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去旅行之春節篇

作者: 五月may70

導讀舌尖上的秧歌那天,翻到一本《中國國家地理》,劈頭就看見這麼一個題目:舌尖上的秧歌。忍不住微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瞧,多喜慶啊!“酸的神奇,甜的美好,苦的意義,辣的革命,鹹的追逐”就這麼一股腦兒喜氣洋洋地唱起了大戲。 打小兒就喜歡過年,雖說如今這氣氛一年比一年淡薄。可是,一進腊月,喜悅還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琳琅滿目的商場裡,一點一 ...

舌尖上的秧歌那天,翻到一本《中國國家地理》,劈頭就看見這麼一個題目:舌尖上的秧歌。忍不住微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瞧,多喜慶啊!“酸的神奇,甜的美好,苦的意義,辣的革命,鹹的追逐”就這麼一股腦兒喜氣洋洋地唱起了大戲。

打小兒就喜歡過年,雖說如今這氣氛一年比一年淡薄。可是,一進腊月,喜悅還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琳琅滿目的商場裡,一點一點的彌漫開了,掛在了人們的眉梢上,嘴角邊。心情也有點迫不及待,上班也開始心不在蔫,更有一種無以名之的熱鬧與沸騰在內心湧動著,心向往之。

一切平平常常的食物,一到過年全都浸染了向往、憧憬、理想、文化,而且是幾千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一脈相傳承的文化。少年時代在中原度過,也許只有童年時代才真正擁有過年的樂趣----離年底還很遠就早早地盼著過年了,過年的樂趣全在除夕,除夕的精華當屬那頓合家團圓的年夜飯。過年要做的食品很多,好像從年底父母就開始采購食品,其實也不過是雞鴨魚肉,可仍然讓一家人興奮不已。基本上每一年我的任務就是做蛋餃,拿個小板凳煞有介事地坐在煤爐邊,邊上再放一個方凳,上面放一碗打好的雞蛋和一碗拌好的肉醬。拿一把半圓形勺子,放在火上加熱,用一塊生豬油用力塗一下勺子,舀一調羹蛋液倒入勺子裡,慢慢地轉動,讓蛋液漸漸形成金黃色的蛋皮,然後放肉,不能太多,太貪心皮會破,然後用筷子將蛋皮對折成半圓形,這樣一個蛋餃就大功告成了。專心一點,一個下午就能做好一大盤,在年夜飯裡放到雞湯裡煮,吸取雞湯之精華,再加上肉之鮮美,簡直是人間美味啊!

回到蘇州,才發現年夜飯有許多講究,冷菜要有冷盆裡必有熏魚、海蜇(往往是和白蘿蔔絲拌在一起的,臨上桌時澆一勺蔥油)、鹹水花生(帶殼的,用鹹菜鹵浸泡幾天後加桂皮茴香煮透)、脆脆的貢菜,熱菜要有水芹菜,意在來年要勤勞;炒青菜,小孩子是一定要吃的,這叫“有青頭”,豆芽菜,稱為如意菜。還有魚,“年年有余”。湯有整雞湯、板鴨湯、蛋餃肉圓油面筋塞肉油豆腐塞肉百葉包肉鹹肉火腿筍干湯(這湯就裝在了像“行灶”似的大沙鍋裡)。最後還要吃一點飯,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很是有趣。不過在我家,吃完年夜飯後還有一個重頭戲,就是包餃子。

餡已經拌好,面也發好了。電視裡的晚會正熱鬧著,老爸揉面趕皮,老媽和我包,老妹在邊上做個小雜工兼小搗蛋。一家人歡歡喜喜地守歲,雖平淡卻也溫馨。年初一早上,餃子下鍋,白白胖胖,熱氣騰騰,看上去晶瑩剔透,食欲大開。一家人包餃子就是這樣簡單的幸福啊!

家是一只蜜桔,一瓣一瓣地分了開來,只有大年三十這一天才又重新兌合一體,成為甜甜蜜蜜的團圓。在這樣的一個節日裡,吃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過年這一特殊的日子是和親人在一起吃,可以是較豐盛的大餐,也可以簡單到用親情煮餃子。一切的食物都能令人感動,因為是親人用愛烹飪出來的佳肴。

異鄉的人們啊,快回家吧!

過年哉



妹夫在洋人的大節裡回來了,而妹妹卻只能惆悵地在電話裡想念著老爸的手藝,讓我們又是好笑又是不舍。在妹夫回來的短短十天裡,爸媽就搜羅了不少吃食,讓妹夫帶回去,聊勝於無啊。看著媽媽拎著大包小包地回來,我忍不住提醒她,年糕啊買?老媽白了我一眼:還用你說,黃天源格年糕,老早買好哉。

日歷一頁一頁翻的飛快,這兩天周圍的氣氛已經在隱隱約約地流動著喜慶。站台上洶湧的人群,商場裡熱烈的促銷,辦公室裡蠢蠢欲動的心情……終於,要過新年哉。

呵呵,其實對於我來說,吃年糕就意味著新年的味道。平日裡,從來就想不到吃這樣糯米的糕點。只有臨近新年,年糕才是一定要品嘗的食物。且必須是黃天源的年糕。有糖年糕、豬油年糕,有玫瑰味和薄荷味的,豬油年糕和糖年糕的上面都會撒些桂花。薄荷年糕上的桂花是暗色的,仿佛不一會兒傍晚就來臨了。把美麗的玫瑰紅色的年糕切成一公分厚的薄片,再一片片放在攪拌過的雞蛋糊裡掛一下,然後入油鍋煎炸,等年糕的兩面都煎成金黃色時,就可以起鍋了。這時的年糕片外皮已是硬硬的很有嚼頭,而裡面的年糕又軟又粘,熱熱地咬上一口,甜甜香香,糯軟的年糕粘粘地膩在嘴裡,唇齒留香,咂摸不盡。還有糖年糕,切片後燒有湯湯水水的,再擱點糖桂花,在冬日寒冷清晨,喝上這樣一碗湯年糕,會增添無窮的暖意。況且在新年裡吃年糕,就寓意著年年高升,這樣好吃又好聽的食物,讓我怎麼能不喜歡啊!

年糕,過年的年,米糕的糕。

我喜歡過年,喜歡過年時各種各樣的味道。我喜歡爆竹的硫磺味道,感覺只有這種味道才可以宣泄中國人血肉裡的喜慶。走在彌散著硝煙味道的空氣中,看著興奮的大人孩子,即使有天大的煩惱,都可以拋到一邊,盡情享受火爆熱切的節日氣氛。還喜歡過年時每家每戶腌制的醬肉的味道。肉與醬油的味道混雜,飄在空氣中香香的。每當聞到這種醬肉的味道,就有一種溫暖的感覺湧上心頭。入冬以後,爸媽將蹄膀放入醬油加作料腌制,晴好天氣拿出來翻曬,到了正月裡,旺火燒煮,這蹄膀是皮潤肉酥,湯色醬紅,肥而不膩,鹹甜適中,肉質酥爛,入口即化。讓人攙唾水噠噠滴。即使冷了那肉也硬香無比,佐之泡飯,津津有味。這些情意濃濃的味道,伴隨著我們成長,成為我們割舍不斷縈繞在心中的掛念,成為記憶中最珍貴的瑰寶。

有時候你會發現,在人生的某些時刻,原來生活可以是這般地美好。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