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埃及,周遭都是神!
古埃及法老信奉多神教。
“神廟”,就是神居住的地方。
以尼羅河為界,東岸是綠洲,西岸則是“撒哈拉”(“沙漠”的意思。因此我們說“撒哈拉大沙漠”,實際上是同義反復,若按中文翻譯回去,就成了“沙漠大沙漠”了)。
古埃及人相信:東岸是“生界”,西岸是“冥界”。因此,古埃及人都生活在東岸,“神”也生活在東岸——於是古埃及人在東岸建起了無數“神廟”,供奉著眾多的神:長著羊角的阿蒙神(在埃及某些地域也是太陽神),長著狼頭的木乃伊神(在【木乃伊歸來】一片中作為“死神”的形像出現),復仇之神“鷹神”荷魯斯(也是戰神、天空之神),還有明神(也就是“愛神”,被描繪成生殖器高調勃起的男性形像;在盧克索等地也是豐收之神)、河神、舞樂神、醫神(凡人,因醫術高明而被尊為神)......說到這位醫神伊姆霍特普,據說大有來頭——不僅位高權重擔任過宰相,還設計建造了梯形金字塔!
我們從盧克索上船,一路“南巡”,“參拜”過的神廟有:盧克索神廟、卡納克神廟(兩者都位於盧克索,相距不過千米)、艾得夫神廟、菲萊神廟、金安堡神殿、阿布辛貝神殿。
23日甫下飛機,我們就被大巴載到尼羅河邊的盧克索神廟。這座神廟規模較小,柱廊上有精美的浮雕(刻畫著眾神的故事。對於咱這幫“埃史盲”來說,呵呵,反正橫豎也是看不懂),柱頭則被雕刻成莎草花(埃及有名的“莎草畫”的原材料)的模樣。
而卡納克神廟,被稱為“埃及第一神廟”,又因拍攝【尼羅河上的慘案】時被用作外景而名噪一時。相傳每年尼羅河泛濫季節的第二個月,阿蒙神都要從卡納克神廟出發,乘上“太陽船”到盧克索神廟去看望他的姬妾們(矯情!不就千把米的距離嗎?)......這是古埃及最大的宗教節日之一,多由法老親自主持儀式,場面壯觀。
這個卡納克神廟能夠排上“埃及第一神廟”的位置,絕非浪得虛名:它的建設歷經五十多位國王,跨時長達2000年!整個神廟大氣磅礡,是埃及規模最大的神廟建築群了。神廟的大門高達43米;而“多柱大廳”(就是【尼羅河上的慘案】裡往下掉石頭、差點砸死人的那個地方)占地五千多平方米,內有16排、134根“擎天柱”(每根石柱都由整石雕琢而成),中間的12根更是高達21米!因此,當我們沿著羊頭獅身像夾成的通道走近卡納克神廟時,無不為它的恢弘而折服!
艾得夫神廟由托勒密三世於公元前237年興建,公元前57年才正式完工,是目前埃及保存最完好的神廟之一。這座神廟是鷹神的神廟。傳說鷹神在一次戰爭中失去了一只眼睛,後被月神治愈,因此他的左眼被稱為“月亮之眼”,代表著損傷之意;而其右眼則是“太陽之眼”,代表健全之意。所以古埃及人往往把“太陽之眼”制成護身符,祈求遠離傷害。
而參觀金安堡神殿,是在一個微涼的清晨。神廟裡只有我們QUEEN ISIS游船上的兩批游客,神廟因此顯得格外的靜謐。金安堡神殿又被稱為“雙神殿”,同時供奉著鱷魚神(也是水神。據說是個“壞神”,除了追求黃金不干別的好事)和老鷹神(古埃及神話中,這兩位“尊神”還是親兄弟呢)。
至於菲萊神廟和阿布辛貝神殿,原本都因為現代興修水利(建大壩蓄水)而沒入或即將沒入水中,後來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拯救運動所賜,將神廟切割後在現址重建——
在阿斯旺的納賽爾湖上的一座小島上,座落著著名的菲萊神廟。中文的譯音與形式非常巧合:在藍天碧水之間,一座古老的神廟孤立島上,正暗合“飛來”之意(實話說,本來聽我們的埃及導游說“菲萊神廟”,一直就誤以為是“飛來神廟”,暗想同是古文明,就是有得一拼——咱有飛來峰、飛來石,人有飛來神廟——或許就因為這個美麗的誤會,這座神廟成為我最喜歡的所在,看得也格外仔細些)。菲萊神廟是現存最好的三座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廟宇之一,是為古埃及神話中司掌生育和繁衍的“母親之神”——女神ISIS(艾希斯;我們這次的地接旅行社就以此為名)而建。現在的菲萊神廟是在建設阿斯旺大壩時,從菲萊島移至北側500米處的艾格裡卡島上重建的。菲萊神廟的入口是兩座梯形的塔門,相夾形成一個門庭,柱廊與主殿大門又構成一個不小的廣場,磚牆上有不對稱的淺浮雕,講述宗教與神話故事。穿過有兩尊獅子坐像的主門入口,即進入中庭,眼前又是兩座梯形浮雕塔門。浮雕不僅有大型人像,還有密密麻麻的古埃及像形文字。大殿的柱式風格統一,為開花紙莎草式,在柱頭位置雕有面朝四方的女神方柱頭。細看每個柱子的圖案各不相同,可謂根根柱子獨具匠心。
阿布辛貝神殿又稱“拉姆西斯二世神廟”,是為拉姆西斯二世(在位長達67年)而建。神廟背依山崖、面向尼羅河。神廟門口的四尊石像高20米,都是拉姆西斯二世的坐像。進入神廟後是一個柱廊大廳,四周刻滿壁畫,描述拉姆西斯二世的赫赫戰功。大廳盡頭有一個小石室,內有四尊石像(下圖)。每年二月二十二日(拉姆西斯二世生日)和八月二十二日(說是他的登基日)日出時分,陽光可以從門口直射石室,照到右側的三尊石像(一說最左側的那尊乃是“黑暗之神”,因此不能“安排”陽光照到他的身上;又一說這是工藝、建造之神,不照到他乃是設計師“遵循祖師爺教誨”不便自誇之意)。現今的神廟已不是面對著尼羅河了,而是正對著因興建阿斯旺水壩蓄水而成的納賽爾湖。神廟搬遷後,上面提及的陽光照入石室的日期因誤算而推遲了一天——現代人的天文、計算水平,居然還不如幾千年前的古埃及人,令人對古埃及的高度文明心馳神往,卻又不禁為她的湮滅而扼腕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