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三寶侗寨、豈沙、小黃

作者: yoga2046

導讀D5:溶江——三寶侗寨——從江——岊沙——小黃(宿小黃陳德光家) 7:00起床。早飯自理,在縣委大院對面的早市吃了酸辣粉2。50元,豆沙饅頭0。10元,肉饅頭0。20元,餛飩3元,早晨的集市上,什麼都有,這裡是百姓平凡生活的小縮影。與餛飩攤的老板娘攀談,知道他們這裡的風味小吃腌魚和腊肉,看上去樣子挺難看的,味道卻很好。買了天和追風膏2元,熊姐說冶療腰間 ...

D5:溶江——三寶侗寨——從江——岊沙——小黃(宿小黃陳德光家)

7:00起床。早飯自理,在縣委大院對面的早市吃了酸辣粉2。50元,豆沙饅頭0。10元,肉饅頭0。20元,餛飩3元,早晨的集市上,什麼都有,這裡是百姓平凡生活的小縮影。與餛飩攤的老板娘攀談,知道他們這裡的風味小吃腌魚和腊肉,看上去樣子挺難看的,味道卻很好。買了天和追風膏2元,熊姐說冶療腰間疼痛效果很好。拜托賓館寄明信片。——9:15出發——9:45天下第一侗寨,三寶侗寨,門票10元,距離榕江縣城不遠,走進寨門,躍入眼簾的是鼓樓那顯赫寶頂,在天幕下分外的醒目,紅色的木構梁架支撐起白色主樓,層層檐角上挺立著不同的動物雕塑,可能寄托著不同的期盼和祝願。三寶侗寨的鼓樓遠近弛名,也是因為它的高度。鼓樓的後面有一棵蒼翠魁梧的大榕樹,向著江面延展出遒勁的枝干和濃密的樹冠,仿佛已經等待了很久,這姿態才能在似水光陰裡悄然凝固。晨霧似乎剛剛散去,隱隱約約還有些許彌漫在都柳江的江面上,而江邊的石階上,有勤快的女人們在漂洗衣裳,水鴨搖搖擺擺地撲進江中嬉戲追逐,老人背著小孩在大榕樹下愜意地享受著濃蔭下的舒爽,好一幅田園水鄉畫卷。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中學時代讀過的一篇課文《故鄉的榕樹》所描寫的大概就是這樣的場景吧。——10:30榕江出發向從江方向,榕江縣城出城堵了一會兒,然後是一路平坦,沿著都柳江,沿途風景很好,路過巨洞渡口。——13:00到從江縣城在凱裡潘老大稻香狗肉館吃狗肉火鍋(13618558557),開了兩桌,矮腳圓桌,小凳子,不知道為什麼這裡的飯店沒有齊腰的桌子,人窩著吃飯,難道不難受嗎?在西江苗寨看到寨民們吃飯都是蹲著的,一個大圓鍋,像火鍋似的弄個大雜燴放在地上,一個圓桶盛著飯,每個人一個糖瓷碗加點飯加點菜就這麼的叭啦幾口,可想而知這些地方還是很貧困落後的。拜托藥店的小姑娘寄明信片,因為我沒找到郵筒,閑聊時,小姑娘知道我是從榕江過來的,說榕江冶安很差,因為有吸毒的,所以搶錢搶包的事屢屢發生,而在從江冶安就好多了。慶幸昨晚沒單獨行動。——14:00出發——15:00帶著很多的好奇,到達岊沙,一個帶槍人的部落,據說是最古老的苗族。其實岊沙的旅游開發已經很成熟了,寨子裡有專門為游客表演的表演隊,沒表演的時侯,村民們有自己的生活,當團隊來的時侯就組織起來表演。我們十幾號人的大部隊一進寨門,就有一個矮矮的岊沙人歡迎我們,張健說這是岊沙的形像代表,也是他們的火槍隊隊長,叫滾元亮。知道我們要看表演,馬上就聯系了表演隊。仔細觀察他們的裝束和這裡的其它苗族不太一樣,同屬苗族,但他們卻穿著深色發亮的衣服,咋一看像復寫紙那樣質地的油光锃亮,有點像侗族的衣服,有意思的是他們的腰間掛著好些東西,一把短刀,一個靴形的竹簍裡放著鐮刀,一個葫蘆,可能放的是火槍的子彈。滾隊長帶我們上了一個小山坡,三聲火藥槍鳴放歡迎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接下來是蘆笙表演,蘆笙好像是苗族侗族都喜歡用的樂器,歷來苗族侗族都是和睦相處,據說這兩個民族之間從未發生過戰爭。不過岊沙自然有他們的特色,鐮刀剃頭,拔河,鬥牛,結婚嫁娶都讓人耳目一新,我們的陶老師也被衝當了一回新郎,來了個夫妻雙雙把家還,總的來岊沙的表演是這幾天最有看點的一場表演,表演的小演員們唱得跳得都很賣力,我覺得他們也好像是融入了這喜慶的氛圍,對於他們來說這更是一場歌舞的聚會。表演結束後,少不了來個演繹人員的大合影,哈哈,好像拍得真不賴!在岊沙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岊沙苗族世代相傳保護生態環境的習慣。在岊沙從來沒有發生盜伐林木的事件,據說村裡有一規定,如果有人盜伐古樹,罰120斤米,120斤豬肉,120斤酒讓全寨人吃,以示警告。所以整個寨子到處古樹參天,蟬鳴鳥叫,舉目望去,漫山遍野,蒼翠欲滴,就算現在公路修到了村寨口,這裡還是猶如世外桃源。看完表演,我們去了岊沙希望小學捐了學習用品,下午4點孩子們還沒放學,有好多孩子在操場上跳長繩,一些孩子光著腳站在土坡上,雖然這裡的校舍建得不錯,但屋內的課桌椅還是極其簡陋的。岊沙總費用550元。——17:00出發去小黃。從江到小黃沒有省級公路,只有一條單車道的土路,開始的一段在修路,塵土飛揚,只有裝滿石子土方的裝卸車,開了一段幾乎無人的境地,好幾次懷疑是否走錯了路,李師傅也是第一次去小黃,所以一路向路人打聽,怕開了岔道。我們全車的人顯然對從江到小黃的這段路估計不足,原想20公裡的路1小時可以解決的,可6點過後,天都黑了,小黃好像還遠在天邊,這裡即看不到旅游團的車,也看不到班車之類的,怎麼還沒到,我們拿出了貴州省地圖反復研究,卓老師的GPS定位好像也派不上用處。——19:00終於看到了山寨,有侗寨特色的村落,我們到了從江縣高增鄉高增村,高增據說是出美女的地方,天真的以為一刻鐘什麼的就能到達小黃,但是,我們都錯了,前面的路事實上包括了無數個寨子和無數的羊腸盤山小公路,司機大哥在伸手不見五指,九轉十八彎的山路上開著,身旁可能就是懸崖山谷,我們都有了豁出去的感覺。從來沒覺得45分鐘的路有那麼的漫長,在大家都失去信心時,我們終於抵達小黃。——20:00全車人都熱血沸騰了起來,為了今天不同尋常的旅途,我們是吃盡了苦頭。可事實證明了不來小黃,就等於沒來黔東南,小黃是這次黔東南之行的精華,小黃留下了我此行最美好的回憶。可能我們到的太晚,夜宿老村長陳德光家,男主人沒料到我們真的會一路顛簸開進小黃,所以晚飯和房間都沒准備好。——20:30聯系好先看侗歌表演。在一座鼓樓裡,盛裝的侗家人圍坐在篝火邊,迎接我們的到來。這是為我們13人而設的專場演唱會,這種禮遇給了我們前所未有的感動。小黃的歌聲果然是名不虛傳,宛如天籟,特別是多聲部無伴奏的大合唱,可以說是一個人一個調,十幾人有十幾個調,真難以想像侗族歌手那美妙的合聲是怎麼練就的,他們沒有話筒,沒有音響,沒有喇叭,但他們的歌聲高亢時卻能穿雲裂帛。特別喜歡童聲合唱,我看一點不亞於小熒星之類的。真的很難想像在一個擁有數千人的村子,從會開始說話的孩童到老態龍鐘的白翁,人人都會唱歌,他們的生活離不開歌聲,我想當歌唱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時,快樂大概就會變得無處不在。演出完畢,有幾個小歌手顯然很開心,圍著那張寫著演出人員的名單爭著看,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我拉了一個領唱的小男孩問他幾歲讀幾年級?“11歲,讀4年級。”“你喜歡唱歌嗎?”“喜歡。”“你唱一場可以賺多少錢啊?”“20元。”“你知道上海嗎?”搖頭。“你去過貴陽嗎?”搖頭。“那你一定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大學,到外面的世界看看好嗎?”他摸著腦勺,張大嘴,但還是咬著牙對我賭咒發誓,“我一定會好好學習!”我讓他對著鏡頭唱一首自已最拿手的歌,他很爽快的答應了。雖然我聽不懂歌詞,但音樂是無國界的,那天籟般的侗音,久久縈繞在我心頭。演出費600元,實在是太值了。——9:30回陳德光家用晚餐,我由於中午吃的狗肉火鍋,有點鬧肚子,所以沒下樓吃,不知道吃得怎麼樣,料想不會太好,在這窮鄉僻壤的地方,也不能要求太高。沒有熱水,甚至冷水也少得可憐,只能將就了。聽到樓下還在鬧騰,下樓,原來一幫子人吃了飯圍坐著侃大山呢!我們硬纏著男主人唱一首,男主人原來也是個歌師,還得歌唱一等獎呢。幾杯米酒下肚,男主人的歌興上來了,陳德光拉著他哥哥還有書記一連唱了好幾首侗歌,我們在旁邊一個勁地鼓掌,從他們的歌聲中,我們也感受到他們的快樂心情。每當一首歌結束時,我們都會“嘿啾”地同聲咐和。騰龍歌堂難得這麼的熱鬧,原來侗族的傳統,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歌班,寨子裡的人從小就在家庭內部接受大歌的訓練,家族裡唱得好的為歌師,而小孩子在田裡干農活時,也喜歡對歌,他們小伙伴之間會根據各自的嗓音條件,自然而然地分為各個聲部,久而久之就配合得很好。聽說這些天從江到小黃的公路要開始招投標了。預計明年要開始修公路。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但當現代文明與民族文化相碰撞時,我們希望民族的傳統文化能繼續地傳承下去。——24:00木結構的侗寨隔音很不好,小聊後睡意蒙朧,實在是太累了,但今天是最充實的一天。15元/人


精選遊記: 凱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