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聽說一德西路那邊有個歷史悠久的教堂,雖然我沒有宗教信仰,但對於漂亮的建築,彩色的玻璃,宗教文化也是有些興趣和好奇的。乘坐公交車前往教堂,邊走邊想一德西路那邊好像離上下九路挺近的,那帶還有賣曬干的海味。想著想著已經到了一德路站,往前走幾步就可以看到聖心大教堂。下車一看,原來聖心大教堂是在一德西路的海產品一條街裡邊,一邊是代表西方宗教文化的教堂,一邊是熙熙攘攘買貨賣貨的人,咕嚕咕嚕的拖車,不同的文化在此共存。說起來聖心大教堂和一德路都是很有歷史的。一德路是一條具有上千年歷史的古老街道,宋朝起就已被稱為“賣麻街”。從清初至鹹豐十年(1860年),設在廣州外城賣麻街上的兩廣總督府已歷經了兩百多年的滄桑。這座兩廣總督府,可謂兩廣最高權力機關,但毀於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之英法的炮火。鹹豐十一年(1861年),法國人租買了這片廢址――兩廣總督府,從1863年起,法國人開始在這廢址上建造教堂,歷時25年建成。英法兩國根據《北京條約》第四條“傳教士可在各省租買田地建造天主教堂”的規定,於1861年1月25日,經清鹹豐皇帝批准,恭親王奕忻與法國政府簽署附加協議,正式確認廣州聖心大教堂的建立。鹹豐帝下詔批准建立聖心大教堂的協議中說:“從現在起戰爭必須永遠停止,必須永遠真誠地保衛和平”。可見,聖心大教堂也就成了和平的像征。但聖心大教堂的修建並未真正給中國帶來和平,西方列強也並未因此停止對我們國家的侵略,這些歷史告訴我們國家貧弱就注定被人欺侮,喪失國家尊嚴。聖心教堂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大教堂、目前國內最大的雙尖塔哥特式石結構建築、東南亞最大的石結構天主教建築、全球四座全石結構哥特式教堂建築之一,可與聞名世界的法國巴黎聖母院相媲美。該教堂建築總面積為2754平方米,東西寬35米,南北長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由於教堂的全部牆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崗岩石砌造,所以又稱之為"石室"或"石室耶穌聖心堂"、"石室天主教堂"。1863年6月28日是天主教聖心瞻禮日,這座教堂正式舉行奠基典禮,並命名為聖心大教堂。我們去參觀的那一天,教堂還在修繕過程中,暫時不對游人開放,我們就只在教堂外參觀了一番。

(聖心大教堂)

(聖心大教堂2)
聖心大教堂的建築結構總體而言是正面一對巍峨高聳的雙尖石塔,高插雲霄。石塔中間西側是一座大時鐘,東側是一座大鐘樓,有四具從法國運來的大銅鐘;堂內是尖形肋骨高叉的拱形穹窿;正面大門上面和四周牆壁分布的花窗欞,都是合掌式,所有門窗都以較深的紅、黃、藍、綠等七彩玻璃鑲嵌。這種玻璃可避免室外強光射入,使室內光線終年保持著柔和,同時也形成慈祥、肅穆的宗教氣氛,而我也一直覺得彩色的玻璃很漂亮很有意思。說起這些彩色玻璃,我記起了一些游記上說過法國巴黎聖母院彩色玻璃鑲嵌的花窗很漂亮。其實聖心大教堂也曾有過那麼漂亮的花窗,該教堂最早的花窗就是從法國運來的。當年那六百多平方米的彩色玻璃讓信徒在幽暗和神秘中感受到絢麗多彩的天光。然而經過三次破壞,這些漂亮的花窗早已蕩然無存:1938年日本飛機空襲投彈在石室前廣場,震碎很多玻璃;1949年國民黨軍隊逃離廣州時炸毀附近的海珠橋,也震碎很多玻璃;1966年紅衛兵“破四舊”時又打破很多玻璃,甚至把教堂前壁高40多米最大的玫瑰窗也整個打爛。現在教堂只能用一些普通玻璃代替花窗,只有東西立面的玫瑰窗和豎窗頂部還保留少量原彩色玻璃。現在要修復這些被破壞的花窗需花費413萬元重修98扇花窗。我們參觀期間還看到幾名黑人教徒走進教堂做禮拜。
現在聖心大教堂已經對外開放了,聽說今年聖誕節的平安夜晚上聖心大教堂還派發聖餐呢。小提示:交通:8、9、61、82、40、58、194、86路公交車一德路站下;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逢星期日7:00-10:00 (只有這段時間是免費)
教堂內是禁止拍照
參考資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6492484.html?si=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