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心雜記

作者: 老強

導讀我想去桂林,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我想去桂林,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錢的時候卻沒時間。。。”這是一首老歌,已記不起是誰的傑作,前日在電台中突然聽到它,一種異樣的感覺油然而生。我愛動,從小就穩不住,用母親的話說只有在生病的時候才能老實一會兒。 剛剛懂事時,聽身邊的大人講某地如何如何,某山怎樣怎樣,某水。。。看著演講者的 ...

我想去桂林,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我想去桂林,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錢的時候卻沒時間。。。”這是一首老歌,已記不起是誰的傑作,前日在電台中突然聽到它,一種異樣的感覺油然而生。我愛動,從小就穩不住,用母親的話說只有在生病的時候才能老實一會兒。

剛剛懂事時,聽身邊的大人講某地如何如何,某山怎樣怎樣,某水。。。看著演講者的興高采烈,手舞足蹈,聽講者的羨慕與神往。心中就有一種衝動,想自己快快長大,也到處走走,回來講給別人聽,那多神氣!因為我太小,這只能是一種願望而已,但心中就此埋下了一粒種子——出去走走。

再大一點,上學了。聽老師說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我知道了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九曲黃河哺育了我門偉大的中華。還知道萬裡長城從月亮上都能看得到(雖然現在有人在駁斥這一說法);也知道我們有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瑪。。。老師告訴我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川壯美,要我們一定去熱愛她。我一定要走遍祖國的山山水水,把她的美都記在心間,我暗暗下決心。

後來上了中學,開始結識古人。李白不僅告訴我“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艱險,“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連赤城”的壯觀,也灌輸給我“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思想。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廣博;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悠閑。白居易筆下潯陽江頭珠落玉盤的琵琶聲岑森詩中胡天八月雪如梨花的凄涼,無不讓我動情。範文公的岳陽樓,王勃的滕王閣,崔灝的黃鶴樓有無一不另我神往。正是此時間有機會去泰山,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出門旅游。我領略了李白那“憑崖望八極,目盡長空間”的豪放;也體會了杜甫那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胸懷。我雀躍,我歡呼,那欣喜,那激動,只今仍能感覺得到。也正是此時,我對錢有了新的認識,出了家門處處都要錢。我就想趕快長大,有工作,掙了錢,舊可以去飽賞祖國的大好河山。

日子過的真快,我上大學了,離開了家,來到天津。這個時期,錢對我尤為重要,出門在外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它。我節衣縮食省下了錢,把他們作為游資。年齡大了,知識面廣了,也有了自己的思想,對旅游也有了新的見解。它不在作為在別人面前炫耀的資本,也不在單純膚淺的要仿效古人寄情山水,忘懷古跡。我多次徘徊在天津的五大道,再一座座緊閉的大門前,相像他歷經的風風雨雨,它的一位又一位主人,以及他們一生的榮辱與坎坷。石家大院高大的院牆,寬廣的院落,以及奢侈的裝飾,讓我看到了他的主人的富有與奢華。紫禁城那高高的紅宮牆,厚厚的宮們,把我帶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皇權時代。天壇的五色土旁依稀留有當年萬歲爺率群臣祭天祈求人壽年豐的影子;頤和園華麗奢侈的讓人震驚,一磚一瓦盡是民脂民膏,一草一木皆含百姓血汗。而站在圓明園的廢墟上,我無發向別人那樣攀上爬下,合影留念。我的心在滴血,那是民族的恥辱‘一直我不能舉起相機。。。雕樓玉砌,處處見鬼斧神工,紅牆碧瓦,滿院皆皇家氣派。物是人非事事休,逝去的已永遠成為影事,留下的將永久的成為歷史的見證。畢業後,一定要把這些歷史證物拜訪一遍,我要去聆聽他們的故事,我對自己說。

現在,參加了工作,也許是當年選擇的失誤(只是也許)。我不僅無法向公務員那樣朝九晚五的按時上下班,甚至連公休日也不能按時。雖然有經濟去旅游,但是真的沒時間。好在國家規定“五一”長假,可以有一點時間,可以去旅游。迫於工作的壓力,每天不得不游走於鋼筋水泥構築的叢林中。我渴望自然,我要放飛心情。我要在大自然中盡情的呼吸,我要回到大自然的懷抱。九山頂、雲幽谷,站在山頂大聲的呼喚,傾聽自己的聲音再空谷中回蕩。瘦西湖的細膩,莫愁湖的清幽,加上江南濕潤的空氣,我的心情終於擺脫了鋼筋水泥的束縛。金山寺上眺望長江的開闊,雨花台下坐觀星空的愜意。。。美中不足的是次階段游人太多,又加一景——人山人海。不免心村遺憾。

唉,何時能避開高峰期出去走走,那樣可以全身心的絨入自然。等不用工作了吧,不過那時我也該老了。我還有沒有精力去旅游呢?

我想去旅游,可是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我想去旅游,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我想去旅游,可是有錢有時間的時候,我卻已老了。。。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