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雲南:迷途雨崩

作者: 呂自歌

導讀迷途·雨崩 當我作出那個決定時,無法想的到,我的錯誤可能會招致如何的艱辛和付出,就像是你在高考時草率的做一個英語的完型填空一樣,你排除了其他兩個答案,在a與d之間徘徊三秒鐘後只有迅速尋找一個理由才能支持你的任何一個決斷,而既然無法預知,也只有先決定才好,雖然你也知道這個決定也許很難但是你終於還是沒有也無法意識到那是怎樣一種難,所謂咫尺 ...

迷途·雨崩

當我作出那個決定時,無法想的到,我的錯誤可能會招致如何的艱辛和付出,就像是你在高考時草率的做一個英語的完型填空一樣,你排除了其他兩個答案,在a與d之間徘徊三秒鐘後只有迅速尋找一個理由才能支持你的任何一個決斷,而既然無法預知,也只有先決定才好,雖然你也知道這個決定也許很難但是你終於還是沒有也無法意識到那是怎樣一種難,所謂咫尺就是天涯,a還是d,to be or not to be,確實是一個問題,也許你就錯過了大學,也許只有回家一世耕種,也許你就錯過了更加優秀的一個大學,也許你只能薪水微薄,一世謙卑,而其原因竟然荒謬到,就像將硬幣拋在空中,硬幣兩面,卻只有一面寫著:活,而另一面寫的是什麼,你經歷了才知道。

我們在密林中穿行了近六個小時,這是怎樣的六個小時,如果大家有過這種經歷,大概很容易理解,比如小時初中春游,我們5個同學繞開眾人和大路,從很偏僻的另外一邊翻向山頂,汗水交織,談笑風生……然而愈走愈沉默,小憩時,心中初時的興奮愉悅全悉褪去,山風獵獵,忽然傳來寒鴉啊啊陣陣,那涼意就,嗖的~,從臀背處爬了上來,一下子就體會到書上的一個詞:不祥之感!

當每一步,需要用手撥開樹枝,腳下踏斷刺藤,不知道被青苔包裹了幾百年的老樹,或酥軟不能扶,或濕滑不能依,松蘿密布,蘑菇成群,雲霧盡頭仿佛就是山巔,大概翻過山巔就省了半程路……而一次次又看到更高,讓人頹然,開始仍然奢望捷徑,汗水交織,怯意漸生,後來重歸理性,只想全身而退。

當我一身泥水,依稀看見小路,驚喜莫名,雖然,我們“速降”許久,才得下來,也終於確認捷徑失敗,所謂偷雞不成,反被狗咬。不過重見天日,終於還是喜悅。站在路邊,扔掉已經成為一張非常殘破的漁網的雨衣,向山下望望,那種酸楚,那種痛悔,那種失望,就好像,當70歲的我躺在病床上,彌留之際,不得不面對心底埋藏的那個終極秘密:自己仍是一個處男,大叫一聲:蠢!而後,羞憤的咽下最後一口氣。這樣的情景也許可以比擬。

如果,還不夠貼切,我只好再來一個畫面為大家試著描繪:當我12.xx元賣掉兩周不漲的000898,而它轉身一周後就漲到18塊(股市裡面一些大贏家可能不以為然,但是對於我這樣不用每天漲停,只要三天來一個的要求不高的人來說,50%可是個大數目)。

當我如今平靜的坐在電腦前,衣衫干爽,肚子不餓,杯裡有茶,桌上多書,兜裡有錢買碗面,小便通暢寫個田(粗人一看即知,雅士可略過……),回憶起上面的經歷時,那是怎樣的快慰,怎樣的愜意,怎樣的舒爽,實不足為外人道也。

卓絕·14小時

當然,經過一整天12個小時的辛酸(主要指迷路耗費的6個小時)跋涉,我們一致認為,我們的苦難需要進一步描繪才能顯示出我們卓絕的付出。於是,我們將在山路上迷路的6個小時乘了1.33的系數,於是變成8小時,8+6=14,最終,我們深化了我們的苦難,它不是12小時的苦難,變成了14小時的苦難。

在這樣一個誇張泛濫的時代,比如,電視(老百姓以前認為那是多麼神聖的場所,瞧,人家電視上說的,看,人家報紙上說的,這是多麼樸素真摯的信任啊,就像他們買房子時候相信政府能夠讓房子以後更便宜那樣的相信,可是現在呢?)廣告上賣藥的同志一再強調男同志或者男同學吃了他們的藥1個療程後,會變成如何的禽獸,3個療程後又會如何的禽獸不如,報紙(也許在有些老派的人心裡,那更是權威的不二場所)上又說,某鄉村藥廠如何突破世界上所有現有科技水平的頂峰的巔峰的頂峰,繼而一舉,當然是輕而易舉的一舉攻破了世界絕症--癌症,這當然不是廣告商,電視台和藥廠的錯,他們智商低,當然也以為別人比他們智商更低,可我們不是。說點別的,足球比賽中,我們中國男子足球的那個水平,有良知並且對cctv5稍有喜好的人大家心照不宣,但是,解說員經常還是會說我們的守門員是如何“神勇”,這個“神勇”,我想也絕不是諷刺,可是當我們以前用“神勇”形容一個詞時,心中是想,那得是多麼神勇的事,才能用到“神勇”這麼神勇的詞啊,但是,我們不僅用了,而且幾乎每天都在“洪水”般的使用它。還有如“牛x”,套用我上面的句子,那得是多麼“牛x”的事情,才能用到“牛x”這麼牛x的詞呢?綜上所述,我覺得我們將6小時附加一個1.33的系數,是可以接受的,是有具體依據的,是公允的,是能夠被業界認可的,當然,也是毫不誇張的。


精選遊記: 香格裡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