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庶的高原上天的恩寵(三)白沙鄉間之樂

作者: 黃二娃

導讀第三天,我們在古城裡找到網上推薦的阿秋小吃解決早餐,要了大肉包、炒餌塊和粥,炒餌塊味道很不錯,大肉包肉質鮮美,個頭兒也大,就是皮太厚而肉太少,不夠滿意。這天天氣不好,一直時陰時雨,我們還是選擇騎自行車探訪周邊景點。這次選擇的是路途更遠的白沙。白沙位於麗江城北約10公裡,北臨玉龍雪山,南至束河,西依芝山,為一座古老的小鎮,是納西族在麗江 ...

第三天,我們在古城裡找到網上推薦的阿秋小吃解決早餐,要了大肉包、炒餌塊和粥,炒餌塊味道很不錯,大肉包肉質鮮美,個頭兒也大,就是皮太厚而肉太少,不夠滿意。這天天氣不好,一直時陰時雨,我們還是選擇騎自行車探訪周邊景點。這次選擇的是路途更遠的白沙。白沙位於麗江城北約10公裡,北臨玉龍雪山,南至束河,西依芝山,為一座古老的小鎮,是納西族在麗江壩的最初聚居地,也是麗江木氏土司的發祥地。當我們騎上往玉龍雪山方向的大道時,雨下起來了。穿上雨衣我們仍然執著地往前行,惹得途中經過的車上的乘客頻頻矚目,以為是哪裡來的超級自助游粉絲。在經過盡兩個小時停停走走的跋涉之後,我們終於達到了白沙壁畫館的門前,這時天空也正好放晴,像是在慶祝我們的成功。明朝時期,麗江木氏土司正值鼎盛時期,政局穩定,經濟較為繁榮為顯其富,故在其發祥地白沙大營宮室,建成了一批頗具規模的建築群。白沙壁畫是現存的白沙琉璃殿,大寶積宮和大定閣等廟宇的明代壁畫,極為珍貴。壁畫中規模最大的是大寶積宮的壁畫。大寶積宮壁畫繪制於明萬歷年間,共12幅,最大的高2.07米,寬4.48米,繪有167個人物形像。壁畫內容系宗教題材,其有別於其他宗教繪畫的,尤為突出的特點是,在同一幅壁畫裡,不僅有佛教,道教的佛像,還有喇嘛教佛像,這種將各種教派揉合在一起的繪畫樣式十分罕見。白沙壁畫藝術風格上漢族和藏族繪畫藝術相結合,對各種宗教文化和藝術流派兼收並蓄,獨樹一幟。繪畫布局周密,用筆嚴謹,色彩富麗,造型准確,人物形像逼真,有東巴畫的粗獷,色彩對比強烈,畫風線條均勻,筆法洗練等特點。據史料記載,以大寶積宮為代表的麗江壁畫,是在明初至清歷時300多年的時間裡陸續繪制完成的。當時聘請裡馬嘯仙為首的一批漢族畫家,還有藏族和白族畫家,東巴教弟子,道教弟子也參加了壁畫的繪制工作,因此,壁畫風格不一,融會了中原傳統技法和藏,納西繪畫等各種風格。本來我們想繼續再往前騎,可以到達玉峰寺景點,無奈天公不作美,又開始陰雲密布,只好往回趕。去白沙騎自行車還是有些辛苦,特別是去的路上,因為屬於上行路線,但是當你呼吸著鄉野間沁人心脾的清新氣息,不時看到路邊盛開的向日葵頻頻向你點頭致意、牛群在寬廣的草坪上閑適地放牧,感受著在廣袤的天地間自由地馳行,只有經過的汽車和風聲與你做伴,我想那感覺絕對值得你付出這樣一點點的辛勞。回程比去的時候快了很多,也就1個小時左右。傍晚時分來到大家推薦的像山市場,我們選了名叫“第一家腊排骨”的餐館,熱氣騰騰的一鍋腊排骨才48元,加了小菜和去寒的泡酒,這一頓整得那是相當的舒服。



(大肉包和炒餌塊早餐)



(去白沙的鄉間大路上)



(壁畫館門前)



(這是去往玉龍雪山的大道)



(美味的腊排骨鍋是一天勞累最好的補充)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