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掠影(結尾)

作者: 轉轉看看Erik

導讀突然湧來一群鬼子在門前圍了一個大圈,唧唧咕咕討論著啥,老陝媽媽連忙讓女兒前去練練聽力,女兒趕去,幾分鐘後嘟著嘴回來說,他們不是講英語的!我有心顯擺一下自己會英語的,但又怕鄉下發音帶壞了人家女兒,就啥也沒說。 在一號展廳,我們看到世界上最厚重的書籍,進門左手的巨碑上刻著幾十萬幾千幾百六十五字,裡面的各碑細細觀看,發現了許多平時耳熟能詳 ...

突然湧來一群鬼子在門前圍了一個大圈,唧唧咕咕討論著啥,老陝媽媽連忙讓女兒前去練練聽力,女兒趕去,幾分鐘後嘟著嘴回來說,他們不是講英語的!我有心顯擺一下自己會英語的,但又怕鄉下發音帶壞了人家女兒,就啥也沒說。

在一號展廳,我們看到世界上最厚重的書籍,進門左手的巨碑上刻著幾十萬幾千幾百六十五字,裡面的各碑細細觀看,發現了許多平時耳熟能詳的句子,啥“三人行必有吾師”,“朽木不可雕也”,“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等等。仔細一一看過,才知道那是沒有活字印術,皇上怕人手抄心記,以訛傳訛。故耗時多年,請工匠刻碑,立於大學前,並以一尺見方為單位刻字,方便學生拓印。功德呀!

走進二號廳,就走進了中華文化的載體—文字書法的海洋,顏筋柳骨,瘦筋體為何又稱為瘦金體。知道了史上對基督教的稱呼是叫景教,並有詳細的記錄古人眼中洋人的生活。等等,我們跟隨著小橙和書本的引導,在漢,唐,宋各朝代間穿梭。為找到歐陽詢的字而興奮,為應證了書本的曹全碑而歡樂。

在三號廳,學習了毛體的來歷,懷素和尚和張旭的草書,看久了還真呢找到毛老的風骨淵源。對著書本一字一句的讀完了肚痛貼,我們笑到肚子痛,又擔心影響其他游客,不敢出聲笑,憋到肚子又痛。

遠遠看到四號廳在拓畫,果然,幾位工作人員在繁忙地敲,刷,貼,掃,手法利索熟捻。一會兒功夫,一張大紅的魁星點鬥,獨占鰲頭就躍然紙上。這些藏字畫,連字畫,隱字畫,讓我們這些人PF的五體投地。

接著參觀了石雕室,那精美的昭陵六駿,姿態神情各異,線條簡潔有力,造型栩栩如生。遙想當年唐太祖李世民,廝殺於戰場之上,成就功名後不忘立功之馬,只可惜“颯露紫”、“拳毛爅”被盜運到美國賓州,令人長吁短嘆。

出的石雕室,一看表已經三個多小時過去了,身邊的游客走馬觀花過了一批又一批,但我們仔仔細細在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海洋裡面探索了一個究竟。感謝小橙,感謝湖北佬父子,感謝老陝母女,她們在三號廳和我們走丟了,再沒看到。讓我的這幾個小時過地如醉如痴,充實豐滿。道別一聲珍重,不知名的朋友們,這一路有你們相伴,真好!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