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伊斯坦布爾1 伊斯坦布爾新機場
就像澳大利亞的悉尼比首都堪培拉、美國的紐約比首都華盛頓更具規模更加都市一樣,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是該國最大的城市,其規模遠遠超過了首都安卡拉。
伊斯坦布爾位於該國的西北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兩岸、馬爾馬拉海的入口處。於公元前660年興建,被稱作拜占庭;公元330年由君士坦丁大帝改名為君士坦丁堡,並把它定為東羅馬帝國——又稱君士坦丁帝國的首都。1204年,君士坦丁堡被十字軍掠奪,1453年被土耳其人占領。1930年,土耳其人將“伊斯坦布爾”指定為官方名稱。
安卡拉從古代到19世紀晚期一直是重要的商業中心,直到1923年取代伊斯坦布爾成為國家首都才開始衰敗。這真是一個有意思的現像。
歐亞板塊的分界線,就是伊斯坦布爾的那座著名的跨海歐亞大陸橋;而伊斯坦布爾位於整個土耳其的西北部,因此土耳其的絕大部分國土——包括首都安卡拉其實都是屬於亞洲領域的,但是土耳其人一定要自己的國家加入歐盟。
於我而言,土耳其拒不加入亞洲大家庭唯一可見的好處,就是我們中國的足球不用背負第三座大山。我們的足球懼怕作風硬朗的韓國隊、伊朗隊;如果再加上一個更加剽悍的土耳其隊,估計我這輩子是看不見中國隊衝出亞洲了。
好在土耳其足球去和歐洲人打拚了,並且打拚出來一張世界杯的門票。韓國人因為主辦世界杯,可以在一旁沾沾自喜地做高枕無憂狀;伊朗隊又被我們抽出了中國隊的視野,於是中國隊在小心翼翼地看清楚了小組對手都比較菜的大好形勢後,趕緊抖擻起已經疲軟了N次的精神挺直腰杆兒地做了一回大爺。
中國人抽進世界杯,剛好撞上土耳其隊。如果讓我預測,我覺得中國隊輸土耳其一定會比輸巴西要難看的多。
於是我明白了,我們的快樂足球在衝不出亞洲的時候,主要的快樂功能就是讓人CEI(北京話,被人痛貶痛毆得一塌糊塗的意思。),讓亞洲人民好好地快樂快樂,讓我們自己很不快樂;在衝出亞洲走向世界之後,主要的快樂功能就是繼續讓人CEI,讓全世界人民好好地快樂快樂,讓我們自己繼續很不快樂。
這些是我在飛機上以半醒半盹的狀態胡思亂想的,然後我發現土航的空中小姐非常漂亮。——在中國,千萬不要相信空中小姐個個如花似玉,如今很多如花似玉的小姐都不做空中小姐了而是直接做小姐,她們或者做大家的小姐,或者做一個人的私家小姐,於是這些小姐嫁給一個人或者吊著一個人,或者愉悅很多人掛著很多人,然後拿著他們的錢坐在飛機上觀賞空中小姐,同時對空中小姐的熱情服務做出一副理所當然的高人一等的樣子。
在蘇聯沒有解體的時候,因為沒有錢所以很懂得省錢的中國人在跑出國門去做國際倒爺的時候,通常是選擇兩個航空公司的航班:前蘇聯的和土耳其的。我建議喜歡出國旅游的人,多選擇土航。土航的機票確實很便宜,並且飛機一點也不土;最重要的是,土航的空姐確實非常漂亮,只不過是化妝有些濃。
我這裡有一個參考值:我有一次是從北非阿爾及利亞先飛伊斯坦布爾,然後再飛北京,整個機票花費六百多美金——這裡面還包含我在伊斯坦布爾停留兩天,由土航負責安排我一天的食宿。
伊斯坦布爾的新機場完工於1999年,同北京新機場、香港新機場基本屬於同一時期的機場建築。
偉大的錢才可以造就偉大的建築,因而香港新機場是最漂亮的——它所花費的包括填海、架橋、修建城市輕軌、沿長城市高速等建設資金,使香港新機場成為當年全球的十大工程之一。對於非建築領域的游人,只要看看香港新機場的垂直電梯就知道了:香港新機場的垂直電梯都是四面鋼化玻璃,你不但可以看見電梯裡面的人,還可以看見各個機械部件在電梯提升時是如何運行的。這種電梯的造價非常高,而香港新機場裡面的這種電梯的數目又多的讓人咋舌。
建築領域的一味趕工是不符合科學規律的。當年北京最大的獻禮工程之一的北京西客站,因為施工速度過快,只好粗治濫造加偷工減料,如今種種弊病慢慢顯露出來,於是北京西客站變成了北京最大的建築垃圾。北京新機場當然要稍好一點,但是新機場的花崗岩地面上,也已經開始返潮了,如果這種現像出現在建築外牆上,就被業內人士稱作“尿牆”。——不用我多作解釋,“尿牆”當然是一種不堪入目的形像。既然是在地上,那麼北京新機場的這種現像就只好被稱作“尿地”。
伊斯坦布爾的新機場,既沒有香港新機場的那種窮凶極惡的奢侈,也沒有北京新機場的那種一不小心的“尿地”。所以,它沒有香港新機場時髦漂亮,卻比香港新機場樸素從容;沒有北京新機場的急功近利,又比北京新機場扎實誠懇。
從給我安排住宿的航站小姐嘴巴裡面完全可以聽得出來,她對於他們自己的新機場,非常自豪。
2 老城印像
對一個於城市大印像比較敏感的人而言,選擇進入一個城市的最好時間絕對是夜晚。
在夜晚,一個現代化的都市,亮著燈的要麼是那些粉飾著現代科技進步速度的摩天大廈,要麼是那些展示著城市文脈的名勝古跡。夜色把城市美麗的一面突兀出來,再把城市裡面的無聊與肮髒、瑣碎與凌亂掩蓋在黑暗之中;並且,屏蔽了白晝的喧囂,過濾了白晝的繁雜,黑夜的都市通常都是柔和的,總是一副易於切入易於交流的姿態。
夜幕下的伊斯坦布爾是安靜的,車輛也遠遠沒有密集到霸占了整個城市道路的程度,馬路中央的輕軌列車似乎也都是以竊竊私語的聲音行駛著,如果掛上鈴鐺簡直就應該是一輛穿著鋼鐵外衣的古老的馬車。
亮著燈的並沒有多少盛氣凌人的現代鋼筋混凝土高樓,斂聚眼光的是一座接著一座的古老的清真寺或者教堂。這應該是我目前所游歷的城市中,擁有教堂數目最多的一個吧?一根又一根高聳的伊斯蘭尖塔從清真寺裡生長出來,構成了這個城市最經典的城市天際線。所有其它的建築,就像是人們匍匐在做祈禱的墊子上一樣虔誠,一例地在高聳的尖塔下俯首帖耳,為尖塔的傲然突兀提供著一個謙虛的低調背景。
到達目的地GRAND YAVUZ賓館我才知道,原來我所穿越的是伊斯坦布爾的老城區。老城區是沒有多少現代建築的,也沒有多少高層。因此教堂、清真寺的尖塔就成了老城絕對的制高點,統一著老城古老而堅強的宗教氣氛。
(這讓我想起兩個城市:新老城分建的麗江、新老城混建的北京;還有那個新老建築混合的鳳凰小城。這個問題在我的《滇行游記》、《鳳凰游記》、《獨旅之雜言碎語》中,已經跳出來刺激我很多回了。)
作為建築師,對於城市的整體尺度感應該是敏銳的。伊斯坦布爾老城的尺度於人而言是極其適宜的:老城的建築並不是很高,在街道上形成的陰影也不會很長,因而對於街道的壓迫感也不是很強烈;街道並不寬,街道中央的輕軌上列車走過之後還可以走汽車,列車也只有四節,因而車站的長度也不誇張。兩側鮮見面積巨大的超級市場,一般都是小門面。
這樣的街道適合人們散步、購物,適合居住、生活。
北京這個城市還是比較大氣的,但是與人而言的尺度上有些不夠親切。而尺度感十分親切的二環以內的四合院和小胡同又沒有多少得以保存。這不得不說是一個無法彌補的遺憾。原來我並不喜歡天津,但是後來去看看了老租界區域,覺得尺度也是很適宜的,就修改了自己對於天津的偏見。
相比而言,巴黎就算是一個比較成功的規劃了。在老城區,巴黎規劃部門只限制建築的高度,不限制建築的形式。因而整個老城的空間尺度是統一的,而不同的建築形式與建築風格,又使得統一空間具備各自的特色與趣味。
為什麼香港人踩了你的腳後跟,你還要給他們道歉呢?是因為香港人的步行速度很快,踩了你的腳後跟是因為你慢,你的阻擋耽誤了他們的時間。香港人就是這樣行色匆匆。香港人也沒有辦法不行色匆匆,香港就是那麼一片彈丸之地,狹窄的街道兩邊,擠在一起的都是爭相比高的建築,城市的節奏和壓力一目了然,你不得不屈從並習慣它的速度規範。
很多大都市的居民,跑到諸如安徽西遞、浙江周莊、湖南鳳凰、雲南麗江、山西平遙之類的小鎮,都會感覺舒服。除了當地的人文風景、自然風景比較可觀以外,還有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那裡的建築尺度、空間尺度深深貼和了人類的自然心靈。這和一個人能否捕捉這種尺度、能否概括這種尺度是沒有多少關系的,因為這種尺度感貼和了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
伊斯坦布爾老城的街道,不像北京的街道那樣幾乎純粹是為了汽車而存在的,它很明顯地以人為本。因此,在伊斯坦布爾老城的游人,大多以步當車。
都是四層左右的幾乎同一個高度的房子,都是窄窄的街道。游人可以散漫地逛來逛去,從一個小門面穿梭到另外一個,從街道這邊信馬由韁地再跑到街道那邊。偶一抬頭,一座修長的尖塔從你的跟前兒挺拔到芸芸眾生之上……
3 大教堂
伊斯坦布爾的教堂實在是太多了,從博斯普魯斯海峽看過去,就是這個歷史悠久、宗教氣氛濃郁的城市聞名天下的天際線:跨度非凡的穹頂,以及一個又一個高高聳立的尖塔。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伊斯坦布爾成為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東西方文化在這裡一次又一次交鋒、磨合、擠壓、混成。基督教的幾個派別和伊斯蘭教義也一樣在這裡歸攏著不同信徒的精神空間。
所有教堂裡面,最著名的當數聖·索非亞大教堂(ST.SOPHIA)和藍色清真寺(BLUE MOSQUE)。
進入藍色清真寺是要先脫鞋的,虔誠的穆斯林還要事先在前庭院中央的水池小亭裡面將自己洗干淨。走進藍色清真寺,不斷看見裡面有虔誠的穆斯林匍匐在地。
聖·索非亞大教堂更加古老,跨度巨大的穹頂正在接受加固維修。人站在教堂裡面的任何一個地方,都顯得非常渺小,很容易就形成了一個心理概念:天國遙不可及,而又近在咫尺。
兩個超重量級的大教堂面對面地站立著,在二者之間共同制造了一個難以用語言來形容的絕妙空間。
悠揚的唱經聲從高聳入雲的清真寺尖塔裡面杳繚而含混地傳播出來,整個城市蕩漾著一派安詳從容的氣氛。信徒們從各個角落安安靜靜地走出來,分別聚攏到附近的清真寺裡面做新一輪的祈禱與聖拜。
身邊依舊行駛著有軌電車,人們往來如織;唱經聲依舊柔緩卻無所不及;有人穿著筆挺的西裝,有人裹著松散的長袍;這種似乎是跨越時空的混合,讓我頓時感覺到,這時候的時間概念,應該是一個軟軟的東西——它不再是修改世界的東西,而只是用以混合我們這個世界。
4 酒吧
聖·索非亞大教堂和藍色清真寺之間的廣場一側,有一個狹窄的街道;街道端頭有一個我沒有記住名字的酒吧。我確信這是我所見過的最溫情最浪漫的一個酒吧。
酒吧在馬路邊的胡同端頭,周圍擠滿了古老的土耳其式小樓,地面是隨意的碎石塊鋪砌。馬路上偶爾靜悄悄地慢慢停駐著一趟有軌小列車,再慢吞吞地以伊斯坦布爾獨有的悠閑與從容緩緩駛去。馬車的的地從胡同的另一頭踏著輕捷的鼓點,搖響著歡快的鈴鐺,再從身後清脆著“叮叮當當”地走遠……
視線遠處一面是赫赫有名的古老的聖索非亞大教堂,另一面是與之齊名的藍色清真寺。夜晚使這兩個教堂看上去更加古老神秘。簡潔的燈光設計把海面上的海鷗吸引過來,圍繞著一根根高聳入雲的伊斯蘭尖塔盤旋。於是一群群白色的海鷗,扇動著翅膀,激活了整個夜晚的天空。
很少有酒吧有如此厚重的文脈景觀,很少有酒吧有如此輕盈美麗的夜晚。
一切都是靜謐的,所有的人都在竊竊私語,不管是說英語的還是說法語的。Waiter的聲音也一例軟軟的。
有中國人的地方,大多是嘈雜的;每一個人的嗓音也很高。記得在不同國家的幾個機場,旁若無人地說話聲音最大的那一群人,總會是中國人;很多公眾場合引來其它人群慍怒目光的那一群人,也總會是中國人。在中國人的餐館和酒吧,想讓對方聽清楚自己的話語,就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嗓門。這好像不是用“民族習慣”就可以輕易搪塞過去的現像。
這裡很難得:客人們都用竊竊私語的聲音聊天,整個酒吧一下子就充滿了柔美的情調。
我第一次去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帶著一個剛畢業的師弟。設計院唯一的兩個長發飄飄,性情自是相投。
晚上一起去泡這家酒吧。
“我覺得這個地方太美太絕了。在這個地方對一個女人說我愛你,絕對一次性搞定。”我喝了一口啤酒,點燃一支煙,,發出由衷的感慨。
師弟點點頭,然後怔怔地終止了談話。良久,冒出這樣一句:
“不行,我要使勁掙錢,說什麼也要帶我女朋友來這兒坐坐。”
我沒有女朋友,所以我笑罵了一句:“靠!去你媽的!”
一起笑了,喝酒。
第二次去伊斯坦布爾,是和設計院院長。
晚上我帶著他再一次來到這個酒吧。風景依舊,一切依然靜謐。
院長說:“現在的人多俗呀,結婚都到新馬泰蜜月。我看遠不如到這裡。”
看不出這廝還有些品位。我喝了一口啤酒,點燃一支煙:“這地方太美太絕了。”
院長點點頭,然後怔怔地終止了談話。良久,冒出這樣一句:
“不行,什麼時候有時間了,說什麼也要帶我老婆來這兒坐坐。”
我沒有老婆,所以我笑罵了一句:“靠!去你媽的!”
一起笑了,喝酒。
——這地方讓他們的感覺和話語如此如出一轍,因而創造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5 肚皮舞
如果說伊斯坦布爾聞名天下的是聖·索非亞大教堂和歐亞大陸橋,那麼土耳其浴(TURKISH BATH)和土耳其肚皮舞(BELLY DANCE)就是土耳其這個國家的金字招牌了。
兩次伊斯坦布爾之行,除了參觀了土耳其皇宮裡面的浴室以外,就沒有去嘗試過土耳其浴。倒是找到了一家遠近聞名的俱樂部看了看土耳其的肚皮舞。
我找到了一張貼近舞台的座位坐下來,剛喝完一杯啤酒,整個大廳就被來自不同國家的游客填滿了。每人50個美金,俱樂部負責提供一頓簡單的晚餐和一點酒水。
肚皮物的BELLY DANCER都是一例三點式加上長長的流蘇的裝束。先上來一個一身黑色裝束的舞女,濃妝艷抹依舊擋不住衰老的模樣;然而還是感慨BELLY DANCER居然可以把肚皮用很多種不同的方式抖動起來。看樣子一個真正的BELLY DANCER要在腰肢和肚皮上花很大的功夫。
毫無疑問,BELLY DANCER絕對是一個典型的吃青春飯的職業。估計這個容顏已逝的舞女在俱樂部的收入已經江河日下了,因此她跳完之後就走下舞台,和台下的客人們一一合影,籍此換得或多或少的小費。
接著上來兩個翠綠色裝束的BELLY DANCER,非常活潑。一邊跳一邊從台下把客人抓上去一起舞蹈。因為我的位置非常貼近舞台,抓起來方便,就在劫難逃了。她們一把抓起我的黑色短袖,拍了拍我的肚皮,然後一左一右地並排和我站在一起,示意我模仿她們急速抖動的肚皮。
天,我哪有這個本事?
我不得要領地大口大口地換氣,我的肚皮也就笨拙地抖動了幾個起伏,然後在眾人善意的哄笑聲中連連擺手地逃回我的座位。
然後她們抓了一個身段性感的法國妞上台,那個法國妞一樣不會抖動肚皮,費了半天勁只是把豐滿的雙乳給抖動的一塌糊塗,好像又非常善於扭腰,令我懷疑她是不是曾經做過艷舞女郎。
然後從天蓬下面垂吊下來一個花床,花床裡面橫臥著一個土耳其美女,這個身段惹火、面容嬌美的BELLY DANCER自然就是俱樂部的當紅台柱子了。
她的舞蹈功底非常扎實,加上身段面容都屬一流,所以謀殺了我不少菲林。
只不過紅顏易老,終有一天,她也會走下台來和客人們一一合影,就像那個容顏已逝的黑衣舞女一樣。
最後主持人登場了,他的收尾節目是:只要你說出一句本國話,他就會猜出來你的國籍,並且唱一首該國的歌曲。
台下來自歐洲國家的客人都一一被准確地滿足了,來自亞洲日本的客人也被滿足了,只有兩桌客人給主持人出了難題。
第一桌是以色列人。主持人一聲慘叫:OH,MY GOD!台下的人們也就沒有難為主持人,大家識趣地保持緘默。因為就土耳其總體而言,依舊是一個阿拉伯國家。
第二桌就是我。我說了一句漢語,主持人從JAPANESE、KOREAN、SINGAPOREAN一致猜到TAIWAN,還是沒有說出正確答案。
我只好告訴他我是中國人。他一首中國歌曲都不會,他說他所會唱的唯一一首漢語歌曲就是鄧女士的《綠島小夜曲》。他只好一臉尷尬地把麥克風交給我,示意我能否自己登台唱一首中國歌曲。
我告訴他《綠島小夜曲》就是中國歌曲,你可以就唱這首歌。
他說也只是會唱一兩句。我走上舞台,告訴他我現在就可以教他唱。
“你學會這一首中國歌曲就可以了,因為不管是來自中國大陸的中國人,還是來自台灣的中國人,都會唱這首歌。這就是一首中國歌曲。”
然後我們一起唱。
台下的掌聲響起來。
6 大市場
從聖·索非亞大教堂和藍色清真寺之間的廣場步行到GRAND BAZAAR,只需要10分鐘。對於喜歡購物的游客而言,游玩伊斯坦布爾一定不能錯過這個伊斯坦布爾大市場。
從建築形式上而言,GRAND BAZAAR應該是屬於拜占庭風格的:整齊的柱式,整齊的拱券。古老的大市場營業面積,絲毫不輸於現在的超級市場。所有的店鋪都是依靠著柱式,占據著一個或者兩個跨度的拱券。店鋪裡面的商品更是包羅萬像:有來自歐洲的商品、來自亞洲的商品、更多的是土耳其民族自身的各種工藝品。古老的建築風格,琳琅滿目的特色商品很容易就可以勾起人們的購物欲望,連我這個十分不愛逛商場的人,都三進三出,買回來一大堆稀奇古怪的東西。
因此,我奉勸那些帶著女朋友或者老婆來伊斯坦布爾旅游的男同胞,無論如何都要在游歷了伊斯坦布爾所有的名勝古跡,並且確定了返回的飛機票之後,再告訴她在YENICERILER大街上有一個GRAND BAZAAR大市場。否則這一趟伊斯坦布爾之旅,就變成你單單陪她逛個古老的大市場了,還要賠上大把大把的美金。
還有,和世界上很多商場一樣,那裡面也有一些MADE IN CHINA的東東西西。千萬不要拿美金買來了在國內用人民幣就可以買到的東西,還得意洋洋地送朋友做人情。
7 土耳其皇宮
伊斯坦布爾的土耳其皇宮臨海而建,應該也是個不容錯過的地方。
皇宮沒什麼好說的,除了雍容華貴還是雍容華貴,除了窮凶極惡的奢侈還是窮凶極惡的奢侈。好歹也是土耳其古建築的集大成者,值得一看。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喜歡攝影的人,在購票的時候要專門購買攝影票掛在自己的相機上。
對於中國古瓷器有所研究的人,可以特別留心一下土耳其皇宮裡面的陳列品,裡面有好幾件中國瓷器,是古代中國和古代突厥人友好往來時的見證,絕對是貨真價實的瓷器上品。
8 土耳其裡拉
土耳其的貨幣名稱是土耳其裡拉,這是個頗具趣味又頗讓人頭疼的貨幣單位。
土耳其和很多國家一樣,是開放式的貨幣管理體系,並沒有什麼外彙管制。所以大街上有很多兌換點,既可以拿美金自由兌換土耳其裡拉,用不完的裡拉又可以自由兌換成美金。
第一次我是用300美金來兌土耳其裡拉,結果我的錢包裡面就放進了1億8千萬土耳其裡拉。要知道,1個美金兌換600,000土耳其裡拉!
這下好,人人都是“億萬富翁”了。連給酒店大堂幫你處理行李的小二小費,一出手就是好幾十萬土耳其裡拉,我靠,絕對誇張!
麻煩的是,每一次吃飯買單、購物買單,你就要拿過賬單伸出手指頭,一下一下地個十百千萬數一遍,然後拿出土耳其裡拉,伸出手指頭一下一下地再個十百千萬數一遍。就是買一罐可口可樂,十幾萬土耳其裡拉,你也要如此數一遍,絕對頭疼。
其他資料:
1, 土耳其與中國的公務護照是互免簽證的。
2, 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空氣清醒干淨,氣候宜人。建議住在老城,名勝古跡相對集中,幾乎不用打車就基本可以轉遍各個景點。
3, 具備基本的英語水平就可以應付所有的游玩事宜了。不會英語的人,會法語也可。
4, 伊斯坦布爾有發往埃及、希腊的海輪,有時間有資金的人,可以一並串連游玩。
5, 伊斯坦布爾老城有很多旅行社,很方便地就可以組團游歷土耳其全境。土耳其全境的景點我也不是很清楚,只是知道有個著名的TROY,就是希腊故事裡面的那個特洛伊木馬。
非一郎02,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