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去適應澳門本地道路交通的過程不提,澳門實在是個童話一樣的城市。受到葡萄牙殖民時期的影響,澳門的建築大多展現著一種歐式和南美的混合風情,但屋檐下的人民又躺在竹椅上喝著涼茶,堅持著中國南方傳統的生活習慣。而房屋的顏色也毫無顧忌的繽紛熱烈。碧藍、鵝黃、草綠、大紅,這些我們一般只在幼兒園或者游樂場中見到的房屋顏色,在澳門完全無規劃無章法的大大方方羅列在街道上,連郵政總局、海事局等公務部門的辦公樓也不例外,全部加入到這一場建築色彩秀中。走在這樣的城市中,有一種強烈的不真實感,仿佛是走入一個童話世界的小鎮中,似乎在這裡發生什麼都不奇怪。 澳門的道路跟香港一個風格,曲曲折折上上下下,很少有平直的大路。而且澳門的路大部分都是單行道,非常狹窄,估計這也是公車路線往返不同的原因。走在這樣的路上,就算是正確的路線也會有迷路的懷疑。路邊的建築最多的不是麥當勞,也不是雜貨店,而是教堂。說澳門的教堂比公共廁所還多絕對沒有誇張的成分。標示在各種游覽手冊上的教堂就有好幾頁,加上一些沒有那麼知名的,讓人有拐個彎就有一座教堂的感覺。而且澳門的教堂都是天主教堂,那是一座比一座華麗,一座比一座宏偉,讓人路過舍不得不進去看看。無論有沒有活動,所有教堂都是全天候對外開放的,我們在著名的玫瑰堂還趕上一場比較大的彌撒,不過牧師講的是葡文,只聽了個開場我們就落荒而逃了,但是頗有不少華人信徒都能用葡文禱告或者唱歌。與這些教堂相比,著名的大三巴牌坊就只是一個殘骸了。在不知多少階台階上矗立著的只有一面殘缺不全的牆而已,在夕陽下,從牆上的門窗和殘存的各種雕刻裝飾,人們可以無限的想像當初的奢華,也許這就是它在無數教堂中脫穎而出的原因吧。
雖然澳門最有代表性的地段應該是市政廣場,但是由於我們去的時候正逢假日,人山人海之中根本看不到市政廣場的全貌;而且我總覺得在澳門色彩斑斕的建築中,市政廣場的顏色反而有些保守了。反倒是澳門島一端的媽祖廟一帶讓人印像深刻。這一帶最出名的當然是號稱第一座的媽祖廟,這個完全屬於海邊人的保護神據稱就是在這裡開始顯靈並被人供奉香火的,香火自然十分鼎盛,還可以花2元澳幣求一支簽。與媽祖廟正對的是海事博物館,非常有特色,展示了中國的航海史和澳門的歷史,尤其是有大量精美的各式中國古代船模型,非常有趣。這裡還有出售很多有趣的紀念品,比如路標的微縮模型冰箱貼,印有海事局和澳門標志的絲巾,還有澳門風景造型的首飾盒和像框,不過價格也很讓人印像深刻。路另一邊則是海事學校,一組海藍色的建築建在海邊,很是清新養眼。另外媽祖廟旁的澳門郵電總局則儼然是座綠色的歐式小豪宅,很是不嚴肅,但是非常可愛。在這裡買一張明信片投進紅色的郵箱裡就好像把整個澳門寄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