昌”,在前廳吃了點東西,便回屋休息了。
Day5周二(10.30)
10元一碟的水煎包(15個),2元一碗的小米粥,仍舊在“和義昌”斜對面的小飯鋪吃的早飯。飯後沿著南大街走到金井樓,再沿北大街由北門出城了。
在平遙火車站坐1725趕往臨汾。從平遙上1725就很擠了,原因是這班車有很多人是去往重慶的。但這趟車有幾節車廂是為臨汾上來的乘客預留的,很空,和列車員商量了一下,就放我們過去了,而那些去到重慶的就沒那麼幸運了。
約3小時後到達臨汾,在臨汾火車站買好了Day6臨汾至大同的火車票
臨汾→大同:
2464/2461,17:52出臨汾,次日05:16到達大同,票價:96元(硬臥下)
火車票買好後趕往吉縣,在火車站對面的馬路邊上坐3路車(票價1元)到底就是堯廟長途汽車站。而在火車站附近的兵站街也有一個長途汽車站,也有車發往吉縣,但每天只有一班,早晨06:30發車。
臨汾→吉縣,發車時間:6:50—18:00,28元/人
14:30出發,由臨汾至襄汾這一段是運煤道,一路上盡見運煤車來來往往,好在路還算不錯,開得還快。而由襄汾至台頭鎮這一段則成了土路,速度有所降低;由台頭鎮至呂梁山加油站這一段就要爬山了,在盤山公路上轉了大約1個小時後來到加油站。
加完油後繼續上路,這一段至吉縣縣城就是所謂的魔鬼路途了,一路顛簸不斷,前面的車揚起的黃土遮天蔽日,根本看不清方向。據說這條路一直這樣,一直在修,卻一直沒修好。一路歷盡艱辛,約19:00左右到達吉縣縣城。
吉縣縣城很小,最好的酒店就是吉縣黃河大酒店了,號稱是吉縣唯一的2星級涉外賓館,但還是很破舊,而且沒有電梯。黃河大酒店:吉縣新華街66號,0357-7925899,雙人普通房:160元
Day6周三(10.31)
早上7:30,昨晚約好的小面包車已停在樓下。吉縣→壺口,包車費:30元/人(來回)。同車的還有一位山西老伯,他是搭車前往陝西宜川的。老伯同我們談起壺口瀑布,其中涉及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氣勢”,說見過黃河壺口瀑布的人無不為它雄渾的氣勢所震懾,雖然現在黃河的水勢已大不如前了,但壺口瀑布還是值得一看的。
1小時後,來到壺口瀑布景區。一路奔騰而來的黃河流經壺口時,由於兩岸高山挾持,河水被逼入一個狹窄的口子,並急速收攏,最後形成落差二三十米的瀑布,好比一盆水傾盆而下,力量十足,非常壯觀。
遠遠地就可以聽見隆隆的水聲,於是急不可待地來到岸邊。由於來的早,沒多少游客,再加上天氣好,陽光燦爛時,有一道美麗的彩虹在瀑布中若隱若現,十分漂亮。站在瀑布旁邊不遠處,可見激浪濤天,氣勢逼人,人心為之大大地震撼。
沿階梯下到龍洞,抬頭仰望瀑布,才深深體會到什麼是“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意境。玩了半小時出來,相機衣服均被打濕了,手足也已凍得僵了,但處於極度興奮之中,也顧不上這麼多了。黃河壺口瀑布絕對是山西之行最值得一看的。
壺口瀑布門票已漲價至81元/人,票是司機去買的,拿了兩張明信片回來留作紀念。而龍洞則是沒門票的,只開了張收據,21元/人。
10:30左右回到吉縣,汽車磨蹭到11:30才開,回到臨汾15:40,吃了個臨汾名吃——牛肉丸子面後便匆匆趕往火車站。從臨汾趕往大同(宿火車上)。
Day7周四(11.01):
一夜無話,AM 05:16到達大同,我在售票處買好Day8晚上去太原的火車票,而老胡則買好去北京的票。
大同→太原:
1591/1594,23:35出大同,次日06:52到達太原,票價RMB:88元(硬臥下)
剛走出大同火車站就感受到了北方的寒冷,哆哆嗦嗦來到紅旗大飯店,一問,已沒有空房了,於是打了個電話到空軍招待所,還好有房,急忙打的過去。
空軍招待所,大同市新開南路甲1號,電話:0352-5351888,雙人標房:138元。
稍作休整,在招待所旁的“佳禾快餐”吃了頓早飯便開始大同之行。
從空軍招待所出發,沿新開南路向北走15分鐘,便有11路到雁同西路長途汽車站。長途車倒是不錯,空調大巴,但人不坐滿不開。上車後賣票的便會問你:去渾源還是去懸空寺?先買了去渾源的票,大同→渾源:15元/人。老胡問:這車也到懸空寺?答曰去懸空寺另加10元/人,想想天氣實在太冷,也懶得下車換小巴,耳根一軟,便又加了錢。
車開後發現車上另有一位普通話不是很好的老大爺與一對小夫妻,聽他們對話原來也是去懸空寺,好像也要去恆山,正好結伴拼車啊。
快到渾源縣時,車停了,賣票的和路邊的“小夏利”嘀咕了幾句,小夫妻下車上了夏利。我和老胡與那位老大爺也想下車,被告知要等一下,又開了一會,老大爺上了另一輛夏利,我和老胡則在渾源車站換了車。
在去懸空寺的路上,那司機不停地向我們推薦包車去恆山,並大談恆山如何好玩種種。原來如此,“大巴”早已看出我、老胡,老大爺與那對小夫妻要拼車的想法,於是和“小夏利”們合伙“分而治之”,真是奸滑。
來到懸空寺,真是冷啊,山風凌厲,呼呼有聲。人倒是不多,但都披著厚厚的軍大衣,一路哆嗦著游覽完了這個有著近1千年的建築奇跡,感覺近看不如遠觀,實在沒有上去的必要。
懸空寺:55元/人
回到懸空寺停車場,“小夏利”迎了上來,又是推薦包車恆山游。老胡決定不去恆山了,回大同去雲岡石窟,然後去北京,於是就此告別。“小夏利”載著我前往恆山停旨嶺停車場,一路上不停地要我包來回(來回150元)。這回不聽他的了,決定根據網友的指引,從後山下,坐8路公交小巴車回渾源汽車站。其實倒不是舍不得這筆包車費,只是對他們這種行徑感到不齒,不想給他掙這個錢。
懸空寺→停旨嶺停車場:50元/車
北岳恆山:15元/人(入山券),2元/人(保險費),35元/人(恆山參觀券)
已近冬天的恆山空空蕩蕩,冷冷清清,沒見什麼游人,也沒啥美景可看,可以說是游過的4岳中最令人乏味的。一路走來,巧遇那對小夫妻,原來他們是陽泉人,剛結婚,來大同旅游的。談起“小夏利”們的伎倆,都憤憤不已,同時又對那位老大爺有點擔心。
與小夫妻一路走走看看,來到天峰嶺下。此處果然鐵門擋路,但這又怎能擋得住我們,輕松翻過障礙後繼續前行。登頂的這一段路,難度不大,只是山高風大,稍有點吃力。一路走走停停,來到峰頂。峰頂凌亂不堪,只有一塊恆山管理處立的水泥碑,標明此處海拔2017米,碑上被刻劃得亂七八糟。
想想要和這麼一塊碑合影留念,感覺實在是不好,於是和小夫妻在頂上找了塊還算“有形”的石頭,扶著它拍了幾張照,也算了心願。打算從後山下山了,但小夫妻十分熱情,一定要讓我搭車(他們是包車來回的),於是一起從前山回到了停車場。上了車,司機見多了一人,嘀咕了幾句,便上路開回了渾源汽車站。
坐大巴回到大同,要給車錢,小夫妻說啥也不肯收,實在不得以,我說大家有緣,就一起吃個飯吧。在華嚴街附近閑逛了一圈,三個人在重慶蘇大姐火鍋店吃了頓涮鍋,酒足飯飽之後與他們分別,回空軍招待所休息了。
Day8周五(11.02):
一早起來,退房後仍在“佳禾快餐”吃了頓早飯,然後沿新開南路向南走約10分鐘就到了“三二二醫院”,門口的公交站坐3-2路公交車到終點站下就是雲岡石窟了。
雲岡石窟:60元/人
公元398年,鮮卑族拓跋部建立了北魏政權,定都大同。隨後逐步統一中原北方廣大地區,從此,大同成為西域佛教藝術東傳的重要通道。
雲岡石窟始建於公元460年。石窟依山而鑿,東西綿延約一公裡,共有大小石窟53個,佛雕51000多尊,是我國最大的石窟之一,與敦煌千佛洞、洛陽龍門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與龍門石窟相比,雲岡的石窟相對更完整,更西化,更漂亮。縱觀群佛,他們的形態栩栩如生,神彩動人。
在雲岡玩了1個多小時,居然巧遇了昨日大巴上的老大爺,原來他是香港人。問起昨日,大爺說“小夏利”也極力勸他包車去恆山,但他遵循著網上的指引,不願包車,再加上天氣寒冷,於是就不去恆山了,他一人在懸空寺玩了一天,坐8路車回的渾源汽車站。
大爺說他從10月中旬出發,已經去了山東濟南,然後到了內蒙的包頭,再來到大同,還要去王家大院,平遙,最後去洛陽。一路漫漫游來,一個景點玩一天,真是好逍遙啊。
與大爺告別,坐3-2路回到大同,在迎澤街吃了網上推薦的“東方削面”。打的來到新建南路汽車站,其實在“三二二醫院”坐30路公交車到底就是了,但這是我從應縣回來時才發現的。坐了約3小時車後到了應縣,大同→應縣:16元/人。
網上都說應縣木塔沒啥好玩的,想想價格也實在忒貴,應縣木塔:60元/人。於是就沒進去,在外面繞著木塔拍了幾張照片,在塔外的旅游廣場逛了逛就回了。
回到大同,仍舊在“東方削面”吃了晚飯。街上很冷,早早地來到火車站,結束了大同之旅。
Day9周六(11.03):
AM 7:00至太原,在車站又遇到那對陽泉的小夫妻,一起去了水西門街的“郝剛剛”(靠近都司街)。“雜割加肉”:10元/碗,油餅:0.5元/個。
“羊雜割”又稱“羊雜酪”,相傳當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大軍進入中原時,其母突患惡疾,名醫許國楨為其診治痊愈,成為忽必烈之母的寵信御醫。許母韓氏善主廚,隨其子侍奉莊聖太後。韓氏見蒙古人吃羊肉,棄下水甚感可惜,即將羊下水拾回洗淨,煮熟,配以大蔥、辣椒吃,其味甚美。太後品嘗後贊譽不止,即賜名“羊雜酪”。從此逐漸流傳,成為民間風味小吃。(摘自“郝剛剛”店內簡介)
喝完湯後沿南海街向南走到迎澤大街坐公交804路去晉祠,票價:2.50/人,路程45分鐘。
晉祠:50元/人。晉祠位於太原市西南25公裡處的的懸甕山麓,處於晉水源頭。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而建的。早在1500年前,晉祠就具有相當規模了。晉祠中宋代的聖母殿、魚沼飛梁,金代的獻殿為三大國寶建築。另外,祠內難老泉水清澈見底,周柏、隋槐郁郁蒼蒼,都是很值得一看的。品味著晉祠悠久的歷史,此次山西之行也結束了。
在太原市內與陽泉的小夫妻告別,吃了點東西,去到火車站。
太原→上海
K371/374,16:40出太原,15:54至上海,票價:327元(硬臥下)
Day10周日(11.04),火車晚點,16:30回到上海
共計花費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