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第二峰-天茶頂(2007年12月23日)

作者: 遼遠的海的相思

導讀冬至過後的第二天,抱著對晴朗天氣的懷疑,我們依然出發去爬山了。這一周的天氣都不好,傳說中的霾,以前青島很少有這樣的天氣,整個城市都是灰溜溜的。也許嶗山的天空會不一樣吧,也許嶗山的海風會不一樣吧,至少嶗山的寒冷也應該和城市不同吧。 我們是事後才知道那個山峰叫做天茶頂的,也是事後才知道她居然就是嶗山第二峰。 我們到嶗山腳下臨海的一個小山村 ...

冬至過後的第二天,抱著對晴朗天氣的懷疑,我們依然出發去爬山了。這一周的天氣都不好,傳說中的霾,以前青島很少有這樣的天氣,整個城市都是灰溜溜的。也許嶗山的天空會不一樣吧,也許嶗山的海風會不一樣吧,至少嶗山的寒冷也應該和城市不同吧。 我們是事後才知道那個山峰叫做天茶頂的,也是事後才知道她居然就是嶗山第二峰。 我們到嶗山腳下臨海的一個小山村時,我的海拔表顯示-20米,呵呵,顯然是基准調節得有問題,我們下了車,一個個都瑟瑟發抖,雖然已是早上八點半鐘,但是陰霾下的嶗山海邊比市區明顯冷得多。這個小村子叫做北長嶺村,就在流清和八水河中間的位置,臨海的山地上是大片的茶園,雖然是冬季,矮矮的茶樹還是綠油油的;淺海裡有村民養殖的海參(據說以前也養鮑魚,但是鮑魚怎麼也比不得海參的效益好,後來就全養海參啦),所以在路邊看見修得漂漂亮亮的小別墅,我們一點兒也不奇怪。 我們沿著村裡的一條小路上山,身邊就是一個接一個的小茶園,茶園裡都有專用的儲備水池,這些水都是從嶗山上引下來的山泉,村民專門用來澆茶樹的,想是只有這甘咧的山泉才能澆灌出嶗山茶的芬芳吧。茶樹地外部裸露的地方都用石塊和水泥堵得密不透風,村民講是用來保護茶樹的樹根的。也是啊,這些嬌嫩的茶樹要想度過嶗山的冬天恐怕也不容易啊;也或者,正因為這些茶樹經過了凜冽海風的磨礪,經過了寒冷的冬季,才會如此的回味悠遠吧。我們在一個小茶園邊看到了花崗岩大石磨,被主人家小心地用圍牆壘起,磨石和磨盤因為常年的磨損越發地白,還有些殘缺,磨石上的木架也是用了很多年的,成了黑灰色,表面很多龜裂,恍惚中仿佛可以聽得見它吱吱啞啞的響聲。這些樸素而安詳的生活物件總是讓人感覺踏實和寧靜。 我的植物知識貧乏得可憐,要不是知道這是身處茶園,我會誤會這些矮矮的灌木只不過是冬青而已,尤其在冬天。不過,我還是認得白菜的,呵呵,白菜在地裡的時候一點兒都不白,完全是綠的,而且冬天地裡的白菜真的是翠綠翠綠的顏色,不像其他季節的白菜是墨綠色的,而且也突然間明白了為什麼會有翡翠白菜,因為白菜真有這麼美麗的時節。這些白菜都是間或種在茶樹地裡的,有點兒突兀,異類,呵呵。另外,還知道一種植物-朱砂根,它是嶗山很常見的植物,我是才知道它的名字,上周去嶗頂也看到許多,拍了許多照片,一直詫異它何以在寒冷的冬天依然結著火紅的豆豆,而且像是長在枯枝上的。還看到一株深紫色的朱砂根,顏色紫得如同葡萄,總是知道這些野外的東西不能輕易嘗試,也就沒有摘下幾顆來吃,其實這些豆豆看起來很誘人啊。一路上很多枯藤,因為畢竟只是村民行走的茶園間的小路,一不留神就會被這些藤條絆一下,倒也增添不少樂趣。 走出了成片的茶園,就開始爬山了,聽說這座山通常是不許游人來玩的,並不公開對外開放,以前有過駐軍,後來只是作為封山育林的基地了,除去下面一小截平緩寬敞的山路,基本都是行走在村民用來上山砍柴的林間小道,呵呵,基本算不得是路,到後面就是驢友們踩出來的小路了。一路上,拍了好多枯萎的東西,其實枯萎的植物也是很美麗的,比如蘆葦,比如狗尾草,比如蒲公英,比如其他一些我叫不上名字來的植物,尤其襯上山石,襯上依然蒼翠的松柏。那些高高的蘆葦讓我很激動,因為這時陽光已經照耀著我們,天空也已經顯現出本色的藍,比我們還要高的枯黃的蘆葦在風中泛出金色,有些不真實。山澗裡有泉水嘩嘩作響,然而山高林密,我們看不到這泉水的真面目,但是只要側耳傾聽,泉水似乎就在腳下。 看到了遠處的群峰,映著藍天,哎,嶗山的山巒,連綿起伏怎麼也有成百上千座吧,怎麼會有這麼多的可愛形態啊。石頭山就是這點好,任何季節都是美麗的,草變樹變,而風骨不變。我以為那時看到的山峰便是我們此行的終點了,後來發現不是,山重水復啊,嶗山真的很讓人驚喜。 山路並不好走,然而充滿奇趣,比之修砌齊整的台階路更加妙趣橫生,即使有些辛苦,也全然拋在腦後,唯一的煩惱便是那些和人差不多高矮的枯枝,不經意間就會打在臉上,樂樂的臉上就不幸被劃傷了一點兒,他干脆稱這樣的小路為“破相路”,呵呵,還好,我們剩下的幾人都皮糙肉厚,劃了幾下也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哈哈,其實重點是保護措施做得好,雙臂先行,披荊斬棘。)還感嘆頭發實在是太重要了,呵呵,要不是有頭發的保護,腦袋恐怕早就被劃得傷痕累累的了。 走到營房的時候,樂樂已經累得不能前行了,我們就把背包裡的牛肉干和果凍分給他,然後繼續向上,因為覺得好像很快就可以到達山頂了,如果不上去會不甘心的。還囑咐樂樂就坐在這塊朝陽的大石頭上等我們,我們很快回來。剩下的路全靠枝條上系著的紅色或黃色的布條標記指引,善良的人們啊,用這種簡單的方式告訴別人應該怎樣走,呵呵,否則像我們這樣的笨笨怎麼可能爬上這樣一座山呢。越向上山路越是崎嶇,很多地方我都是手腳並用的,還有幾個地方由於在峭壁邊緣,必須要同事牽我的手過去,呵呵,其實峭壁邊緣的路倒是不怎麼難走,心理障礙更大些。越是難走,就越是想繼續向上,帶著點兒不服氣。 我們轉過了這個山頭,本來以為快要到達此行終點,而且同事已經在前面亮開了嗓子,驀然看到前面又出現了更高的山峰,而且在那個山峰上面,明明有幾十個人在活動,人影很小,但是卻很清晰,還有人在大聲的喊叫,同事一下子就收了聲,呵呵,原來我們還早得很呢。 前面還有路,我們繼續前進,這時的路已經好走了許多,所以我們沒有花多長時間就到了最高峰。攀高的途中,驚奇地看到了霾和藍天的分界線,如此的清晰,上面是明亮的藍天,有絲絲白雲;下面便是深灰色的一團,什麼也看不見,原來我們生活在那一大團深灰色裡呢。以前只在飛機上看到過這樣的分界線,但也只是雲層與藍天的分界,這麼觸目驚心的深灰色我第一次看到。 天茶頂上碰到幾位從一線天翻山過來的老驢友,其中一位大爺已67歲,精神矍鑠,真是令人汗顏啊,我們爬上來時已經花去了四個小時,還累得氣喘如牛。天茶頂所處的位置似乎是嶗山的中心位置,站在天茶頂上,向任何一個方向望去,都是連綿不斷的群山,望也望不到邊,也感概嶗山的博大,其實我們對她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呢?可惜彼時能見度不高,空氣和微風將陽光彌散了,我們的視線無法延伸到遠方。但是天茶頂上並不冷,也可能是因為運動量比較大?總之比下山時要溫暖得多。 了卻了爬到山頂的心願,我們就開始下山。我們必須要返回北長嶺村,所以只能取道原路。下山比上山速度快了許多,但是很多地方除了手腳並用,甚至干脆采取坐下的姿勢,呵呵,形像是顧不上了,安全第一啊。腳踩在林間厚厚的松針和落葉上,軟軟的,比起上周在嶗頂下台階路要舒服多啦。與落在下面的同行者會合後,我們加快了下山的步伐,呵呵,山下有豐盛的午餐等著我們呢。原來人家早就備好了午餐等我們,沒想到我們幾個會一直攀到山頂,而天茶頂上連手機信號也沒有的,下面的同行者也聯系不上我們,害得大家這頓午餐到下午將近四點才吃上。我們幾個,一路吃了很多巧克力和牛肉干,在山路上倒是一點兒也沒覺得餓。 下得山來,爬上熱乎乎的火炕,喝熱乎乎的嶗山茶,吃熱乎乎的飯菜,真香啊!我和狐狸兩個人吃得最多,被同事笑話,哼,笑就笑吧,總要吃飽的啊。再說,下山來反而覺得特別冷,不多吃點兒怎麼御寒呢? 茶足飯飽,我們要回家了,有點不舍,這麼美好的一天就這樣結束了?出門時天還沒有完全黑,看到海上已經升起了明月,海面閃著銀色的月光。我的“海上升明月”沒有一張是拍清楚了的,有點郁悶,我等還是買一個輕便三角架吧,呵呵。 回到市內的時候,已經是萬家燈火了,城市的燈火輝煌怎麼也比不得海邊漁村的清靜月光,哎,放逐了一天的自己終究還是凡夫俗子,我們又回到了自己的市井生活中來。


精選遊記: 青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