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神廟(Tanah Lot)位於巴釐南部海邊的一處巨岩上,是巴釐最重要的海岸宇之一。傳說在十六shiji,東爪哇最後一個祭司避居於此,因愛上這片海岸的美景天成,在巨岩上蓋了一座印度婆羅門廟,也就是海神廟,祭祀海神。在海神廟所在巨岩下方,有一小穴發現幾條有毒的海蛇,傳說是此寺廟守護神,防止惡魔和其他的入侵者。據說寺廟建成時忽逢巨浪,寺廟岌岌可危,於是寺內和尚解下身上腰帶拋入海中,腰帶化為兩條海蛇,終於鎮住風浪。從此海蛇也成為寺廟的守護神。
除了本身的傳說和美麗海景之外,海神廟另有其特別之處:漲潮的時候,海神廟所在的巨岩被海水環繞,與陸地完全隔絕,退潮時才會顯出通道。我是近黃昏時分去的,踏著黑色礁石走近海神廟,地面有一道道淺的溝壑,不知是山上流下的淡水或是殘留的海水在閃著微光。有一群鴨子悠然自得地在水裡戲耍,全然不顧周圍來來往往的游客,大概也是見多不怪了吧。
想遠眺海神廟,可以走到另一處海崖上。在這兒,左邊是海神廟,右邊是另一處不知名的巨岩,形狀有一點像桂林的像鼻山。坐在陡峭的崖上,聽任海風輕輕吹著,看夕陽將金光灑滿印度洋。海神廟和海崖的剪影,伴著海浪拍擊黑礁,這個黃昏漸漸肅穆起來。
據說,海神廟是觀日落的最佳地點之一。那天下午天色突然陰沉了,我正嘆息著要錯過日落時刻了,太陽卻在雲層之後露了一小臉。呵呵,看來運氣不錯!海面波光粼粼,海天一色的盡頭,隱約有一只的船兒,就那麼在天際滑動,不知何處是歸途。眼睜睜地看著夕陽,似乎很難捕捉它下墜的運動軌跡,可就在眨巴幾下眼的功夫,閃著金光的太陽呈現出越來越濃厚的桔紅。暮色漸漸浸潤開來,海神廟亦更加莊嚴,深沉。
作為游客的必到之處,我在海神廟遇到來自許多國家的人,當然也有我的同胞。可以這麼說,自從離開中國國境,唯有在這兒我遇到了最多的中國人,有的一看就知道是單位zuzhi的,有的一看就是普通旅行團隊。中國人的特征之一就是說話嗓門大。那些化妝精致的女人一律來自日本——之所以我敢說不是韓國,是因為聽到了她們說話。而西方的游客全都穿著隨意,不施粉黛,包括年輕MM。在遠眺海神廟的那塊海崖上,遇見一個來自新西蘭的小伙子,他請我幫他拍一張以海神廟為背景的照片,說話的樣子好靦腆哦。他顯然是獨自旅行,長得瘦瘦小小的,戴一棒球帽,性格內向,甚至有一點兒拘謹。我給他拍了好幾張,他很在意拍攝畫面的比例,往好了說是追求完美,要不,就是刻板。在我離開的時候,還看見他坐在黑礁上發呆呢,突然他取下帽子摸了一下腦袋,我發現,他竟然有些謝頂。也許,他的性格與頭發有關。

(遠看海神廟)

(肅穆的剪影)

(與桂林的像鼻山有一點像吧)

(怡然自得的鴨子)

(日落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