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游杭州——花港觀魚險成魚
坐上Y1線回到了旅社,趁時間還夠洗了個澡,換了件干爽的衣服,這次換了個小包,頓覺輕松不少。
之前在回來的路上已經向乘客詢問了去“花港觀魚”的路線,幸好從旅社到那裡並不是很遠,一路上東看看西看看,不一會兒就到了到了公園的後門。
以前計算機等級考試中有個文字輸入的一項,考的內容就是“花港觀魚”,內容已不記得了。想不到現在身處的就是,真是有如時空穿梭一般。
花港公園分紅魚池,牡丹園,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個景區。我去的時候,不是牡丹開放的季節。所以我到花港的主要節目便是觀魚了。
靜靜的小道,清清的湖水,還有那孔雀在花叢中自由穿梭,這是“花港觀魚”留給我的第一印像。慢步其間,猶如進入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令人一時之間忘卻了所有的煩惱和疲勞。
邊拍邊走,邊走邊拍,很快就走到了觀魚池。踏上曲橋,滿眼的紅鯉印入眼簾,數都數不過來,我想用“條”和“群”是無法對這些小精靈們的數量做一量化的。所以,那時特想用高英培段子中的一句話來概括當時的心情——孩兒他媽~,終於讓我趕上這撥兒了......
驚訝之余,趕緊拿起相機,拍下這精彩的一瞬,也好將來有個見證,免得“有識之士”說我“群撥“不分。
正當我抓拍之際,周圍不知什麼時候多了許多帶太陽帽的人。老實說比起水中的那撥兒,身邊的這撥兒真的可稱的上是“只應天上有,人間哪有幾回聞”,硬生生的將我“推”到了欄杆邊,然後又硬生生的將我的小半個身子擠出了欄杆之外,活脫脫的將本人坳成了個“7”字型。想不到剛剛的一片恬靜,有如一塊無暇的鏡子瞬間被擊得支離破碎。而我剛想直起身板准備發作之時,忽見滿天的爆米花,從頭頂掠過,好似鋪開了一張大網撒落在魚池之中,平靜的湖面也因此變得異常得“波瀾”。看著魚兒們競相啄食的景像,想起了乾隆那句:“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的詩句,不過那時那刻,應改為“灑家身下撒“花”網,“花”著魚身魚嘬“花”,來的更應景一些吧。
好不容易擠開了人群,恍如隔世一般,試想是非之地終究還是需要與它保持一定距離。後面的行程還沒有走完,怎能就此成為水中的一朵“奇葩”?
輾轉輪回,不知不覺走到了一條廊道,前方道路的游客似乎很多。回首一望,花港觀魚四個大字歷歷在目,想必這就是公園的大門所在吧。
Ps: 來杭州游玩的游客,“花港觀魚”是一處不錯的景致,更何況是對外免費開放的,So何樂而不為呢?
背包游杭州——不識蘇堤真面目
出了公園的正門,腦袋裡還沉浸在剛剛那些“花兒”的噩夢之中,混混沌沌,分不清東西南北。等到些許清醒,看看時間四點有余,決定結束行程准備打道回府。
向左還是向右,這是當時我一直思考的問題。對於一個方向感極差的路盲來說,辨別方向,有如讓一位口吃患者說一段饒口令一樣困難。思索片刻,決定還是走右邊,逆行而上。
邊走邊欣賞這湖光山色。由西湖上吹來的徐徐微風,穿梭於路邊的柳枝,同時也撩起了路邊姑娘們的長發。柳葉和長發如同被賦予了生命一般,在微風的召喚下一起飄舞。
在這樣的感召下,行人都不約而同的放慢了腳步,一起欣賞這得來不易的愜意。
不知不覺就走到了交叉路口,腦中仿佛還停留在剛剛的那時那刻。回首一望,天哪,路邊赫然樹了一塊路牌——蘇堤。原來剛剛走的便是大名鼎鼎的“蘇堤”呀。曾經為了疏浚西湖之用所挖的泥堤,如今煥然一新,恰如多年不見的兒時玩伴,初一看見,眼前所站之人盡是出落得如此可人。
是回家還是折返,又成為了我當時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算了拼了,走到哪裡是哪裡,決定折返。至此我才真正開始了我的暴走之行。
Ps: 個人感覺,蘇堤不適合騎車,如果體力可以,建議步行,如果累了的話,隨時有電瓶游覽車經過,隨招即停。
背包游杭州—— 風荷夕照
不走不知道,走了累死掉。想不到蘇堤真的是好長。
道路雖然稱不上蜿蜒曲折,但放眼望去總有一種看不到盡頭的感覺。走走停停,停停拍拍,是我那時的基本步調。
時間慢慢的流逝過去。漸漸的,周圍西湖湖水開始慢慢折射出金色的色調。陽光也微微顯出一絲柔和。一路之上,行人們或駐足或散步,更有那些騎五彩繽紛自行車的人,邊騎邊將他們特有的笑聲連同車鈴聲隨身後的微風一起拋向了半空。
就在大腦正享受美景,而腳卻在忍受煎熬的同時,我的胃也開始了它的“革命”工作—— 點點的隱隱之痛讓我想起,從中午至今,我還顆粒未進。在暗自佩服自己是鐵人的同時,我也發現了路邊的小攤作坊。要了一個小小玉米棒,攤主盡然要了我3元錢。罷了,革命是身體的本錢嘛,戚戚哢嚓,不出半分鐘就解決了棒棒。感覺肚子還是沒有飽,想回轉身再買一個,抬眼便見小攤主人笑臉相迎,像是等著我回來。看得我好不尷尬。思考了半天,回報了一個微笑,最終還是忍了下來,其實不是摳,只是不知道當時怎麼了,感覺就想著自虐一下自己。
為了不再讓我想起肚中的境況,最後決定改道不走蘇堤。
看了看手中的地圖,發現攤主旁邊的門便是“曲院風荷”的入口。又折返,攤主見我回來,殷勤的問了聲“小兄弟,還想要啥?”我笑了笑說了“哉喂!——滬語再見的意思”便一溜煙兒的拐進了門口。速度之快,連攤主也沒有反應過來。
想是敢上了什麼活動的緣故,院內已鮮有游人了,路邊也橫七豎八的放著一些布景,也不知道要干什麼。天色逐漸暗了下來,工作人員也開始了緊張的布置工作。
來“曲院風荷”主要賞的是荷,可惜的是我去的那會兒早已過了盛開的季節,茫茫荷葉之中,只有零星點綴著幾朵,在其中時隱時現,像是一個個頑皮的孩童在其中玩起了躲貓貓的游戲。
此刻的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雖是夕陽西下,但也不亞於月色之美。《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現在看來蓮子、清水都不少,獨缺蓮花這一主角的上演,惋惜之情也因此悠然而生,覺得這一劇幕就此落下實在心有不甘。
就在沉思之際,工作人員大聲喊道:“快走,快走,我們要封路了。”聽完,我還來不及思索,便跟著那些游客匆匆的離開。緊趕慢趕,來到了靠近正門那個牌樓的地方,看到售票處寫著演出節目表——“杭州印像”,原來這裡要上演老謀子的傑作。順勢看看表,17:50分左右,此時的五髒廟早已鬧騰了不行,在面臨是精神食糧還是物質食糧抉擇,我抱著餓死是“烈士”的心態,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前者。但事先要說明的是,不是看什麼“杭州印像”,而是想拜訪一下岳老爺子
Ps:如果選對時令的話,“曲院風荷”是個絕對不容錯過的地方。《杭州印像》,如果有興趣或是“米”多的朋友,可以考慮(票價真的是辣居(很貴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