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無梁殿有感

作者: zs89

導讀南京無梁殿有感鐵軍zs89 感於南京靈谷寺 據我所知,我國近代有兩座著名的戰爭紀念塔,一南一北,同在江蘇。兩座塔均建在山之南,麓之陰,即所謂南有紫金山,北有鳳凰山。南京紫金山南麓,有一座國民黨修建的“國民革命陣亡將士紀念塔”。 該塔座落在著名的靈谷寺後側,前有一明朝古址謂之“無梁殿”。殿前為紅山門,上有當年國民黨元老於右仁手書,石門前為“大 ...

南京無梁殿有感鐵軍zs89 感於南京靈谷寺

據我所知,我國近代有兩座著名的戰爭紀念塔,一南一北,同在江蘇。兩座塔均建在山之南,麓之陰,即所謂南有紫金山,北有鳳凰山。南京紫金山南麓,有一座國民黨修建的“國民革命陣亡將士紀念塔”。 該塔座落在著名的靈谷寺後側,前有一明朝古址謂之“無梁殿”。殿前為紅山門,上有當年國民黨元老於右仁手書,石門前為“大仁大義”,石門後為“救國救民”。殿內有110塊青石板,共鐫有32,000余名在北伐戰爭中犧牲的烈士,其間按軍銜混列,從一等兵到少將不等。無獨有偶,蘇北重鎮,徐州鳳凰山北麓,也有一座有共產黨修建的“淮海戰役烈士紀念碑”。上有共產黨元帥劉伯承手書: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塔下環廊之中,一字排開40余塊青石板,每板800名,共鐫有32,000余名在淮海戰爭役中犧牲的烈士,其間按軍職排列,由戰士到師長不等。兩座烈士塔下均為青石鋪路,蒼松夾道,石虎猙獰,肅穆莊嚴。此時我猶記得大約在二十年前,我父親曾來到南京專門到靈谷寺憑吊這些在三十年代北伐戰爭中戰死的國民黨軍隊烈士們,要知道父親當年也是“百萬雄獅過大江”中的一員,曾在陳毅元帥麾下與國民黨軍隊撕殺過多年。記得父親從南京返回後,正遇我從部隊探親回家,故他興致勃勃地向講了許多當年攻進南京總統府和駐軍靈谷寺的秩事,而當時自己也是一位現役共軍,少年熱血,主義堅定,故還曾為這位時任某大廳局軍管主任的老大人憑吊國民黨軍烈士的這一舉動在背後嘀咕了好一陣。不可否認,同淮海戰役烈士紀念碑下的環廊青石碑一樣,“無梁殿”中的青石碑中也有不少青春倜儻,雄姿英發的國民軍北伐英雄。此時此刻,我腦海中仿佛交替浮現出一幕幕畫面:山川田野之間,正行進著一排排列隊的士兵們,一邊是打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軍旗,另一邊是打著鐮刀斧頭的軍旗,而無論是哪一邊,灰色的軍裝軍帽下都同是一張張被太陽曬成了黑紅色的臉。其實,我想無論是共軍,還是國軍,基本的組成都是中國的農家子弟,他們大都是因為飢餓而並非因為真理扛上了步槍,至於他們選擇的是“三民主義”還是“馬克思主義”,這對於這些七十年前的農家少年而言,可能倒沒什麼特別的含意。生於戰亂,死於主義,就某種意義而言,這也許是一場人間的悲劇。我不禁想起早年在中國流傳甚廣的一幅挽聯:革命成功,富貴英雄,豈思烈士;山河變色,艱難後世,愧對先生。當年國民黨的先驅們,孫文、廖仲凱、鄧演達、黃興……,還有追隨他們而去的千千萬萬個國民黨北伐軍人,可他們用鮮血換來的國民黨江山,並沒有給人民帶來幸福的生息,反而讓蔣介石乘機爬上了樹摘了中國這枚大桃子。可他一轉身又將中國推入了十年內戰的血海之中。屈指數來,蔣家王朝也不過區區二十年就倒了台。曾幾何時,共產黨毛澤東帶領了一群泥腿子,不但消滅了國民黨八百萬正規軍,還將老蔣趕下了海,窮途末路,只落了個“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慘淡下場。而令人百感交集的是,當歷史書翻到了公元2000年,那些偏安一隅,殘存在台灣的國民黨人還居然讓小小的民進黨砸了自己百年老店的牌子……。無獨有偶,也許國民黨就是共產黨的鏡子,早期遇難的國民黨員可稱為義士,如孫文、廖仲凱、黃興,後期死去的也可謂為梟雄,如蔣介石、汪精為、胡漢民。而未期的蔣家後代,以及連戰、宋楚渝之流,卻只能算作政冶上的敗家子,最後竟連一間祖傳的鋪面都看不住。推而較之,共產黨的歷史又何嘗不是如此,早年犧牲的也都是一些少年英雄,熱血精英,如肖楚女、方志敏、黃公略之流,留下的也都是智慧通達之士,如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之輩,再往後就只剩下碌碌無為之徒了,如華國鋒、李鵬、江澤民,成天像鴕鳥一樣鑽進砂窩子裡……,任美國佬的導彈將我駐南使館夷為廢墟,任美國軍機將我空軍戰機撞毀,任小日本軍艦橫行將香港保釣志士橫屍釣魚島海面,任南海諸小國在南沙群島海面肆意炮擊中國漁船,任台灣民進黨陳水扁之流正一步步將祖國的寶島從中華民族懷抱裡偷離出去……。“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獅過大江”。我多麼盼望我們中國能再出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偉人,多麼盼望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能再有這麼一位偉大的統帥,揮軍直下,跨海南征,大軍磅礡,泰山壓頂,還我寶島台灣、釣魚島,還我美麗西沙海疆!俱往矣,紫金山下,無梁殿裡,萬千思緒,湧上心頭,竟一時而不能自主,憶舊撫今,逐作此文。


精選遊記: 安卡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