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公路十七日--3

作者: glider

導讀8月3日在跑馬山上唱"康定情歌" 一大早起床,去看瀘定橋,其實它就在賓館的旁邊。瀘定橋建於1707年, 全長100多米,寬3米,由13條鐵索組成,兩端分別固定在河岸的懸崖上。在橋 板上行走,橋身晃蕩不定,看下面的大渡河,水流湍急。回想當年紅軍22勇士 冒著槍林彈雨橫渡鐵索橋,那是何等的英勇! 橋這邊是熱鬧的瀘定小城,正值蘋果、核桃收獲的季節,滿街飄的都 ...

8月3日在跑馬山上唱"康定情歌"

一大早起床,去看瀘定橋,其實它就在賓館的旁邊。瀘定橋建於1707年,

全長100多米,寬3米,由13條鐵索組成,兩端分別固定在河岸的懸崖上。在橋

板上行走,橋身晃蕩不定,看下面的大渡河,水流湍急。回想當年紅軍22勇士

冒著槍林彈雨橫渡鐵索橋,那是何等的英勇!

橋這邊是熱鬧的瀘定小城,正值蘋果、核桃收獲的季節,滿街飄的都是清

新的香氣,而對岸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寺廟,不經意中流露著佛教的尊嚴。抗戰

時期,這裡曾是將士們扎營的地方。

瀘定小城很快被我轉了個遍,不到中午,我已收拾行裝坐車去康定,出賓

館右轉便是汽車站,夏利轎車拉足四人就走,一人15元,一個小時就到了。

相傳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舉兵揮師南征,路過高原東部邊緣,曾派遣

大將郭達安爐造箭,後人在當年安爐造箭的地方建起了城鎮,取名"打箭爐",

藏名叫"打真雜"。現在的人們或許已經不知道"打箭爐"這個地名了,但提到"康

定情歌",幾乎家喻戶曉。"康定"自然也就隨著這首歌留在每個人的記憶中。其

實,"打箭爐"是康定的舊稱。

康定城在一個峽谷中,開門見山,折多河穿城而過,著名的跑馬山就在城中。

我從東大街陡峭的108梯,然後爬跑馬山,這一路沒有什麼人,屬森林公園,荒

寂的叫人生怕。好在山腳下有一個藏族小伙子,我便讓他帶我上山,算是壯個膽。

小伙子很純樸,用生硬的漢語一路向我介紹。40分鐘後到了山頂。山上有個大場子,

還有寺廟與白塔。據說每年農歷四月初,來這兒轉山的藏民多得不得了,山頂的這個

場子是用來跳舞的,可現在卻空寂一片,站在這裡,唱"跑馬溜溜的山上……"卻怎麼

也不是味兒。跑馬山和我多年想像中的完全不同,給我的唯一感覺是上山時氣喘吁吁,

下山時腿肚子打軟。

街上隨處可見"串串香"的燒烤攤招牌,我第一次嘗到了犛牛肉的肉香。的確不錯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