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長假那玩?陽朔-興坪-龍脊

作者: 鳳樓風光

導讀桂林的陽朔早已因其山水而揚名天下了,身在廣西的我卻未曾觀賞過。今年夏天,安然躲過幾個接踵而來的台風,我的心開始不安分起來,冒著酷暑前往陽朔。 陽朔的揚名不光是山水,更聲名遠揚的也許就是那條中西交融,土洋合璧的西街。到陽朔的當天晚我便來到西街,還在西街的入口,就已看到攢動的人頭和溢彩的燈光。西街的地面同許多南方古鎮一樣由青石鋪就,青石 ...

桂林的陽朔早已因其山水而揚名天下了,身在廣西的我卻未曾觀賞過。今年夏天,安然躲過幾個接踵而來的台風,我的心開始不安分起來,冒著酷暑前往陽朔。

陽朔的揚名不光是山水,更聲名遠揚的也許就是那條中西交融,土洋合璧的西街。到陽朔的當天晚我便來到西街,還在西街的入口,就已看到攢動的人頭和溢彩的燈光。西街的地面同許多南方古鎮一樣由青石鋪就,青石板路光滑反射著月光和燈光,街兩邊買工藝品的商店和中外友人開設的酒吧混雜著。手工藝品店店門大開、燈火通明,商品琳琅滿目,鋪天蓋地:五彩的繡球、華麗的少數民族服飾、鮮明的蠟染、耀眼的銀飾、誇張的壯錦……貨架幾乎都要伸到路中間;酒吧卻是另外一番景像:店門虛掩,有的裡面燈光昏暗、燭光點點、爵士樂悠長,吧台處的調酒師默默獻藝,有的卻是燈光頻閃、搖滾震天……卻都帶著神秘的色彩,氣氛撩人。西街上的游人,有的行色匆匆,有的閑庭信步,各自感受西街的夜生活:有的走馬觀花的瀏覽街店鋪面,有的停下腳步挑選手工藝品,有的和朋友高聲喧嘩,有的找個老外手舞足蹈的談天說地,有的鑽進酒吧或一人獨飲、兩人對視,或三五歡言……

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而徐悲鴻大師說“陽朔美景在興坪”,葉劍英元帥也曾贊美“果然佳勝在興坪”看來到陽朔不游興坪是不行的了。

游興坪,樂在乘竹筏游覽。第二天一早,我們從陽朔出發,車行45分鐘到達興坪。當地人領我們走街串巷穿行於興坪古鎮。青磚黑瓦,坡屋面、馬頭牆,飛檐畫棟雕花窗,具有典型的我國明清時期桂北民居的特點。小鎮清靜、悠閑,青石板路曲徑通幽,延伸到村後山下的樹林,樹林傍著漓江水而走,路也傍著漓江水而走。眼前豁然開朗處是一幅秀美的中國山水畫。山蒼翠層疊,近如墨,中如黛,遠的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呈蘭灰色;水如碧玉且蜿蜒入遠山,山水中間的一抹新綠便是依水而生的翠竹。山夾水而立,水穿山而行,畫面如此熟悉——恍然間想起,此景在二十元人民幣上看到過!

太陽西下,就開始張羅吃住,看了幾家客棧,在榕湖客棧住下,在這裡還算可以(有空調.熱水.電視)環境交通也不錯,考慮晚上出行方便,與這裡有名的西街(洋人街)隔路想望,住西街裡怕是酒吧太吵影響睡眠,於同伴商量後決定住下,到房間洗個熱水澡稍做休息,吃了當地有名的啤酒魚,往西街方向步行,晚上的西街是喧鬧的,西街臨江靠山,房屋大多是兩層建築,古老的房屋青磚黑瓦。手工藝品店門口依舊游人如織,但店主和店員卻只忙著自己手上的活兒,撥繭、刺繡、敲打銀飾,有時也不忘一邊忙手裡的活一邊漫不經心的和游人討價還價。有的酒吧門外的長凳上有一兩個老外,也許是老板,也許是住客,沉浸其中。街頭游走著一些當地的街頭藝人,身上掛滿了長短不一的笛子、葫蘆絲或是別的其它民族樂器,自己手持一支,吹著壯鄉的歌苗寨的曲或悠揚或輕快。吸引了一些好奇的老外,買上一支,一路走一路琢磨。有些藝術家把畫板豎在了路中間,自顧自的投入,全然不顧自己是否擋住了別人的路……

陽朔的美,就美在其山水的鬼斧神工,渾然天成;陽朔的美,就美在西街夜的喧鬧日的慵懶。這是環境和文化的融合,是人與自然的融和。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