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自己也能從大河東爬到嶗頂,在一天之內。以前總是聽說驢友們都是走這條線路上嶗頂,真正的驢子從來都不會在巨峰游覽區買門票去的,呵呵,所以昨天儼然找到一點點做“驢子”的感覺。其實我們是歪打正著的,從大河東啟程時,甚至在半路看簡易路標時,我們的目標都是“黑風口”,然而走著走著,黑風口倒是不知去向了,偏偏到了嶗頂,呵呵,無心插柳柳成蔭啊。路況這條線路比之天茶頂強度要大,雖然路線可能還不比天茶頂長,但是爬升較快;同時,除卻那些山間小路,更要橫穿溪澗,攀爬岩石;另外,由於經過老采石場的地盤,有一截是在不規則的但硬度很高的花崗岩路面上,對膝蓋的耐受力可是有挑戰的啊。但是,多變的道路也同樣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快樂,挑戰和征服的快樂。登山手套和登山鞋的作用很大,防滑,抓地穩固,可以很大地提高安全系數;登山杖略顯多余,尤其是攀爬岩石時,真恨不得扔了它。不管怎麼樣,應該是一條普通的線路吧,因為像我們這樣的初級爬山愛好者都可以搞定,呵呵。“古跡”其實算不得古跡,只能說是有些來歷的岩刻而已。在爬過兩個溪澗之後的一個叉路口(標著“黑風口”方向),我們看到了第一個岩刻,就在山澗對面的一塊巨大而平滑的岩石上,是幾行非常工整的外文字母,竊以為自己英文水平不錯,可是橫看豎看,左看右看,怎麼也沒看明白,呵呵,得出結論:It’s not English. 同事說極有可能是德文,哈哈,且拍下照片,有待考證。第二個岩刻,是在王子泉,據說是當年德國王子曾經到過的,泉邊一塊大岩石上刻著字,還有“1898-1912”字樣,含義不詳。這王子泉雖說小,泉水卻非常美,清澈碧綠。每三個岩刻,是接近通往嶗頂的駐軍用水泥馬路的位置,藏在密林中,“LERCHE”,狐狸馬上咨詢了某學識淵博人士,答曰“德語,雲雀也”。為什麼在這樣一個位置刻這樣的字呢?不得而知了,難道這裡以前真有很多的雲雀嗎?(在那裡我們倒是沒有聽到鳥兒的叫聲,反而是在後來的路上聽到了很美的鳥鳴,哎,嶗山的美也在於安靜,到了游人如織的地方,美就大打折扣了。)第四個岩刻年代更近,86年鄧穎超所題“處女峰”,是我們到達了駐軍用馬路之後沿路向嶗頂方向行進的途中發現的,題字後面稍遠一點便是處女峰了,這字題得頗為貼切,很清楚地可以看到少女輕輕昂起的頭以及秀美的身姿。風光昨天又是霧霾的天氣,所以有點兒難以判斷是不是沿途也可以看見大海。比之游覽區的巨峰,這條線路沒有那麼“急功近利”,呵呵,這個詞用得有點別扭;這樣說吧,巨峰游覽區大部分線路是可以俯瞰大海的,風光確實壯麗,可以說是將嶗山最具特色的那一面,即山海景觀的和諧統一展現出來了;而這條驢友們的線路,更多的是發現的樂趣,在群峰中穿行,不經意抬頭就會發現面前是另一番景像,要麼是形態各異讓人浮想連翩的岩石,要麼是突然間展現在眼前的一大排美麗山峰,總是讓人感嘆嶗山之博大,之變化萬千。哎,身邊的風景總是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單這嶗山的美,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完全體會啊。時間青島的冬天並不太冷,所以在這樣一個季節爬山其實是很好的選擇,游人比旺季少很多,也不會因為雨水的原因有山路滑坡的危險。如同昨天一樣的明朗的日子,應該說是極好的時機,甚至在下山的途中,可以在平坦的大岩石上躺一會兒,放松腿腳和手臂,把臉朝向太陽,享受溫暖柔和的冬日陽光。老大今天告訴我,她昨天早上和晚上分別稱過體重,竟然減了3斤!我懷疑是她看錯秤了,因為太不可思議啦,雖然我們確實揮汗如雨,但是3斤還是有點兒太誇張了。估計我是沒可能減掉體重的,呵呵,中午休息時吃了很多,晚上又吃了很多,即使白天有所消耗也早就補充完全了,有過之而無不及,哈哈。

(溪澗裡結冰的泉水,好美的冰!)

(王子泉邊)

(半山腰的茶園)

(途中最體面的休息場所-茅屋)

(靜靜的王子泉,時光能帶走的,時光能留下的,究竟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