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峨眉樂山行之二——“川菜”,辣而彌香

作者: 風吹佩蘭

導讀到四川,不吃辣怎麼行?雖然出門之前,曾再三告誡自己,為了美麗的容顏,盡量與清湯素食為伍,奈何雙腳剛剛踏上成都地面,便再難抵擋香辣誘惑,心甘情願做了美食的俘虜。第一頓地道的川式美餐,是在峨眉景區的好吃街上享用的。雖然送我們來的攜程司機一再善意叮囑,此處的好吃街只是峨眉市區好吃一條街的克隆版本,並非正宗,不但價格昂貴,且味道不純。怎奈 ...

到四川,不吃辣怎麼行?雖然出門之前,曾再三告誡自己,為了美麗的容顏,盡量與清湯素食為伍,奈何雙腳剛剛踏上成都地面,便再難抵擋香辣誘惑,心甘情願做了美食的俘虜。第一頓地道的川式美餐,是在峨眉景區的好吃街上享用的。雖然送我們來的攜程司機一再善意叮囑,此處的好吃街只是峨眉市區好吃一條街的克隆版本,並非正宗,不但價格昂貴,且味道不純。怎奈飢腸漉漉的我們,已經無暇顧及性價比的衡量,只得將就著找了一家尚且干淨的鋪面坐了下來。可能希望不大,也就無所謂失望。雖然菜價貴了些,味道卻相當地不錯。尤其是那道水煮魚,鮮香四溢,口感滑嫩。大家伙一合計,總結有三:魚嫩,油醇,菜底香。難怪川菜能夠風靡全國,且經久不衰,看來確有過人之處。次日的午餐,本來打算在萬年寺用素齋,未料滑雪時玩物喪志,耽擱了時辰,待到寺中已是下午1時許,早無素齋供應。不得已,在前往清音閣途中的一家小攤點,每人叫了一客紅油抄手填發肚子。不想竟誤打誤撞地邂逅了川地的絕世美味。肥瘦適中的肉末,被薄如紙翼的皮子裹在其中,入鍋煮熟後撒上蔥末、蒜末及微燙過的豆芽菜,再盛到白瓷碗中淋上紅油和香油,那種色澤和香味簡直教人難以忘懷。當然,物美未必價貴,如此美味,只需花上三塊錢就能享用,真正物超所值。

因為中午吃得不多,晚上大家決定去峨眉市區的好吃一條街嘗鮮。只見一家家飯館鱗次櫛比,各式招牌各種佳肴,教人眼花繚亂卻不知從何選擇。朋友提議,就找吃客最多的一家吧。有道理,人氣旺必定說明菜式好,亙古不變之真理也。於是,在一家號稱百年老字號的飯館內,大家圍坐一團,七嘴八舌地點了一大堆菜,什麼黃燜兔、讒嘴蛙,只要是辣的,我們統統照單全收,一個不拉。老板娘看到我們一個勁狂點,自然喜形於色,便不失時機地又殷勤推薦了幾個招牌菜,聲稱保證我們吃了不會後悔。結果證明,我們的確沒有時間後悔。所有的菜只要一上桌,大家便一哄而上,風卷殘雲,連骨頭帶肉的消滅個精光。可以說,那天晚上的美餐,是四川之行中吃得最盡興的一次。

經過接連幾天的川菜“洗禮”,我們對自己的吃辣能力信心大增,眾人甚至笑稱以後回到上海,再進川菜館點菜時,一定豪不猶豫地全點重辣口味。但是,回滬前在成都銅鍋居的最後一頓晚餐,卻讓我們對辣又有了全新的認識。尤其是那道口味魚頭,用剁碎的泡椒覆滿整個魚頭,味道之猛可以說是史無前例。記得當時大家嘗過魚頭的反應十分一致,男同志大幅度地額頭冒汗,女同志則一個勁地朝喉嚨裡猛灌雪碧。最狼狽的是,大家竟然一邊集體吐舌頭,一邊呼哧呼哧地悶頭大吃,生怕動作稍慢,桌上的美味便成了他人的口中食。



(經典的川菜水煮魚)


精選遊記: 峨眉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