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游豫園

作者: Ann0204

導讀07年12月29日,節日氣氛已經悄悄蔓延開來。自己一向不太重視元旦,中國人的新年始終只應該是一個,如果僅僅是湊熱鬧,那我們的新年豈不是太多?? 向公司請了半天假,和老姐開往城隍廟去玩了。 開過外白渡橋時,想起今天是鐵橋的百歲誕辰,輪子底下的路忽然有些意義深遠起來。 說是玩,實際還是為了每年一度的吉祥物。適逢本命年,似乎意義更加重大了一層。人 ...

07年12月29日,節日氣氛已經悄悄蔓延開來。自己一向不太重視元旦,中國人的新年始終只應該是一個,如果僅僅是湊熱鬧,那我們的新年豈不是太多??

向公司請了半天假,和老姐開往城隍廟去玩了。

開過外白渡橋時,想起今天是鐵橋的百歲誕辰,輪子底下的路忽然有些意義深遠起來。

說是玩,實際還是為了每年一度的吉祥物。適逢本命年,似乎意義更加重大了一層。人民路某大廈裡匆匆購完,大紅紙袋一大包放回車裡,看看時間尚早,和老姐一拍即合,掉轉車頭往附近城隍廟找點吃的,軋軋鬧猛去!

人民路往東開,明顯路標“豫園”風景點,雖然上當無數次,這次還是冒險右轉彎開往豫園停車場,結果依舊意料之中的失望——停車滿!於是繞七繞八地在人潮中開出這個讓人心煩意亂的停車場,一出豫園,豁然開朗,老鄰居介紹的那個路面停車場地廣車稀,10元/小時,管理員熱心告知旁邊一條僅容一人的小弄堂,走五步,就是城隍廟,果不其然,呵呵,聽了老人言,省時又省錢。

豫園裡的停車,是個很大的問題,游客常年極多,停車場基本被旅游大巴占據,沒有特殊身份的自備小車真像養媳婦阿必大,總也找不到容身之處,加之豫園裡面小路彎路較多,更讓人丈二和尚了,如果貪圖方便隨意一停,以為辦事3分鐘就能溜之大吉則大錯特錯,那裡的交通眼線無處不在,抄報單早就瞪著黃金眼看著你了,老姐不出所料地開始嘮叨起那張狗年抄報單的故事,以作警鐘長鳴之用。

小弄堂裡一穿出來,就是方浜中路的小商品一條街,各種針頭線腦、紅綠胭脂,應有盡有。反正回頭還得走這裡,我們就加快腳步,先走進豫園裡填填自己的轆轆飢腸。綠波廊裡門可羅雀,是營業時間未到還是其他原因,沒時間理會。曾經公費吃過一次,味道滿正宗,聽說價格也“好”極,就不做回頭客了。這種店,嘗鮮的人只會多不會少。到了“寧波湯團”店,10元一碗的黑洋酥湯圓來一碗,稀裡嘩啦大半碗一掃,老姐吃過午飯了,像征性地收個尾。我出個主意,今天的美食行動以少勝多,每樣一點點、每樣都嘗遍。

自以為是的好主意,很快被臭豆腐摧毀,我排隊買5元/5塊的臭豆腐,老姐去付錢,回頭問我吃多少,我回答“5塊”,結果邊上那個一直用非常不純正紹興話做廣告的營業員,插話道,“5塊你們倆不夠的,要兩份好了”老姐一個動心,我一個不堅持,買了兩份,這豫園臭豆腐個頭不小,老姐吃了三塊就飽了,害得我一人消滅了7塊,吃到最後,真想拿最後的那塊堵住那個繼續嘮嘮叨叨“木姥姥好”的臭豆腐先生的嘴。

和老姐興高采烈吃臭豆腐當口,看到三位韓國老太太,和我們一樣站在路邊也在大口嘗“臭”,一位韓國妹妹,則一手幫老太太們捧盒子,一手捂住鼻子作痛苦狀。可愛的韓妹妹!

許是臭豆腐吃飽了,我開始觀察起身邊的男男女女。豫園絕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聯合國,這裡的游客來自五湖四海,酷哥靚妹隨處可見、老夫老妻攜手相伴、菜驢老驢各有所愛;有背負相機上竄下跳找風景至勝點的、有抽著鼻子在油煙繚繞中垂涎欲滴的、也有虔誠燒香的善男信女、更有懷古思幽的文人騷客,在九曲橋廊裡記取一些早已黯淡迷離的老上海的故事。

每次來豫園,總會買一些所謂的特產五香豆、梨膏糖回家,每次過了大半年還是原拆原回。聽老姐說,老媽每次不舍得扔,鼓足勇氣想消滅在自己的肚子裡,結果垂頭喪氣地說吃了以後頭暈,害得姐姐姐夫緊張地要送去醫院,不是太甜就是太硬,真正雞肋一塊。說好不買,還是在土特產商店裡走了一遭。意外看到我喜歡的溪口苔菜千層餅,15元/袋。小氣的我總不忘問店家先嘗一塊,沒想到遇到了偶合妹妹所謂的兩根燈草營業員,等級可比我高多了,拿了一些碎屑給我們兩只鴨子吃,老姐憤憤不平,說吃了這些碎屑導致胃發潮,堅決不買。可是無原則的我實在喜歡苔菜餅,還是很沒有自尊地買下來了,付錢時螳臂當車地嘲笑燈草先生,燈草答曰:“我這裡如果人人嘗一塊,每天一千多人不得了了呀!”哼,心裡啐一口,上海人的形像,就是被你等草人給毀掉的!回頭讓再給個塑料袋套一下,走出店門,發現那個塑料袋裡倒遺漏了一大塊餅,可見天意如此,hoho!

童涵春店外的五顏六色的香袋吸引了我,端午節前特地去童涵春總店買了各色香袋掛在房間裡,那藿香、佩蘭、冰片混合在一起的香味最是提神醒腦,防止春困的靈丹妙藥。可眼下正是歲九天寒。難怪少有問津者,姐姐在我的游說下,買了串招財進寶,藥店營業員感激我的義務廣告,特地從庫存裡找了一串味道濃烈的給我們。聽說當天還讓姐夫外甥他們熏得一夜沒睡好覺,這事鬧的。我們順便走進童涵春店堂裡瞅瞅,一長溜的冬令進補膏,都是店家自己熬制,裝在蘭花白底的瓷缸裡,煞是讓人動心,抽取一張介紹看看,怎麼看自己都特別像體弱多病、肺虛咳嗽、夜不成寐的那種人,老姐說如果現在體檢,肯定很多指數不合格,剛剛還吃在嘴裡看在鍋裡的倆人,這會兒突然莫名悲觀起來,莫名衝動起來,差點買下這兩個瓷缸,還好婆婆的一個電話打消了這個念頭“這種膏方不好亂吃的,還是西洋參好點”走出店堂,讓冷風吹醒自己被中藥熏暈的腦子。門口倆香袋營業員正接待一個老外,“no discount”說的非常標准,但願今天她們依舊good business.

眼看小小豫園兜個遍了,老姐終於語重心長地說了真心話,“咱們還是去吃南翔小籠吧”,原來我一向拒絕排長隊等吃的,哪怕是再難得的美食,可老姐相反,為了自己喜歡的美食,怎麼浪費時間都是願意。剛進園時,就慫恿我排隊買,我一口回絕,現在看我也逛得盡興了,又舊話重提。唉,一年也不來幾次,索性就排隊等吧,免得又被嘮叨一年。她先排隊,我到二樓南翔小籠店打聽樓上樓下是否一樣,結果告知是不同店家,難怪老姐堅決不上樓點吃,說什麼樓上的蟹黃小籠及其難吃,寧願在樓下排長隊。於是倆人混在這個小籠長龍裡,羅羅嗦嗦聊著天消磨時光起來。

前面一對母女意志堅定、戰術合理,老媽、女兒輪番排隊,女兒常讓媽媽坐在旁邊休息,老媽總是讓女兒“再去白相了來”,後面一對外地夫妻,丈夫默默站著,一句不吭,妻子間歇現身,現身一次手裡多一樣東西,可見排隊購物兩不誤。這條長龍的位置極佳,站著移動的隊伍,正好能欣賞湖心亭、九曲橋,以及橋下的那一尾尾五彩錦鯉魚。亭台樓閣、小橋流水,盡收眼底。無論是在旅行社小旗下的各國各地各色旅人,還是走南闖北的自助背包客,都會在這裡停駐,不放過這些像征著老上海的風土人情,有些竟然還對小籠長龍有了好感,拿著相機DV對著我們偷偷拍起來,我轉過頭對老姐說:“瞧,一不小心我們也成了豫園裡的一景了,看看我嘴角有沒有沒吃干淨的芝麻,免得影響市容”。順便和老姐講講最近在鞋城裡看到的一些文章的絕句妙詞,逗得老姐笑開了花,前頭的那對母女也被感染到,連聲笑道“這個隊伍倒沒有白等”。呵呵,排長隊也能做到等在此,樂在此。可謂意外收獲。

小籠長龍長而不亂,12元/16只的現吃,不久熱氣騰騰地等到了,24元/36只的網籠果然早已售空。帶些回去家人分享,等了半小時、吃了一半的小籠包,我們倆打著飽嗝打道回府了。

還是走方浜中路的小商品市場,買了爸爸的拐杖、女兒的加厚搖粒絨反穿衣、小棉鞋、葫蘆掛件,都很便宜。路過一書店,姐姐還買到了很多給外甥的課外作業書,正在打對折。城隍廟的小商品,是很能淘到好東西的,便宜實惠,而進了那道門,價格可就翻著倍上去了。所以進豫園,就是吃,出豫園,才去買。別忘了。

停車場到了,倆人突然感到筋疲力盡。打起精神開車回家。剛啟動車子,老姐順口一句:“今天的臭豆腐,好像還是沒有上次紹興吃的臭。”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