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一日

作者: 東北偏北

導讀滇西北的公共交通從香格裡拉開始進入有序狀態,整個上午都有不斷發往麗江的班車,這也是自拉薩出來至波密之後第一次坐上舒適的客運大巴。我的座位在車廂中部,向前的視野不是很好,但是金龍的車窗相當寬大,從兩側掠過的風景足以彌補位置的缺憾。香格裡拉已經在身後了,藏地逐漸化解成記憶,往南,是對我來說同樣神秘的納西族領地,我正在以每小時80公裡或者更 ...

滇西北的公共交通從香格裡拉開始進入有序狀態,整個上午都有不斷發往麗江的班車,這也是自拉薩出來至波密之後第一次坐上舒適的客運大巴。我的座位在車廂中部,向前的視野不是很好,但是金龍的車窗相當寬大,從兩側掠過的風景足以彌補位置的缺憾。香格裡拉已經在身後了,藏地逐漸化解成記憶,往南,是對我來說同樣神秘的納西族領地,我正在以每小時80公裡或者更快的速度向麗江靠近。 在麗江新客站下車後,我們當即決定徒步前往大研古城。初來乍到,這段不算遠的路程我們大概用了40分鐘,進入古城之前穿越了一個農貿市場,因為有背負加上小雨,這個熱鬧的集市並沒有引起我們太大的興趣,只是匆匆一瞥,不想人已走在古城的青石板路上了。之前預訂的老謝車馬店沒有想像中好找,手中的古城地圖必須經過當地人的確認才知道自己深處何方。通過數次電話聯系,我們終於在“納西古樂會”門前見到了老謝車馬店的人,一位身著藍色衝鋒衣的小姐,在她帶領下,通往老謝車馬店的路顯得相當輕松。 之所以選擇“老謝”,除了名氣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不想再因為尋找住處浪費過多的時間。當然,“老謝”沒有令我們失望。寬敞的納西式四合院、整潔的被褥、有免費互聯網和茨中紅酒的公共閱讀室、一條被剪掉長毛的老金毛和它的下一代.......“老謝”不缺讓人住下來的感覺,只是名氣讓它顯得不夠精致。 辦好入住手續之後,我們迅速融入了古城的滾滾人潮之中。是的,滾滾人潮,這絕對超乎了我的想像。盡管留給麗江的時間仍然只有一天,我還是給自己設置了一種走哪算哪的閑散狀態。但當時的情況實在令我措手不及,那些跟在導游三角旗後面的游客成建制地湧入湧出,感覺古城隨時都有被撐爆的可能。我自然明白我也是這人潮中的一分子,除了可以單獨行動,跟他們沒什麼兩樣。如果說麗江正在被游客摧毀,那麼我也逃脫不了干系。在巨大的繁榮背後,我努力感受著麗江傳說中的神韻。是那些喧鬧的酒吧嗎?是臨河的露天茶座嗎?是老外雲集的某家西餐館嗎?是迷宮一樣的街道嗎?是抬眼就能看見的玉龍雪山嗎?都是,也都不是。從下午三點一直到霓虹閃爍,我最先打消了在哪坐坐的念頭,繼而取消了聆聽納西古樂的計劃,最後連泡吧的欲望也徹底沒有了。我只是在逛,然後問自己是否還有信心再來或者就此待上一個月會是什麼樣子。 其實麗江並不缺乏對於像我這樣的游客的誠意,它已經為我准備好了一切。或許是我帶著太多自私的想法而來,希望有太陽、希望很安靜、希望煙灰可以自然地掉在身上、希望在某個巷子裡邂逅宣科或者和菜頭那個胖子。而我唯獨沒想到的是,當我閃躲其中,我一定也成了被抱怨和鄙夷的對像。對麗江這樣的古城來說,僅憑一時所見和個人趣味妄下評斷並不能代表你與眾不同的個性和獨立思考的深度。麗江不是為某個群體准備的特供之城,它不僅要滿足一部分人想要曬著太陽發呆的需要,還要滿足更多人走馬觀花、到此一游的願望。如果說商業利益最大化是麗江的惡俗之一,那麼比這更惡俗的則是游客和旅游機構整體素質的低下讓麗江變得愈發無序。 輾轉數條小巷回到隱蔽在古城深處的老謝車馬店,那條老金毛搖著尾巴優雅地迎了上來,我用雙手捧著老金毛的腦袋跟它對視,對麗江的感覺忽然真實起來。麗江,我有我的,你有你的。


(麗江老謝車馬店)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