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2日,我跟隨第一艇油到達中山站。我發誓,在我20多年的生命中從來都沒有見過這麼美的冰山和海景。
“雪龍”船上過大年之一
由於各自承擔的考察任務不同,我國第22次南極考察隊144名隊員在監守的4個崗位開展工作。25名隊員在長城站,11名隊員在南極內陸格羅夫山地區,剩下大部分隊員分散在中山站和“雪龍”船上。也就是說,在風雪南極,22次考察隊不可能過上一個全隊團圓的新年。
在南極趕上過年卸貨的事經常有。就拿第18次隊來說吧,年夜飯都已經端上桌了,隊上通知中山站附近浮冰突然松動,要緊急把貨物送到中山站上去。當時沒有一個隊員含糊,都衝了上去,熱騰騰的年夜飯又被端下了桌。2006年,考察隊決定,盡量保證全體隊員過上一個好年,但只能過年三十和初一兩天。從大年初二開始就要全體待命,視冰情決定卸運250噸燃油上中山站的方案。
26日下午,“雪龍”船迎來了年前最後一批重要的客人——第21次中山越冬隊。隊長葉加平說:“整整14個月過後,再次登上‘雪龍’船格外親切,也特別激動。這意味著我們17名越冬弟兄在新年之後將要乘著它重返祖國懷抱了。”老葉悄悄告訴記者,回國後會有兩個月的假期,一定要回浙江溫州老家看看,因為工作原因,他已經好多年沒回去過了。
在船上過大年的所有兄弟姐妹們一到齊,“雪龍”船便再次啟航,經過4個小時的航行,船一頭扎進一片浮冰區中。這兩天有大風,為了讓大家都能過上一個好年,船長特地選了這裡,讓浮冰把船牢牢擠住,這樣既不會有隊員因劇烈晃動而暈船,也不用擔心船在停航期間會走錨。
隊員們見到此情此景感到特別興奮,因為“雪龍”船漂在海上,被近處的浮冰和遠處的冰山包圍著,特別有在南極過新年的味道。而且還經常有小企鵝和海豹跑到船邊來“拜年”,更給南極的新年平添了許多樂趣。
大年除夕隊員們在中山站上吃餃子
在“雪龍”船上過大年和國內相同的是年前要大掃除和准備年貨。全體隊員一齊動手,半天時間,就把“雪龍”船擦的油光锃亮,然後開始打扮起它來。有人貼春聯、有人上彩燈、有人掛氣球,節日裡的“雪龍”船活像一位待嫁的新娘子。隨後,一部分人跑到後甲板拿出心愛的魚竿開始釣魚補充年貨。千萬別小瞧這幾條魚竿,不過一會工夫,釣上來的魚就已經夠全船人員在大年夜加上一個菜了。這些魚頭大身小,只有黑白兩種顏色,每條大約在3兩左右。它們多年身處南極因“少見多怪”,所以格外好釣。
“雪龍”船管事方根水是上海人,每到過年的時候,他最想家了。上船20多年了,僅有數得過來的幾次是在家裡過年的。副領隊楊惠根是蘇州人,這兩天他發出去的電子郵件也格外多,想必也是在忙裡偷閑問候家鄉的父老鄉親吧。為了讓隊員高高興興過上一個好年,在船上搞新年聯歡會已經成為一個傳統被保留了下來,今年也不例外。聽說,“雪龍”船上的聯歡會和中央電視台的春節晚會一樣選在8點開始,而且主持人也精選了4名隊員上場,一副絕對不輸給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的派頭。
在“雪龍”船上過大年,年前准備最特別的一件事情就是全船上下極為認真地搞了一次消防和棄船救生演習,再次提醒了所有隊員是在隨時面臨危險的冰雪南極過新年。
大年初二,魏文良領隊從中山站登上“雪龍”船看望大家。送行的時候老高激動地哭了,老葉更是抑制不住按捺已久的感情,用力地親了魏領隊一口。
“雪龍”船上過大年之二
——除夕夜氣旋狂襲“雪龍”船
幾天前就聽負責船上氣像的兩位女隊員說,春節期間西風帶南移的強氣旋會帶來大風和降雪。雖然提前做了准備,把“雪龍”擠在浮冰中間避免晃動,但最終還是難逃一劫。
在全船隊員都在忙著准備除夕夜活動的同時,值班船員發現,大風吹起冰山,幾乎要把“雪龍”船包圍了,好像有渾身武功的人被捆住了手腳,“雪龍”面臨被牢牢困住的危險。
沈權和楊惠根果斷決定立即動船,擺脫冰山的包圍。但此時動船很困難,一是船外瞬時風速達到了每秒27米,接近10級狂風;二是船尾與冰山之間的距離僅有百余米,船體活動範圍很小。
動船的指令下達後,船上每個人都絲毫不敢怠慢,因為冰山在水下的部分更是龐然大物,一旦撞上,後果不堪設想。“雪龍”船慢慢地移動,最終順利地遠離了冰山的包圍,所有的人都舒了一口氣。“雪龍”船上有這樣一支技術過硬、責任心強的隊伍,讓全船隊員過上了一個“放心年”。
與此同時,受到該氣旋的影響,原定接格羅夫山隊11名隊員回中山站過春節的計劃也沒能實現。
“雪龍”船上過大年之三
1月28日是大年三十,為了和祖國親人共同迎來農歷新年,這一天大家不約而同地把手表調快了3小時,改用北京時間。而“雪龍”船遭遇大風雪的洗禮,銀裝素裹,格外增添了在南極過新年的味道。
“雪龍”船大廚精心准備年夜飯
在“雪龍”船廚房,幾位師傅面帶笑容,干得熱火朝天。大廚老呂早就把年三十到初五的菜名列在小黑板上了。年夜飯共6個冷菜、6個熱菜,還有幾樣小點心。它們雖然算不上什麼,但這在南極已實屬不易了,顯然,廚師們是經過了精心准備的。晚宴上,可口的飯菜贏得了全體隊員的掌聲。
晚飯後,隊員在“雪龍”船報房排起了長隊,大家用船上的短波給親人、朋友拜年。“爸、媽,我在南極挺好的,請你們多保重身體。”成為了所有隊員通話的主旋律。
真的是意外,我能夠有幸在南極雪龍船上重操舊業擔綱南極春節聯歡晚會的主持人。那一夜我開心笑過,真心哭過,現在已成為永遠的回憶
“雪龍”船春節文藝晚會在北京時間11點整拉開序幕,我有幸重操舊業,客串了一把節目主持人。隊員們演唱的歌曲道出對祖國親人的思念,自編自演的小品和相聲一次次把文藝晚會推向高潮。更讓人感動的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附中的老師和同學們提前給考察隊員准備的新年禮物箱中寫滿了來自同學們的祝福。裡面更有他們親手編織的圍巾、用紙疊的幸運星和來自祖國的泥土。這些意外的驚喜把中國人的心從北半球到南半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在新年鐘聲即將敲響之際,72名在船上過年的兄弟姐妹一起倒計時。12點整,船長拉響“雪龍”汽笛22秒,宣告世界:中國南極考察隊在這裡又度過了一個新春佳節。
“雪龍”船上過大年之四
——考察隊搶運燃油等物資上站
正月初五,當祖國人民還沉浸在一派祥和的節日氣氛中時,在遠離北京12000多千米的南極中山站上,第22次南極考察隊又開始了一項艱巨的任務——卸運250噸燃油和車輛等物資上中山站。由於“雪龍”船執行完第22次南極考察任務後面臨全面升級改造,2007年無法輸送燃油等物資上中山站,因此此次輸油量比往次的兩倍還多。
隊員們在緊張地攜運物資
大年初四的晚上,乘坐飛機查看冰情回來的領隊長舒了一口氣說:“中山站周圍的大冰山被西風吹動,露出了一些曲折的航道。”考察隊立即商定,采取用小艇運油上站的方案。隨時待命的“雪龍”船第二天一大早就駛到南極中山站的饅頭山錨地,和站區之間僅有幾座冰山相隔。在船上的全體船員、大洋隊全體隊員和21次越冬隊隊員立即集合,所有工作和運輸程序被有條不紊地布置下去。外號“小雪龍”船的拖船最先下水。叫它“小雪龍”船是因為這艘小艇具有一定的破冰探路能力,剛好適合穿梭於大冰山之間。中午前後,“小雪龍”船探路歸來,冰面狀況良好,完全具備運油和卸貨條件,最佳卸運地點也選在了中山站振興碼頭。
運輸線路選定,兩艘負責運油的小艇也分別從“雪龍”船的貨艙中吊出下水。雖然這兩艘小艇的最大運油量為20噸,但考察隊從安全角度考慮,只給每艘小艇裝了16噸的油,並且每艘艇配備三名船員負責航行,至少兩名隊員負責扔纜繩固定船只。第一艇油剛一裝好,我便迫不及待地爬下繩梯登上小艇22次考察隊運送第一船油上站。
雖然冰山之間留有了足夠的空隙,但海面上浮冰仍然很多,小艇在浮冰中間穿插航行相當困難,好在船長經驗豐富,帶著我們很快就靠近了中山站。遠遠看去,站上十五六名隊員扛起油管排成一條長龍,向振興碼頭走來。後面,一條又一條油管緊接過來,一直延伸到了中山站的“京劇臉譜”油罐上。
小艇順利靠岸,魏文良領隊早就等在那裡,二話沒說,抓起隊員拋過去的纜繩麻利地將其綁在選定的大石頭上。第一船運油任務順利完成,如果老天爺配合工作,給個“好臉色”,後續工作便可以順水推舟了。但一趟船往返於“雪龍”船與中山站之間並完成卸運任務至少也需要3個小時。考察隊全體上陣,兩條小艇運油,“小雪龍”船拉起駁船負責運送施工車輛等物資,一場硬戰已經打響。
南極普裡茲灣的冰山和企鵝
華東師範大學附中的老師和同學們:
請允許我向你們致以最誠摯的謝意。我是一名普通的第22次南極考察隊隊員,來自中國海洋報社的楊威,負責宣傳報道這次考察活動。在我筆下的南極遠不如你們的問候更讓人感動,謝謝你們。
今天是大年初一,昨天晚上,也就是除夕夜,我作為“雪龍”船新春聯歡會的節目主持人打開了你們送來的箱子。說實話,本應該讓主持人提前知道裡面有什麼東西的。但在此之前考察隊員誰也沒有打開過,他們只告訴我可能是一些信件。但打開後,我驚呆了,也落淚了。裡面不但有你們的祝福,還有你們親手准備的小禮物。原本計劃好的台詞只能扔在一邊。我一件件小心地拿出你們的禮物,展示給每一位在場的考察隊員們,大家也感動地落淚了。感謝來自祖國的問候,更感謝來自同學們的心聲。溫暖的圍巾我送給了首席科學家楊惠根;寫滿祝願的千紙鶴我送給了“雪龍”船船長沈權;滿天的星星我送給了剛剛完成南極中山站越冬任務的站長葉加平;還有來自祖國的泥土我送給了大洋隊隊長黃洪亮。因為我想大洋隊長期奮戰在南大洋上,可能更希望看見祖國泥土的顏色,更渴望聞到祖國泥土的味道。所以請允許我擅做主張,幫你們把禮物送出,也請原諒我的情不自禁。還有,還有很多禮物我送給了在場考察隊員們。
新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候,隊員們數著你們疊的星星、戴著你們的圍巾、聞著祖國泥土的味道一起度過。我愛你們!愛你們心懷南極事業,愛你們心懷遠離祖國的游子。是你們讓我們和祖國同呼吸、共命運。
我們更從你們身上看到了希望:一群善良、有愛心、有夢想的孩子們,永遠會是南極的好朋友。
楊 威
2006年大年初一於“雪龍”船上
大年初三全體在“雪龍”船上過新年的兄弟姐妹頂著寒風拍了一張全家福,向祖國親人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