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漫昆崳

作者: 虛雪道人

導讀《雪漫昆崳》新年伊始,未到昆侖登仙時,轉身昆崳訪道去。元旦,早上六點半從煙台火車站出來,稍事整理片刻,便找車直奔牟平、文登交界的仙山之祖昆崳山。歷經一個多小時的顛簸,我來到山腳下。原以為會有萬道霞光迎接,未料漫天雪花裹濕身。既然來了,則且安之。本是衝著全真道的發祥之秘去的,一不留神腳先邁進了主峰泰礡頂景區。綿延的登山公路就我獨行,� ...

《雪漫昆崳》新年伊始,未到昆侖登仙時,轉身昆崳訪道去。元旦,早上六點半從煙台火車站出來,稍事整理片刻,便找車直奔牟平、文登交界的仙山之祖昆崳山。歷經一個多小時的顛簸,我來到山腳下。原以為會有萬道霞光迎接,未料漫天雪花裹濕身。既然來了,則且安之。本是衝著全真道的發祥之秘去的,一不留神腳先邁進了主峰泰礡頂景區。綿延的登山公路就我獨行,呼嘯的北風陣陣刮過,鋪天蓋地的雪花蜂擁撲面。定睛看,有如密集的矢箭、黃蜂、炮彈齊刷刷筆直梭穿過來,巍為壯觀。路上,參差不齊的樹林一閃而過,破舊空無人家的農舍一閃而過,秋夏生意滿堂的酒店門窗緊閉一閃而過。白雪皚皚,無人可問,無標可循。只好踏雪悠晃,嘴中哼著道情。風嘯驅寂靜,寒意催人醒。打起精神,凝神屏息,腦子裡閃現路邊有山溪延緩而行,何不嬉水而上?果不其然,游龍狀的溪澗穿起了一連串晶瑩泛彩的水珍珠。淺水坑,清澈潤石;碧水池,皺波連連;水簾洞,涓泉飛幔;深水潭,倒影如鏡。也難怪,三十多年未施化學農藥,昆崳山得以生態平衡,方現古樸華實。遙借唐朝李洞的詩改動一下,“水曲岩千疊,雪深樹百層”正是此景的絕妙寫照。北方的山竟顯如此水色,不是江南,勝過江南!移步登山小路,和著雪舞的輕緩急促,時而碎步,時而闊走,時而小跑,頭頂道念奔躍泰礡頂。這座海拔才923米的昆崳山主峰卻軒昂峻峭,大有觸天之勢。我如磐岩佇立峰頂,任憑風雪吹打,任憑金霞灑身。無論天際如何變幻,我自巍然不動,靜品“一覽眾山小”。從主峰下來,感緊收拾好心境直奔全真道的發源地——“煙霞洞”。出泰礡頂景區大門,不遠的公路旁豎著一塊簡陋的煙霞洞景區游覽示意圖,交叉路口的登山小路立著一座小亭,橫著一根攔杆。也許是管理者根本想不到這樣的天氣還會有不速之客光臨,崗位空無一人。哈哈,我平生第一次得到了逃票的良機!權當自己是全真第八子,徑直往裡走,本來此山即我開,故地重游嘛!這裡的山勢比較平緩,又是一人獨自,邊走邊賞當年丘處機道長親書於路邊岩石上的“尋真”、“道山”等墨寶,愰惚道途坦然。小心踏過已結薄冰的覓仙橋,轉眼就到朱紅耀眼的神清觀——一座名垂青史的道觀!全真道祖師王重陽在洛陽北邙山上清宮題下暗藏玄機的仙詩後,於金大定七年(1167年)7月抵達昆崳山,陸續勸化並收度馬鈺(丹陽子)、譚處端(長真子)、丘處機(長春子)、劉處玄(長生子)、王處一(玉陽子)、郝大通(廣寧子)、孫不二(清靜散人)等七人為高徒,擇此寶地開化布道。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先後在周邊的文登建三教七寶會,寧海(今牟平)建三教金蓮會,福山建三教三光會,登州(今蓬萊)建三教玉華會,萊州建三教平等會。由此,山東半島逐漸興起一個聲勢浩大的新教團。伴隨著神秘,伴隨著虔誠,伴隨著徹悟,他們最終完成了對傳統道教的“拆洗”,創建起一個嶄新的宗派——全真道。全真道徹底摒棄天師道以往沉迷外煉金丹、齋醮符箓通鬼神的世俗道施,追求個人心性的內練,主張把個人內修的“真功”與傳道濟世的“真行”溶為一體。全真道還融彙儒釋道三教教義,取長補短,立《孝經》、《般若心經》和《道德經》為入道必習經典,大力倡導三教合一。全真道更強調教內教外平等相處,王重陽在其自撰的《三州五會化緣榜》中就開宗明義:“竊以平等者,道德之祖,清靜之源。”全真道參仿佛教建立起叢林制度,要求出家修道者嚴守道戒,不事婚嫁,住廟清修,躬耕勞取。從神清觀雲祥之地衍生的全真道,全面開創道教的新氣像,經“全真七子”的傳播光大而名震天下,甚至於元代一度獨領道教風騷。雪停了,天突變晴朗。轉過“清風石泉”岩石旁的一簇翠竹,沿石階繼續拾級而上,途經“採芝”石,據說當年王重陽率“全真七子”經常在此處尋采仙芝果腹,潤活機體。年代久遠,身外的仙果早已采盡渺無蹤影,我只能求諸內練了。緊口氣,加快步履,心機直指煙霞洞。不愧為仙山,昆崳山的天氣就像初戀情人的臉色,說變就變,虛幻莫測。當我來到清靜散人孫不二修道處時,也許是搔擾了她老人家的無為,瞬息狂風大作,暴雪狂舞,烏雲遮掩,陰霾彌漫。尤見潔白的石蹬路上掃過一串非人的腳印,心中頓時冰涼。趕緊斂神,心想孫散人作為創立全真道清靜派的一代宗師,在重陽祖師的親自點化下,完成了從一位富賈太太向得道真人的的生命變革,早已無欲無念。她只會關愛人間冷暖,斷無塗碳生靈之舉。何況此處乃坤丹道法的發祥地,起點陰風不足為奇。仔細辨認地上的腳印,斷定山上絕無老虎類凶猛野獸,不是狼便是鹿。上天保佑,願它是孫真人幻化的梅花鹿伴我而行。想的美!面對孫不二清淨散人的修道遺址,我肅然起敬,躬身致禮。她原本名淑貞,是當時寧海州富家孫忠翊的幼女。嫁給號稱“馬半州”的馬鈺後,夫妻倆人相敬如賓,儒沫共處。馬鈺巧遇王重陽即沉醉於道,最終割斷恩愛情緣追隨祖師學道、修道、傳道。孫不二苦苦三勸不果後,在終南山與馬鈺演繹了一段夫婦同植連理樹而各奔道程的佳話。在昆崳山拜師王重陽後,她得授天符雲篆秘訣。修習七年,她移居洛陽東北瀍河西岸的風仙姑洞繼續潛心修煉,開創全真教的清淨派,終成一代道教宗師,被元武宗於至大年(公元1310年)賜封為“清淨淵貞玄虛塑順化元君”。“小春天氣暖風賒,日照江南處士家,催得腊梅先迸蕊,素心人對素心花”。這首詩,正是孫散人為世人留下的《孫不二元君法語》中對坤道性功修練所達到的美妙境界的體驗。她反對一味靜坐,主張養神惜氣,光明現處即真性。別過於留戀坤道,趕緊繞過丹井,扶搖直上即到煙霞洞。只見山坡一塊突兀的巨岩下深藏洞室,洞口左上方書有朱紅色的“煙霞”兩個大字。傳說當年,王重陽率一干弟子就在這個自鑿的高3米、深7米的橢圓形石洞中“性命雙修”。此洞背山依水,藏風聚氣。洞外寒風刺骨,洞內溫和暖身,確實是塊絕塵修身的好去處。秉承鐘呂祖師內丹術的精髓,王重陽倡導“坎離顛倒”。他引導全真弟子“金關叩戶,玉鎖扃門,閑裡不做修持。杳默昏冥,誰會舞弄嬰兒。睡到擒猿捉馬,醒來後,復采瓊芝。每依時。”是啊!“物物不追求。擺手行來事事休。返照回觀親面目,無憂。自在逍遙豈有愁。”我也遵命祖訓,收心降念於此洞。出洞,四周松柞掩蔽,雪菲泛銀,危岩矗立,石徑回繞,天空染藍。真是:“青天重疊水潺湲,聞到此處別有天。洞裡仙人何處去,煙霞風景自年年”。本想爬上洞頂的巨石打坐,但實在太高太陡。調整目標,向峰頂的巨岩攀去。歷經多次的滑倒,松枝的羈絆,終於和著雪水端坐在峰頂的一塊巨石上。面東,調息。雪花飄身既化,陽光灑身急濺,怡然自得成一個活脫脫的全真道長。起身下來,暈!來時的腳印已被新下的雪覆蓋,滿眼盡山、盡岩、盡素,迷路啦?拽著松樹轉圈,一下由真人化為蠢豬亂拱亂竄。也許是老天存心考驗我,掏出手機,全球通變成不可通。隨著身體的不斷跌倒,心緒的不斷翻滾,我定神大喝一聲,人穩穩地走出了困境。今生難忘,差點真要落魄昆崳山上“頂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飲松風”了!回到神清觀,旁邊延展的懸崖上迎風佇立一座亭。當年全真七子常聚於此,笑談中榷道猛進。到聚緣將盡時,他們遵師命紛紛下山各奔東西四處傳道。其中,譚處端功德圓滿於洛陽的朝元宮,開創全真教的南無派,主張修道之要,在於念念清淨,認得靈源,明心見性。有練功心得《水雲集》留世。而馬丹陽在終南山,丘處機在龍門洞,劉處玄在嶗山,郝大通在華山,王處一在槎山均留下了輝煌的道跡、道績,各自獨樹一枝。由此,全真綻放七蓮花。他們下了山,我也該下山。來到攔車回家的大馬路,看看時間還早,我即轉游岳姑殿景區。還是獨自一人,還是崗哨無人免票進山,還是綿綿漫長山路。峰回路轉,途遇一“華泉”。找了半天也未發現一滴水源。原來傳說神醫華佗曾采“華泉”的無根之水做藥引,熬煎昆崳山百草治病救人無數。我想,在當時的世人看來,天上的雨是潔淨的,天上的雪是潔淨的。“華泉”寄托著老百姓的無限希冀:心純,水純,藥定純,人人賽華佗!山頂的麻姑廟記載著麻姑神女的傳奇:大約七、八歲時,她便能把米粒撒幻成絢麗多彩的寶珠,讓各色美麗滋潤人間。有一次,天帝派其父監工修築城牆。看到役工們須從日出干到日落直至雞鳴方可收工,麻姑於心不忍,便在天暗時學公雞打鳴引起四鄰公雞齊鳴,好讓役工們早點休息。盛怒之下,其父把她投入牢獄。她堅拒各種榮華富貴的誘惑,撒米變珠給貪心的獄官追撿,乘機逃離。路上,巧遇王母娘娘點化赴此仙山潛心修煉。不久,得道的麻姑選擇江西南城的一座山升列仙班。後來,遠在泰山的碧霞元君也移步過來與麻姑為伴,於是山頂又立起了一座岳姑殿。既是道山,自有神仙過往、駐腳。從昆崳山下來,雪停了,陽光又現。回頭望望那條撒滿虛雪的路,呵呵,真沒見自己的足跡~~



(仙泉涓涓)



(仙洞邃邃))



(風雲變幻——一片藍)



(風雲變幻——一襲烏)



(哈哈:貧道修真岩)


精選遊記: 煙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