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族廈門自助游(續)

作者: 尋尋覓覓2006

導讀D4.在鼓浪嶼逗留三天後,我們把落腳點從娜雅移到了廈門旅友之家。選擇它的原因在於它離廈門大學很近,都說廈大很美,特想和它親密接觸一下。 這家自助公寓位於廈大西門對面的一棟大樓裡,我們住在十四樓的一套房內,有面朝大海的陽台,讓我很喜歡,寢具也潔淨,缺點是洗澡水比較小,洗得不痛快。不過想想138元就住到了海景房,也就釋然了。 放下行李,我們就非 ...

D4.在鼓浪嶼逗留三天後,我們把落腳點從娜雅移到了廈門旅友之家。選擇它的原因在於它離廈門大學很近,都說廈大很美,特想和它親密接觸一下。

這家自助公寓位於廈大西門對面的一棟大樓裡,我們住在十四樓的一套房內,有面朝大海的陽台,讓我很喜歡,寢具也潔淨,缺點是洗澡水比較小,洗得不痛快。不過想想138元就住到了海景房,也就釋然了。

放下行李,我們就非常抓緊時間地穿過廈大去南普陀了。

到那裡一看,人山人海的,怎麼現在善男信女那麼多,有點搞不懂。門票倒是便宜,只三元一人,還送給你燒的香,這一點倒是我經過的寺廟所沒有的。記得在峨嵋山,買香就花了六十元。

進入寺廟後,點著了香就去挨個兒拜,後面的一個殿還在大修。由於人太多不想久留就匆匆的爬五老峰去了。

上五老峰的人不是很多,大多數是年輕人。風景也沒有什麼好,只要你去過這山那山的,吭哧吭哧地爬這個峰實在有點不值。

從峰頂旁的一條路買票進入萬石植物園,一路走去,竟然沒有一個人,我覺得上當了,網上的文章也不能全信,有的純屬誤導。老公還頗有怨言,他看到了一條蛇,嚇得我連奔帶跑地逃下山去,全然顧不上觀賞周圍的植物了。這一刻好沮喪哦!太陽火辣辣的,總算來到了大路邊,看到了三個游客,心才定了下來。想想一個景區人滿為患固然不好,但人可羅雀又會覺得沒有了安全感,更不好。

順著指示牌的方向走到了仙人掌區,有五六個游客在小賣部休息,我們也坐下來買飲料,泡快餐面,吃飽喝足後才進到大棚裡去看那些帶刺的植物。

想不到仙人掌也有這麼多品種,除圓的球,長長的柱外,還有瘤狀的、鞭狀的,花的顏色也各異,有黃花紅花藍花紫花。

參觀完在路邊等到了觀光車,5元/人坐到了門口。

出了植物園,打的到中山路(8元)。雖然也是步行街,但實在無法和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比,也無法與成都的春熙路步行街蕪湖的中山路步行街比,它顯得太陳舊了,缺乏時尚感。一路走過去,不是眼鏡店就是運動服店、肉脯肉松餡餅土特產店,不值得逛。於是直奔黃則和花生湯店。

花生湯很甜,花生很酥,店堂的環境卻和這個品牌不太相符,大排擋的檔次,心想這個黃則和怎麼不知道學學KFC和必勝客呢,就是大娘水餃走進去也很適意的。

中山路的第二個目標是燒肉粽店。進去後除要了粽子外還要了一碗沙茶面。燒肉粽吃完了有點失望,不如嘉興肉粽五芳齋肉粽,顏色就不誘人,有點發黑。沙茶面吃了一口就吐出來了,怪味道。可見別人推薦的美食不一定適合你的口味。

逛了一個書店,買了廈門地圖,然後坐18路到終點站廈大。這裡是一個公交停車場,有很多路公交在這裡發車。心裡有點納悶,眾人公認的美麗的廈大門前怎麼設了一個公交停車場,不斷駛來的車輛,加之上上下下的乘客,給人感覺亂哄哄的。對莘莘學子來說,方便則方便矣,然而少了一份高等學府安靜的氛圍,總是一種缺憾。

進入廈大,寬敞的大道上有大學生們匆匆的身影,教室裡日光燈雪亮,不少學生在晚自習。陳嘉庚先生的塑像矗立在樓前,讓人們 世世代代銘記他對人類文明進步做出的卓越貢獻。明天我們去他的故鄉看看吧!

D5.清晨,我們從廈大的西門進去,有學生在校園裡埋頭用功呢!挺羨慕他們的。由思明路的廈大大門出來搭乘18路公交車直奔集美而去。

過了廈門大橋就到集美了,問了同車的乘客,說到底下車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於是一直乘到石鼓路站。

一下車,就有機動三輪車前來兜生意了,說是拉我們去三個景點,可以在每個景點門口等候我們,然後再送我們回來。想想這大太陽天一點路都不要走,還省去了問路,專車接送哦,毫不猶豫地上了車。

第一個景點是陳嘉庚先生故居,在門口買好包括後兩個景點的聯票(20元),進去後看見有好幾個旅游團在參觀。

在陳嘉庚生平事跡陳列館裡,我了解了他的一生,如何從一個普通商人的兒子出洋經商成長為橡膠大王,有了錢不忘家鄉,傾資辦學,先後創辦各類學校十幾所,才有了今天的集美學村,而他個人的生活卻異乎尋常的節儉。我想所有來過這兒的人都會對這個曾經的大款肅然起敬的。

第二個景點是歸來園,這兒有歸來堂和陳嘉庚先生的銅像,銅像背後是花崗岩的屏風,上面鐫刻著“華僑旗幟,民族光輝”八個大字,大家紛紛在此留影。

最後去的景點是鰲園。我們在這裡瞻仰了嘉庚先生的墓以及集美解放紀念碑。

從鰲園出來,三輪車工人還等著送我們回18路車站呢,由於還想四處走一走,就不再坐他的車了,但錢照付,兩個人27元。

在集美中學門前駐足,一塊大石頭上有郭沫若的題字:“鷺江集美中學,萬人共仰千秋”。

慢慢地逛到18路車站,從頭坐到底,回到廈大門口。時已中午,決定到南普陀寺吃素齋。

今兒個人比昨天少許多,兩人78元吃了一堆面筋香菇之類的東西出來,在廟門前看了一會放生池裡的烏龜,打的去往胡裡山炮台(8元)。

炮台保存著一尊號稱“世界古炮王”的克虜伯大炮,是從德國買來的。原先有兩門,後來58年大煉鋼鐵時毀掉了一門。據介紹它們在抗日戰爭中功不可沒。看過這門大炮,還去看了一些小的土炮火炮,在演武廳裡饒有興趣地看了機器人表演。

炮台門口就是廈門有名的環島路,決定明天來好好

兜一兜。

又走進了廈門大學,這次不是借道,而是參觀。

那五座並立的紅磚樓,我們已不止一次地從門前走過,不知當年陳景潤坐在哪一個教室裡,陳嘉庚先生要是知道這裡出了個如此著名的數學家,肯定笑不動了。

我們從教學區走到生活區,從體育館走到芙蓉湖,一直到夜幕拉上,才出校門去找飯吃。在小餐館裡點的海蠣煎,沒有某個網友說的那麼好吃。

D6. 廈大西門前就有公交車去環島路,而且是沿著環島路行駛。我們上了503路,在台灣民俗村下了車。大概時間太早,這裡還沒有動靜,於是又上車,干脆坐到了國際會展中心。

一下車,第一感覺就是覺得視野好開闊,空氣好清新,心情好舒暢。第二感覺是地廣、人稀、車少。

環島路其實也是環海路,它的一邊始終傍著遼闊的大海。駐足遙望路對面是大片綠色的草坪,再遠處矗立著一座很氣派的像一艘大輪船似的現代化建築,大概就是會展中心了。我們就向那裡走去。

這裡正舉行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我們在此兜了一圈便又折回環島路。

這條雙向六車道的路由於漂亮的綠化帶、人行道而給人品位高雅的感覺。等距離的亞熱帶風光行道樹和白色流線形的路燈燈柱搭配得如此協調,特賞心悅目。

我們在這裡看海,聽潮,攝影,用力呼吸。然後上了觀光車,朝來的方向開去。

坐在這種全敞開的車裡,周圍的景物一覽無遺,一路看見了不少雕塑,點綴在綠化帶裡,很有創意。車到椰風寨,我們決定再下車看看。

這裡建成了休閑游樂區,有沙灘,有賣吃的、賣工藝品的等等。

想到明天要回去了,土特產還沒買,於是離開了環島路又奔鼓浪嶼而去。

這次坐了環島游的輪渡(15元/人)上的島,在海上從不同角度最後看了一眼這個島。

廈門行的最後幾個小時,趕快去了一下SM廣場。沿途浮光掠影地看了一眼廈門的城市景觀,看見了海上明珠觀光塔,美麗的湖。幾天來一直在思明路那一帶轉,可能是老城區,感覺很破舊的,很多地方都是建築工地,心裡還在疑惑:這就是廈門嗎?看來要真正地了解廈門,六天時間是遠遠不夠的。期待再有一次廈門之旅。



D4.在鼓浪嶼逗留三天後,我們把落腳點從娜雅移到了廈門旅友之家。選擇它的原因在於它離廈門大學很近,都說廈大很美,特想和它親密接觸一下。

這家自助公寓位於廈大西門對面的一棟大樓裡,我們住在十四樓的一套房內,有面朝大海的陽台,讓我很喜歡,寢具也潔淨,缺點是洗澡水比較小,洗得不痛快。不過想想138元就住到了海景房,也就釋然了。

放下行李,我們就非常抓緊時間地穿過廈大去南普陀了。

到那裡一看,人山人海的,怎麼現在善男信女那麼多,有點搞不懂。門票倒是便宜,只三元一人,還送給你燒的香,這一點倒是我經過的寺廟所沒有的。記得在峨嵋山,買香就花了六十元。

進入寺廟後,點著了香就去挨個兒拜,後面的一個殿還在大修。由於人太多不想久留就匆匆的爬五老峰去了。

上五老峰的人不是很多,大多數是年輕人。風景也沒有什麼好,只要你去過這山那山的,吭哧吭哧地爬這個峰實在有點不值。

從峰頂旁的一條路買票進入萬石植物園,一路走去,竟然沒有一個人,我覺得上當了,網上的文章也不能全信,有的純屬誤導。老公還頗有怨言,他看到了一條蛇,嚇得我連奔帶跑地逃下山去,全然顧不上觀賞周圍的植物了。這一刻好沮喪哦!太陽火辣辣的,總算來到了大路邊,看到了三個游客,心才定了下來。想想一個景區人滿為患固然不好,但人可羅雀又會覺得沒有了安全感,更不好。

順著指示牌的方向走到了仙人掌區,有五六個游客在小賣部休息,我們也坐下來買飲料,泡快餐面,吃飽喝足後才進到大棚裡去看那些帶刺的植物。

想不到仙人掌也有這麼多品種,除圓的球,長長的柱外,還有瘤狀的、鞭狀的,花的顏色也各異,有黃花紅花藍花紫花。

參觀完在路邊等到了觀光車,5元/人坐到了門口。

出了植物園,打的到中山路(8元)。雖然也是步行街,但實在無法和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比,也無法與成都的春熙路步行街蕪湖的中山路步行街比,它顯得太陳舊了,缺乏時尚感。一路走過去,不是眼鏡店就是運動服店、肉脯肉松餡餅土特產店,不值得逛。於是直奔黃則和花生湯店。

花生湯很甜,花生很酥,店堂的環境卻和這個品牌不太相符,大排擋的檔次,心想這個黃則和怎麼不知道學學KFC和必勝客呢,就是大娘水餃走進去也很適意的。

中山路的第二個目標是燒肉粽店。進去後除要了粽子外還要了一碗沙茶面。燒肉粽吃完了有點失望,不如嘉興肉粽五芳齋肉粽,顏色就不誘人,有點發黑。沙茶面吃了一口就吐出來了,怪味道。可見別人推薦的美食不一定適合你的口味。

逛了一個書店,買了廈門地圖,然後坐18路到終點站廈大。這裡是一個公交停車場,有很多路公交在這裡發車。心裡有點納悶,眾人公認的美麗的廈大門前怎麼設了一個公交停車場,不斷駛來的車輛,加之上上下下的乘客,給人感覺亂哄哄的。對莘莘學子來說,方便則方便矣,然而少了一份高等學府安靜的氛圍,總是一種缺憾。

進入廈大,寬敞的大道上有大學生們匆匆的身影,教室裡日光燈雪亮,不少學生在晚自習。陳嘉庚先生的塑像矗立在樓前,讓人們 世世代代銘記他對人類文明進步做出的卓越貢獻。明天我們去他的故鄉看看吧!

D5.清晨,我們從廈大的西門進去,有學生在校園裡埋頭用功呢!挺羨慕他們的。由思明路的廈大大門出來搭乘18路公交車直奔集美而去。

過了廈門大橋就到集美了,問了同車的乘客,說到底下車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於是一直乘到石鼓路站。

一下車,就有機動三輪車前來兜生意了,說是拉我們去三個景點,可以在每個景點門口等候我們,然後再送我們回來。想想這大太陽天一點路都不要走,還省去了問路,專車接送哦,毫不猶豫地上了車。

第一個景點是陳嘉庚先生故居,在門口買好包括後兩個景點的聯票(20元),進去後看見有好幾個旅游團在參觀。

在陳嘉庚生平事跡陳列館裡,我了解了他的一生,如何從一個普通商人的兒子出洋經商成長為橡膠大王,有了錢不忘家鄉,傾資辦學,先後創辦各類學校十幾所,才有了今天的集美學村,而他個人的生活卻異乎尋常的節儉。我想所有來過這兒的人都會對這個曾經的大款肅然起敬的。

第二個景點是歸來園,這兒有歸來堂和陳嘉庚先生的銅像,銅像背後是花崗岩的屏風,上面鐫刻著“華僑旗幟,民族光輝”八個大字,大家紛紛在此留影。

最後去的景點是鰲園。我們在這裡瞻仰了嘉庚先生的墓以及集美解放紀念碑。

從鰲園出來,三輪車工人還等著送我們回18路車站呢,由於還想四處走一走,就不再坐他的車了,但錢照付,兩個人27元。

在集美中學門前駐足,一塊大石頭上有郭沫若的題字:“鷺江集美中學,萬人共仰千秋”。

慢慢地逛到18路車站,從頭坐到底,回到廈大門口。時已中午,決定到南普陀寺吃素齋。

今兒個人比昨天少許多,兩人78元吃了一堆面筋香菇之類的東西出來,在廟門前看了一會放生池裡的烏龜,打的去往胡裡山炮台(8元)。

炮台保存著一尊號稱“世界古炮王”的克虜伯大炮,是從德國買來的。原先有兩門,後來58年大煉鋼鐵時毀掉了一門。據介紹它們在抗日戰爭中功不可沒。看過這門大炮,還去看了一些小的土炮火炮,在演武廳裡饒有興趣地看了機器人表演。

炮台門口就是廈門有名的環島路,決定明天來好好

兜一兜。

又走進了廈門大學,這次不是借道,而是參觀。

那五座並立的紅磚樓,我們已不止一次地從門前走過,不知當年陳景潤坐在哪一個教室裡,陳嘉庚先生要是知道這裡出了個如此著名的數學家,肯定笑不動了。

我們從教學區走到生活區,從體育館走到芙蓉湖,一直到夜幕拉上,才出校門去找飯吃。在小餐館裡點的海蠣煎,沒有某個網友說的那麼好吃。

D6. 廈大西門前就有公交車去環島路,而且是沿著環島路行駛。我們上了503路,在台灣民俗村下了車。大概時間太早,這裡還沒有動靜,於是又上車,干脆坐到了國際會展中心。

一下車,第一感覺就是覺得視野好開闊,空氣好清新,心情好舒暢。第二感覺是地廣、人稀、車少。

環島路其實也是環海路,它的一邊始終傍著遼闊的大海。駐足遙望路對面是大片綠色的草坪,再遠處矗立著一座很氣派的像一艘大輪船似的現代化建築,大概就是會展中心了。我們就向那裡走去。

這裡正舉行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我們在此兜了一圈便又折回環島路。

這條雙向六車道的路由於漂亮的綠化帶、人行道而給人品位高雅的感覺。等距離的亞熱帶風光行道樹和白色流線形的路燈燈柱搭配得如此協調,特賞心悅目。

我們在這裡看海,聽潮,攝影,用力呼吸。然後上了觀光車,朝來的方向開去。

坐在這種全敞開的車裡,周圍的景物一覽無遺,一路看見了不少雕塑,點綴在綠化帶裡,很有創意。車到椰風寨,我們決定再下車看看。

這裡建成了休閑游樂區,有沙灘,有賣吃的、賣工藝品的等等。

想到明天要回去了,土特產還沒買,於是離開了環島路又奔鼓浪嶼而去。

這次坐了環島游的輪渡(15元/人)上的島,在海上從不同角度最後看了一眼這個島。

廈門行的最後幾個小時,趕快去了一下SM廣場。沿途浮光掠影地看了一眼廈門的城市景觀,看見了海上明珠觀光塔,美麗的湖。幾天來一直在思明路那一帶轉,可能是老城區,感覺很破舊的,很多地方都是建築工地,心裡還在疑惑:這就是廈門嗎?看來要真正地了解廈門,六天時間是遠遠不夠的。期待再有一次廈門之旅。



D4.在鼓浪嶼逗留三天後,我們把落腳點從娜雅移到了廈門旅友之家。選擇它的原因在於它離廈門大學很近,都說廈大很美,特想和它親密接觸一下。

這家自助公寓位於廈大西門對面的一棟大樓裡,我們住在十四樓的一套房內,有面朝大海的陽台,讓我很喜歡,寢具也潔淨,缺點是洗澡水比較小,洗得不痛快。不過想想138元就住到了海景房,也就釋然了。

放下行李,我們就非常抓緊時間地穿過廈大去南普陀了。

到那裡一看,人山人海的,怎麼現在善男信女那麼多,有點搞不懂。門票倒是便宜,只三元一人,還送給你燒的香,這一點倒是我經過的寺廟所沒有的。記得在峨嵋山,買香就花了六十元。

進入寺廟後,點著了香就去挨個兒拜,後面的一個殿還在大修。由於人太多不想久留就匆匆的爬五老峰去了。

上五老峰的人不是很多,大多數是年輕人。風景也沒有什麼好,只要你去過這山那山的,吭哧吭哧地爬這個峰實在有點不值。

從峰頂旁的一條路買票進入萬石植物園,一路走去,竟然沒有一個人,我覺得上當了,網上的文章也不能全信,有的純屬誤導。老公還頗有怨言,他看到了一條蛇,嚇得我連奔帶跑地逃下山去,全然顧不上觀賞周圍的植物了。這一刻好沮喪哦!太陽火辣辣的,總算來到了大路邊,看到了三個游客,心才定了下來。想想一個景區人滿為患固然不好,但人可羅雀又會覺得沒有了安全感,更不好。

順著指示牌的方向走到了仙人掌區,有五六個游客在小賣部休息,我們也坐下來買飲料,泡快餐面,吃飽喝足後才進到大棚裡去看那些帶刺的植物。

想不到仙人掌也有這麼多品種,除圓的球,長長的柱外,還有瘤狀的、鞭狀的,花的顏色也各異,有黃花紅花藍花紫花。

參觀完在路邊等到了觀光車,5元/人坐到了門口。

出了植物園,打的到中山路(8元)。雖然也是步行街,但實在無法和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比,也無法與成都的春熙路步行街蕪湖的中山路步行街比,它顯得太陳舊了,缺乏時尚感。一路走過去,不是眼鏡店就是運動服店、肉脯肉松餡餅土特產店,不值得逛。於是直奔黃則和花生湯店。

花生湯很甜,花生很酥,店堂的環境卻和這個品牌不太相符,大排擋的檔次,心想這個黃則和怎麼不知道學學KFC和必勝客呢,就是大娘水餃走進去也很適意的。

中山路的第二個目標是燒肉粽店。進去後除要了粽子外還要了一碗沙茶面。燒肉粽吃完了有點失望,不如嘉興肉粽五芳齋肉粽,顏色就不誘人,有點發黑。沙茶面吃了一口就吐出來了,怪味道。可見別人推薦的美食不一定適合你的口味。

逛了一個書店,買了廈門地圖,然後坐18路到終點站廈大。這裡是一個公交停車場,有很多路公交在這裡發車。心裡有點納悶,眾人公認的美麗的廈大門前怎麼設了一個公交停車場,不斷駛來的車輛,加之上上下下的乘客,給人感覺亂哄哄的。對莘莘學子來說,方便則方便矣,然而少了一份高等學府安靜的氛圍,總是一種缺憾。

進入廈大,寬敞的大道上有大學生們匆匆的身影,教室裡日光燈雪亮,不少學生在晚自習。陳嘉庚先生的塑像矗立在樓前,讓人們 世世代代銘記他對人類文明進步做出的卓越貢獻。明天我們去他的故鄉看看吧!

D5.清晨,我們從廈大的西門進去,有學生在校園裡埋頭用功呢!挺羨慕他們的。由思明路的廈大大門出來搭乘18路公交車直奔集美而去。

過了廈門大橋就到集美了,問了同車的乘客,說到底下車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於是一直乘到石鼓路站。

一下車,就有機動三輪車前來兜生意了,說是拉我們去三個景點,可以在每個景點門口等候我們,然後再送我們回來。想想這大太陽天一點路都不要走,還省去了問路,專車接送哦,毫不猶豫地上了車。

第一個景點是陳嘉庚先生故居,在門口買好包括後兩個景點的聯票(20元),進去後看見有好幾個旅游團在參觀。

在陳嘉庚生平事跡陳列館裡,我了解了他的一生,如何從一個普通商人的兒子出洋經商成長為橡膠大王,有了錢不忘家鄉,傾資辦學,先後創辦各類學校十幾所,才有了今天的集美學村,而他個人的生活卻異乎尋常的節儉。我想所有來過這兒的人都會對這個曾經的大款肅然起敬的。

第二個景點是歸來園,這兒有歸來堂和陳嘉庚先生的銅像,銅像背後是花崗岩的屏風,上面鐫刻著“華僑旗幟,民族光輝”八個大字,大家紛紛在此留影。

最後去的景點是鰲園。我們在這裡瞻仰了嘉庚先生的墓以及集美解放紀念碑。

從鰲園出來,三輪車工人還等著送我們回18路車站呢,由於還想四處走一走,就不再坐他的車了,但錢照付,兩個人27元。

在集美中學門前駐足,一塊大石頭上有郭沫若的題字:“鷺江集美中學,萬人共仰千秋”。

慢慢地逛到18路車站,從頭坐到底,回到廈大門口。時已中午,決定到南普陀寺吃素齋。

今兒個人比昨天少許多,兩人78元吃了一堆面筋香菇之類的東西出來,在廟門前看了一會放生池裡的烏龜,打的去往胡裡山炮台(8元)。

炮台保存著一尊號稱“世界古炮王”的克虜伯大炮,是從德國買來的。原先有兩門,後來58年大煉鋼鐵時毀掉了一門。據介紹它們在抗日戰爭中功不可沒。看過這門大炮,還去看了一些小的土炮火炮,在演武廳裡饒有興趣地看了機器人表演。

炮台門口就是廈門有名的環島路,決定明天來好好

兜一兜。

又走進了廈門大學,這次不是借道,而是參觀。

那五座並立的紅磚樓,我們已不止一次地從門前走過,不知當年陳景潤坐在哪一個教室裡,陳嘉庚先生要是知道這裡出了個如此著名的數學家,肯定笑不動了。

我們從教學區走到生活區,從體育館走到芙蓉湖,一直到夜幕拉上,才出校門去找飯吃。在小餐館裡點的海蠣煎,沒有某個網友說的那麼好吃。

D6. 廈大西門前就有公交車去環島路,而且是沿著環島路行駛。我們上了503路,在台灣民俗村下了車。大概時間太早,這裡還沒有動靜,於是又上車,干脆坐到了國際會展中心。

一下車,第一感覺就是覺得視野好開闊,空氣好清新,心情好舒暢。第二感覺是地廣、人稀、車少。

環島路其實也是環海路,它的一邊始終傍著遼闊的大海。駐足遙望路對面是大片綠色的草坪,再遠處矗立著一座很氣派的像一艘大輪船似的現代化建築,大概就是會展中心了。我們就向那裡走去。

這裡正舉行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我們在此兜了一圈便又折回環島路。

這條雙向六車道的路由於漂亮的綠化帶、人行道而給人品位高雅的感覺。等距離的亞熱帶風光行道樹和白色流線形的路燈燈柱搭配得如此協調,特賞心悅目。

我們在這裡看海,聽潮,攝影,用力呼吸。然後上了觀光車,朝來的方向開去。

坐在這種全敞開的車裡,周圍的景物一覽無遺,一路看見了不少雕塑,點綴在綠化帶裡,很有創意。車到椰風寨,我們決定再下車看看。

這裡建成了休閑游樂區,有沙灘,有賣吃的、賣工藝品的等等。

想到明天要回去了,土特產還沒買,於是離開了環島路又奔鼓浪嶼而去。

這次坐了環島游的輪渡(15元/人)上的島,在海上從不同角度最後看了一眼這個島。

廈門行的最後幾個小時,趕快去了一下SM廣場。沿途浮光掠影地看了一眼廈門的城市景觀,看見了海上明珠觀光塔,美麗的湖。幾天來一直在思明路那一帶轉,可能是老城區,感覺很破舊的,很多地方都是建築工地,心裡還在疑惑:這就是廈門嗎?看來要真正地了解廈門,六天時間是遠遠不夠的。期待再有一次廈門之旅。



D4.在鼓浪嶼逗留三天後,我們把落腳點從娜雅移到了廈門旅友之家。選擇它的原因在於它離廈門大學很近,都說廈大很美,特想和它親密接觸一下。

這家自助公寓位於廈大西門對面的一棟大樓裡,我們住在十四樓的一套房內,有面朝大海的陽台,讓我很喜歡,寢具也潔淨,缺點是洗澡水比較小,洗得不痛快。不過想想138元就住到了海景房,也就釋然了。

放下行李,我們就非常抓緊時間地穿過廈大去南普陀了。

到那裡一看,人山人海的,怎麼現在善男信女那麼多,有點搞不懂。門票倒是便宜,只三元一人,還送給你燒的香,這一點倒是我經過的寺廟所沒有的。記得在峨嵋山,買香就花了六十元。

進入寺廟後,點著了香就去挨個兒拜,後面的一個殿還在大修。由於人太多不想久留就匆匆的爬五老峰去了。

上五老峰的人不是很多,大多數是年輕人。風景也沒有什麼好,只要你去過這山那山的,吭哧吭哧地爬這個峰實在有點不值。

從峰頂旁的一條路買票進入萬石植物園,一路走去,竟然沒有一個人,我覺得上當了,網上的文章也不能全信,有的純屬誤導。老公還頗有怨言,他看到了一條蛇,嚇得我連奔帶跑地逃下山去,全然顧不上觀賞周圍的植物了。這一刻好沮喪哦!太陽火辣辣的,總算來到了大路邊,看到了三個游客,心才定了下來。想想一個景區人滿為患固然不好,但人可羅雀又會覺得沒有了安全感,更不好。

順著指示牌的方向走到了仙人掌區,有五六個游客在小賣部休息,我們也坐下來買飲料,泡快餐面,吃飽喝足後才進到大棚裡去看那些帶刺的植物。

想不到仙人掌也有這麼多品種,除圓的球,長長的柱外,還有瘤狀的、鞭狀的,花的顏色也各異,有黃花紅花藍花紫花。

參觀完在路邊等到了觀光車,5元/人坐到了門口。

出了植物園,打的到中山路(8元)。雖然也是步行街,但實在無法和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比,也無法與成都的春熙路步行街蕪湖的中山路步行街比,它顯得太陳舊了,缺乏時尚感。一路走過去,不是眼鏡店就是運動服店、肉脯肉松餡餅土特產店,不值得逛。於是直奔黃則和花生湯店。

花生湯很甜,花生很酥,店堂的環境卻和這個品牌不太相符,大排擋的檔次,心想這個黃則和怎麼不知道學學KFC和必勝客呢,就是大娘水餃走進去也很適意的。

中山路的第二個目標是燒肉粽店。進去後除要了粽子外還要了一碗沙茶面。燒肉粽吃完了有點失望,不如嘉興肉粽五芳齋肉粽,顏色就不誘人,有點發黑。沙茶面吃了一口就吐出來了,怪味道。可見別人推薦的美食不一定適合你的口味。

逛了一個書店,買了廈門地圖,然後坐18路到終點站廈大。這裡是一個公交停車場,有很多路公交在這裡發車。心裡有點納悶,眾人公認的美麗的廈大門前怎麼設了一個公交停車場,不斷駛來的車輛,加之上上下下的乘客,給人感覺亂哄哄的。對莘莘學子來說,方便則方便矣,然而少了一份高等學府安靜的氛圍,總是一種缺憾。

進入廈大,寬敞的大道上有大學生們匆匆的身影,教室裡日光燈雪亮,不少學生在晚自習。陳嘉庚先生的塑像矗立在樓前,讓人們 世世代代銘記他對人類文明進步做出的卓越貢獻。明天我們去他的故鄉看看吧!

D5.清晨,我們從廈大的西門進去,有學生在校園裡埋頭用功呢!挺羨慕他們的。由思明路的廈大大門出來搭乘18路公交車直奔集美而去。

過了廈門大橋就到集美了,問了同車的乘客,說到底下車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於是一直乘到石鼓路站。

一下車,就有機動三輪車前來兜生意了,說是拉我們去三個景點,可以在每個景點門口等候我們,然後再送我們回來。想想這大太陽天一點路都不要走,還省去了問路,專車接送哦,毫不猶豫地上了車。

第一個景點是陳嘉庚先生故居,在門口買好包括後兩個景點的聯票(20元),進去後看見有好幾個旅游團在參觀。

在陳嘉庚生平事跡陳列館裡,我了解了他的一生,如何從一個普通商人的兒子出洋經商成長為橡膠大王,有了錢不忘家鄉,傾資辦學,先後創辦各類學校十幾所,才有了今天的集美學村,而他個人的生活卻異乎尋常的節儉。我想所有來過這兒的人都會對這個曾經的大款肅然起敬的。

第二個景點是歸來園,這兒有歸來堂和陳嘉庚先生的銅像,銅像背後是花崗岩的屏風,上面鐫刻著“華僑旗幟,民族光輝”八個大字,大家紛紛在此留影。

最後去的景點是鰲園。我們在這裡瞻仰了嘉庚先生的墓以及集美解放紀念碑。

從鰲園出來,三輪車工人還等著送我們回18路車站呢,由於還想四處走一走,就不再坐他的車了,但錢照付,兩個人27元。

在集美中學門前駐足,一塊大石頭上有郭沫若的題字:“鷺江集美中學,萬人共仰千秋”。

慢慢地逛到18路車站,從頭坐到底,回到廈大門口。時已中午,決定到南普陀寺吃素齋。

今兒個人比昨天少許多,兩人78元吃了一堆面筋香菇之類的東西出來,在廟門前看了一會放生池裡的烏龜,打的去往胡裡山炮台(8元)。

炮台保存著一尊號稱“世界古炮王”的克虜伯大炮,是從德國買來的。原先有兩門,後來58年大煉鋼鐵時毀掉了一門。據介紹它們在抗日戰爭中功不可沒。看過這門大炮,還去看了一些小的土炮火炮,在演武廳裡饒有興趣地看了機器人表演。

炮台門口就是廈門有名的環島路,決定明天來好好

兜一兜。

又走進了廈門大學,這次不是借道,而是參觀。

那五座並立的紅磚樓,我們已不止一次地從門前走過,不知當年陳景潤坐在哪一個教室裡,陳嘉庚先生要是知道這裡出了個如此著名的數學家,肯定笑不動了。

我們從教學區走到生活區,從體育館走到芙蓉湖,一直到夜幕拉上,才出校門去找飯吃。在小餐館裡點的海蠣煎,沒有某個網友說的那麼好吃。

D6. 廈大西門前就有公交車去環島路,而且是沿著環島路行駛。我們上了503路,在台灣民俗村下了車。大概時間太早,這裡還沒有動靜,於是又上車,干脆坐到了國際會展中心。

一下車,第一感覺就是覺得視野好開闊,空氣好清新,心情好舒暢。第二感覺是地廣、人稀、車少。

環島路其實也是環海路,它的一邊始終傍著遼闊的大海。駐足遙望路對面是大片綠色的草坪,再遠處矗立著一座很氣派的像一艘大輪船似的現代化建築,大概就是會展中心了。我們就向那裡走去。

這裡正舉行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我們在此兜了一圈便又折回環島路。

這條雙向六車道的路由於漂亮的綠化帶、人行道而給人品位高雅的感覺。等距離的亞熱帶風光行道樹和白色流線形的路燈燈柱搭配得如此協調,特賞心悅目。

我們在這裡看海,聽潮,攝影,用力呼吸。然後上了觀光車,朝來的方向開去。

坐在這種全敞開的車裡,周圍的景物一覽無遺,一路看見了不少雕塑,點綴在綠化帶裡,很有創意。車到椰風寨,我們決定再下車看看。

這裡建成了休閑游樂區,有沙灘,有賣吃的、賣工藝品的等等。

想到明天要回去了,土特產還沒買,於是離開了環島路又奔鼓浪嶼而去。

這次坐了環島游的輪渡(15元/人)上的島,在海上從不同角度最後看了一眼這個島。

廈門行的最後幾個小時,趕快去了一下SM廣場。沿途浮光掠影地看了一眼廈門的城市景觀,看見了海上明珠觀光塔,美麗的湖。幾天來一直在思明路那一帶轉,可能是老城區,感覺很破舊的,很多地方都是建築工地,心裡還在疑惑:這就是廈門嗎?看來要真正地了解廈門,六天時間是遠遠不夠的。期待再有一次廈門之旅。



D4.在鼓浪嶼逗留三天後,我們把落腳點從娜雅移到了廈門旅友之家。選擇它的原因在於它離廈門大學很近,都說廈大很美,特想和它親密接觸一下。

這家自助公寓位於廈大西門對面的一棟大樓裡,我們住在十四樓的一套房內,有面朝大海的陽台,讓我很喜歡,寢具也潔淨,缺點是洗澡水比較小,洗得不痛快。不過想想138元就住到了海景房,也就釋然了。

放下行李,我們就非常抓緊時間地穿過廈大去南普陀了。

到那裡一看,人山人海的,怎麼現在善男信女那麼多,有點搞不懂。門票倒是便宜,只三元一人,還送給你燒的香,這一點倒是我經過的寺廟所沒有的。記得在峨嵋山,買香就花了六十元。

進入寺廟後,點著了香就去挨個兒拜,後面的一個殿還在大修。由於人太多不想久留就匆匆的爬五老峰去了。

上五老峰的人不是很多,大多數是年輕人。風景也沒有什麼好,只要你去過這山那山的,吭哧吭哧地爬這個峰實在有點不值。

從峰頂旁的一條路買票進入萬石植物園,一路走去,竟然沒有一個人,我覺得上當了,網上的文章也不能全信,有的純屬誤導。老公還頗有怨言,他看到了一條蛇,嚇得我連奔帶跑地逃下山去,全然顧不上觀賞周圍的植物了。這一刻好沮喪哦!太陽火辣辣的,總算來到了大路邊,看到了三個游客,心才定了下來。想想一個景區人滿為患固然不好,但人可羅雀又會覺得沒有了安全感,更不好。

順著指示牌的方向走到了仙人掌區,有五六個游客在小賣部休息,我們也坐下來買飲料,泡快餐面,吃飽喝足後才進到大棚裡去看那些帶刺的植物。

想不到仙人掌也有這麼多品種,除圓的球,長長的柱外,還有瘤狀的、鞭狀的,花的顏色也各異,有黃花紅花藍花紫花。

參觀完在路邊等到了觀光車,5元/人坐到了門口。

出了植物園,打的到中山路(8元)。雖然也是步行街,但實在無法和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比,也無法與成都的春熙路步行街蕪湖的中山路步行街比,它顯得太陳舊了,缺乏時尚感。一路走過去,不是眼鏡店就是運動服店、肉脯肉松餡餅土特產店,不值得逛。於是直奔黃則和花生湯店。

花生湯很甜,花生很酥,店堂的環境卻和這個品牌不太相符,大排擋的檔次,心想這個黃則和怎麼不知道學學KFC和必勝客呢,就是大娘水餃走進去也很適意的。

中山路的第二個目標是燒肉粽店。進去後除要了粽子外還要了一碗沙茶面。燒肉粽吃完了有點失望,不如嘉興肉粽五芳齋肉粽,顏色就不誘人,有點發黑。沙茶面吃了一口就吐出來了,怪味道。可見別人推薦的美食不一定適合你的口味。

逛了一個書店,買了廈門地圖,然後坐18路到終點站廈大。這裡是一個公交停車場,有很多路公交在這裡發車。心裡有點納悶,眾人公認的美麗的廈大門前怎麼設了一個公交停車場,不斷駛來的車輛,加之上上下下的乘客,給人感覺亂哄哄的。對莘莘學子來說,方便則方便矣,然而少了一份高等學府安靜的氛圍,總是一種缺憾。

進入廈大,寬敞的大道上有大學生們匆匆的身影,教室裡日光燈雪亮,不少學生在晚自習。陳嘉庚先生的塑像矗立在樓前,讓人們 世世代代銘記他對人類文明進步做出的卓越貢獻。明天我們去他的故鄉看看吧!

D5.清晨,我們從廈大的西門進去,有學生在校園裡埋頭用功呢!挺羨慕他們的。由思明路的廈大大門出來搭乘18路公交車直奔集美而去。

過了廈門大橋就到集美了,問了同車的乘客,說到底下車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於是一直乘到石鼓路站。

一下車,就有機動三輪車前來兜生意了,說是拉我們去三個景點,可以在每個景點門口等候我們,然後再送我們回來。想想這大太陽天一點路都不要走,還省去了問路,專車接送哦,毫不猶豫地上了車。

第一個景點是陳嘉庚先生故居,在門口買好包括後兩個景點的聯票(20元),進去後看見有好幾個旅游團在參觀。

在陳嘉庚生平事跡陳列館裡,我了解了他的一生,如何從一個普通商人的兒子出洋經商成長為橡膠大王,有了錢不忘家鄉,傾資辦學,先後創辦各類學校十幾所,才有了今天的集美學村,而他個人的生活卻異乎尋常的節儉。我想所有來過這兒的人都會對這個曾經的大款肅然起敬的。

第二個景點是歸來園,這兒有歸來堂和陳嘉庚先生的銅像,銅像背後是花崗岩的屏風,上面鐫刻著“華僑旗幟,民族光輝”八個大字,大家紛紛在此留影。

最後去的景點是鰲園。我們在這裡瞻仰了嘉庚先生的墓以及集美解放紀念碑。

從鰲園出來,三輪車工人還等著送我們回18路車站呢,由於還想四處走一走,就不再坐他的車了,但錢照付,兩個人27元。

在集美中學門前駐足,一塊大石頭上有郭沫若的題字:“鷺江集美中學,萬人共仰千秋”。

慢慢地逛到18路車站,從頭坐到底,回到廈大門口。時已中午,決定到南普陀寺吃素齋。

今兒個人比昨天少許多,兩人78元吃了一堆面筋香菇之類的東西出來,在廟門前看了一會放生池裡的烏龜,打的去往胡裡山炮台(8元)。

炮台保存著一尊號稱“世界古炮王”的克虜伯大炮,是從德國買來的。原先有兩門,後來58年大煉鋼鐵時毀掉了一門。據介紹它們在抗日戰爭中功不可沒。看過這門大炮,還去看了一些小的土炮火炮,在演武廳裡饒有興趣地看了機器人表演。

炮台門口就是廈門有名的環島路,決定明天來好好

兜一兜。

又走進了廈門大學,這次不是借道,而是參觀。

那五座並立的紅磚樓,我們已不止一次地從門前走過,不知當年陳景潤坐在哪一個教室裡,陳嘉庚先生要是知道這裡出了個如此著名的數學家,肯定笑不動了。

我們從教學區走到生活區,從體育館走到芙蓉湖,一直到夜幕拉上,才出校門去找飯吃。在小餐館裡點的海蠣煎,沒有某個網友說的那麼好吃。

D6. 廈大西門前就有公交車去環島路,而且是沿著環島路行駛。我們上了503路,在台灣民俗村下了車。大概時間太早,這裡還沒有動靜,於是又上車,干脆坐到了國際會展中心。

一下車,第一感覺就是覺得視野好開闊,空氣好清新,心情好舒暢。第二感覺是地廣、人稀、車少。

環島路其實也是環海路,它的一邊始終傍著遼闊的大海。駐足遙望路對面是大片綠色的草坪,再遠處矗立著一座很氣派的像一艘大輪船似的現代化建築,大概就是會展中心了。我們就向那裡走去。

這裡正舉行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我們在此兜了一圈便又折回環島路。

這條雙向六車道的路由於漂亮的綠化帶、人行道而給人品位高雅的感覺。等距離的亞熱帶風光行道樹和白色流線形的路燈燈柱搭配得如此協調,特賞心悅目。

我們在這裡看海,聽潮,攝影,用力呼吸。然後上了觀光車,朝來的方向開去。

坐在這種全敞開的車裡,周圍的景物一覽無遺,一路看見了不少雕塑,點綴在綠化帶裡,很有創意。車到椰風寨,我們決定再下車看看。

這裡建成了休閑游樂區,有沙灘,有賣吃的、賣工藝品的等等。

想到明天要回去了,土特產還沒買,於是離開了環島路又奔鼓浪嶼而去。

這次坐了環島游的輪渡(15元/人)上的島,在海上從不同角度最後看了一眼這個島。

廈門行的最後幾個小時,趕快去了一下SM廣場。沿途浮光掠影地看了一眼廈門的城市景觀,看見了海上明珠觀光塔,美麗的湖。幾天來一直在思明路那一帶轉,可能是老城區,感覺很破舊的,很多地方都是建築工地,心裡還在疑惑:這就是廈門嗎?看來要真正地了解廈門,六天時間是遠遠不夠的。期待再有一次廈門之旅。



D4.在鼓浪嶼逗留三天後,我們把落腳點從娜雅移到了廈門旅友之家。選擇它的原因在於它離廈門大學很近,都說廈大很美,特想和它親密接觸一下。

這家自助公寓位於廈大西門對面的一棟大樓裡,我們住在十四樓的一套房內,有面朝大海的陽台,讓我很喜歡,寢具也潔淨,缺點是洗澡水比較小,洗得不痛快。不過想想138元就住到了海景房,也就釋然了。

放下行李,我們就非常抓緊時間地穿過廈大去南普陀了。

到那裡一看,人山人海的,怎麼現在善男信女那麼多,有點搞不懂。門票倒是便宜,只三元一人,還送給你燒的香,這一點倒是我經過的寺廟所沒有的。記得在峨嵋山,買香就花了六十元。

進入寺廟後,點著了香就去挨個兒拜,後面的一個殿還在大修。由於人太多不想久留就匆匆的爬五老峰去了。

上五老峰的人不是很多,大多數是年輕人。風景也沒有什麼好,只要你去過這山那山的,吭哧吭哧地爬這個峰實在有點不值。

從峰頂旁的一條路買票進入萬石植物園,一路走去,竟然沒有一個人,我覺得上當了,網上的文章也不能全信,有的純屬誤導。老公還頗有怨言,他看到了一條蛇,嚇得我連奔帶跑地逃下山去,全然顧不上觀賞周圍的植物了。這一刻好沮喪哦!太陽火辣辣的,總算來到了大路邊,看到了三個游客,心才定了下來。想想一個景區人滿為患固然不好,但人可羅雀又會覺得沒有了安全感,更不好。

順著指示牌的方向走到了仙人掌區,有五六個游客在小賣部休息,我們也坐下來買飲料,泡快餐面,吃飽喝足後才進到大棚裡去看那些帶刺的植物。

想不到仙人掌也有這麼多品種,除圓的球,長長的柱外,還有瘤狀的、鞭狀的,花的顏色也各異,有黃花紅花藍花紫花。

參觀完在路邊等到了觀光車,5元/人坐到了門口。

出了植物園,打的到中山路(8元)。雖然也是步行街,但實在無法和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比,也無法與成都的春熙路步行街蕪湖的中山路步行街比,它顯得太陳舊了,缺乏時尚感。一路走過去,不是眼鏡店就是運動服店、肉脯肉松餡餅土特產店,不值得逛。於是直奔黃則和花生湯店。

花生湯很甜,花生很酥,店堂的環境卻和這個品牌不太相符,大排擋的檔次,心想這個黃則和怎麼不知道學學KFC和必勝客呢,就是大娘水餃走進去也很適意的。

中山路的第二個目標是燒肉粽店。進去後除要了粽子外還要了一碗沙茶面。燒肉粽吃完了有點失望,不如嘉興肉粽五芳齋肉粽,顏色就不誘人,有點發黑。沙茶面吃了一口就吐出來了,怪味道。可見別人推薦的美食不一定適合你的口味。

逛了一個書店,買了廈門地圖,然後坐18路到終點站廈大。這裡是一個公交停車場,有很多路公交在這裡發車。心裡有點納悶,眾人公認的美麗的廈大門前怎麼設了一個公交停車場,不斷駛來的車輛,加之上上下下的乘客,給人感覺亂哄哄的。對莘莘學子來說,方便則方便矣,然而少了一份高等學府安靜的氛圍,總是一種缺憾。

進入廈大,寬敞的大道上有大學生們匆匆的身影,教室裡日光燈雪亮,不少學生在晚自習。陳嘉庚先生的塑像矗立在樓前,讓人們 世世代代銘記他對人類文明進步做出的卓越貢獻。明天我們去他的故鄉看看吧!

D5.清晨,我們從廈大的西門進去,有學生在校園裡埋頭用功呢!挺羨慕他們的。由思明路的廈大大門出來搭乘18路公交車直奔集美而去。

過了廈門大橋就到集美了,問了同車的乘客,說到底下車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於是一直乘到石鼓路站。

一下車,就有機動三輪車前來兜生意了,說是拉我們去三個景點,可以在每個景點門口等候我們,然後再送我們回來。想想這大太陽天一點路都不要走,還省去了問路,專車接送哦,毫不猶豫地上了車。

第一個景點是陳嘉庚先生故居,在門口買好包括後兩個景點的聯票(20元),進去後看見有好幾個旅游團在參觀。

在陳嘉庚生平事跡陳列館裡,我了解了他的一生,如何從一個普通商人的兒子出洋經商成長為橡膠大王,有了錢不忘家鄉,傾資辦學,先後創辦各類學校十幾所,才有了今天的集美學村,而他個人的生活卻異乎尋常的節儉。我想所有來過這兒的人都會對這個曾經的大款肅然起敬的。

第二個景點是歸來園,這兒有歸來堂和陳嘉庚先生的銅像,銅像背後是花崗岩的屏風,上面鐫刻著“華僑旗幟,民族光輝”八個大字,大家紛紛在此留影。

最後去的景點是鰲園。我們在這裡瞻仰了嘉庚先生的墓以及集美解放紀念碑。

從鰲園出來,三輪車工人還等著送我們回18路車站呢,由於還想四處走一走,就不再坐他的車了,但錢照付,兩個人27元。

在集美中學門前駐足,一塊大石頭上有郭沫若的題字:“鷺江集美中學,萬人共仰千秋”。

慢慢地逛到18路車站,從頭坐到底,回到廈大門口。時已中午,決定到南普陀寺吃素齋。

今兒個人比昨天少許多,兩人78元吃了一堆面筋香菇之類的東西出來,在廟門前看了一會放生池裡的烏龜,打的去往胡裡山炮台(8元)。

炮台保存著一尊號稱“世界古炮王”的克虜伯大炮,是從德國買來的。原先有兩門,後來58年大煉鋼鐵時毀掉了一門。據介紹它們在抗日戰爭中功不可沒。看過這門大炮,還去看了一些小的土炮火炮,在演武廳裡饒有興趣地看了機器人表演。

炮台門口就是廈門有名的環島路,決定明天來好好

兜一兜。

又走進了廈門大學,這次不是借道,而是參觀。

那五座並立的紅磚樓,我們已不止一次地從門前走過,不知當年陳景潤坐在哪一個教室裡,陳嘉庚先生要是知道這裡出了個如此著名的數學家,肯定笑不動了。

我們從教學區走到生活區,從體育館走到芙蓉湖,一直到夜幕拉上,才出校門去找飯吃。在小餐館裡點的海蠣煎,沒有某個網友說的那麼好吃。

D6. 廈大西門前就有公交車去環島路,而且是沿著環島路行駛。我們上了503路,在台灣民俗村下了車。大概時間太早,這裡還沒有動靜,於是又上車,干脆坐到了國際會展中心。

一下車,第一感覺就是覺得視野好開闊,空氣好清新,心情好舒暢。第二感覺是地廣、人稀、車少。

環島路其實也是環海路,它的一邊始終傍著遼闊的大海。駐足遙望路對面是大片綠色的草坪,再遠處矗立著一座很氣派的像一艘大輪船似的現代化建築,大概就是會展中心了。我們就向那裡走去。

這裡正舉行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我們在此兜了一圈便又折回環島路。

這條雙向六車道的路由於漂亮的綠化帶、人行道而給人品位高雅的感覺。等距離的亞熱帶風光行道樹和白色流線形的路燈燈柱搭配得如此協調,特賞心悅目。

我們在這裡看海,聽潮,攝影,用力呼吸。然後上了觀光車,朝來的方向開去。

坐在這種全敞開的車裡,周圍的景物一覽無遺,一路看見了不少雕塑,點綴在綠化帶裡,很有創意。車到椰風寨,我們決定再下車看看。

這裡建成了休閑游樂區,有沙灘,有賣吃的、賣工藝品的等等。

想到明天要回去了,土特產還沒買,於是離開了環島路又奔鼓浪嶼而去。

這次坐了環島游的輪渡(15元/人)上的島,在海上從不同角度最後看了一眼這個島。

廈門行的最後幾個小時,趕快去了一下SM廣場。沿途浮光掠影地看了一眼廈門的城市景觀,看見了海上明珠觀光塔,美麗的湖。幾天來一直在思明路那一帶轉,可能是老城區,感覺很破舊的,很多地方都是建築工地,心裡還在疑惑:這就是廈門嗎?看來要真正地了解廈門,六天時間是遠遠不夠的。期待再有一次廈門之旅。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