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目陽光(5):岡拉梅朵

作者: wdu

導讀聲明:此文純屬游記,並非廣告。所以並不說明所涉及餐館的地址之類。 (請勿轉帖) 剛剛過了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因為氣候干燥的緣故,北京的大街似乎並不像天氣預報的那樣冰冷刺骨。但在路上走得久了,頭上還是感到一些風涼。這裡正在修路,車輛很少,加上不是主干道,路上的燈光也不很明亮,就顯得更加冷清。按照想像中的方向走了好久,還是沒有看到 ...

聲明:此文純屬游記,並非廣告。所以並不說明所涉及餐館的地址之類。

(請勿轉帖)

剛剛過了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因為氣候干燥的緣故,北京的大街似乎並不像天氣預報的那樣冰冷刺骨。但在路上走得久了,頭上還是感到一些風涼。這裡正在修路,車輛很少,加上不是主干道,路上的燈光也不很明亮,就顯得更加冷清。按照想像中的方向走了好久,還是沒有看到我要找的餐館。想起北京有很多小館子都縮在不為人知的角落裡,不如打電話問一下。於是在一個路口停下來,掏出手機,撥了那個從拉薩拿的名片上的號碼。趁著等待對方接電話的時間,隨便地抬頭閑看著。忽然看到就在眼前的大樓底層就是四個熟悉的字體:“岡拉梅朵”。不由得笑了,原來這就叫“眼前黑”啊。

推開餐館的玻璃門走進去,一種特別的氣氛迎面而來,卻不是我所熟悉的和所期望的模樣。果然是在北京,這個餐館已經非常小資了。在整體風格上看不出多少西藏的氣氛,只是在一些裝飾上帶有藏族的元素而已。就像很多建築大師對中國傳統元素的吸收,並不是造一個完全復古的東西,只是引入一些花窗之類的元素。但我不得不承認這種氣氛其實很適合北京。在這裡,你需要一種體驗,一個讓你可以回憶的地方,但也希望保留一份舒適和不算過分的奢侈。

走到櫃台邊上,一個面容黑黑的小伙子走出來。我看他有些面熟,正要進一步確認,他卻首先開口了“我好像在哪裡見過你”,隨後很快回想起來道:“拉薩!”

我笑了,心想“還真是認得,不簡單啊”。於是熱情地說“真的是你啊!我幾天前還在拉薩問她們你到哪裡去了呢。她們說你來了北京,果然在這裡!”小伙子知道我說的“她們”是在拉薩的那家餐館的服務員們,也笑著說“剛來的,不久。”

我依然笑著:“上次見到你還是一年半以前呢,虧你還記得!”

“我的記性很好的”小伙子一點也沒有謙虛,自豪地說道。

找個座位坐下,點好菜,和小伙子聊著天,青稞酒就上來了。拿過杯子,狠狠地喝了一口,那離開其實只有幾天,卻仿佛久違了的味道從胃裡蒸發上來。那離開其實只有幾天,卻仿佛久違了的記憶也從深處蒸發出來。

讓我魂牽夢繞地一定要在這冬日裡匆匆去拉薩一趟的原因很多。說來有些不好意思,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竟然是西藏的青稞酒和羊排。

第一天,剛剛從貢嘎機場一路風塵到達熟悉的北京東路。

知道高原反應要來,決定采取和以前不同的戰略-不是休息著等它發作,而是直接和它對抗。硬撐著來到岡拉梅朵,推開門,裡面居然是黑著燈。“停電了”,服務員和平淡地說,仿佛已經司空見慣。樓下那個我最喜歡的靠窗的座位已經被挪走了(後來北京的小伙子告訴我是因為聖誕節活動的緣故),裡面的位子又一片昏暗,只好上樓去,找個靠窗的位置坐下。沒有空調,陽光也已經收了起來,加上一路趕來有些餓了,雖然穿著滑雪服,還是有些冷。窗外是北京路一貫的喧嘩和熱鬧,此刻卻提醒我正在慢慢來臨的高原反應的頭疼。

拿過菜單,沒怎麼看就點了我的經典組合:“三磅酥油茶、一份羊排、一杯青稞酒”。

“青稞酒沒有,酥油茶也沒有。”

“什麼?”想要的東西三缺其二,我的頭立時疼了很多,“為什麼?”

“天冷了,青稞酒沒人喝了;停電,沒辦法打酥油茶”,回答簡單明了。

我長長地嘆口氣,頗有些失望。但我也沒有力氣再去找其他餐館,只好將就了。

因為高原反應的緣故,印像中的美食此刻竟然味同嚼蠟。雖然窗外陽光明媚,又穿著滑雪服,還是越來越覺得冷。這麼無聊地坐了好久,忽然樓梯口的音響剛剛睡醒一樣地唱起來。“來電了!”我心裡想道,立刻來了精神,探頭衝著樓下吩咐著:“三磅酥油茶,要快!”

“好嘞,這個快的很”。沒見到人,只聽到下面的服務員爽快地答應著。

幾杯酥油茶下肚,漸漸地暖和起來,開始窩在椅子裡發呆。一面有一搭沒一搭地倒著酥油茶、喝著酥油茶。天慢慢地全黑了,但外面依然喧鬧,而且似乎街上的人更多了。頭疼慢慢地離去,這窗外的喧嘩也漸漸地顯得熟悉而又親切起來。

第二天。

還是沒有青稞酒。但有了一只小黑貓。看見我吃飯,它就乖巧地蹲在腳邊,時不時叫上一聲。我循聲往下看的時候,它也在滿懷期待地看著我,那意思是再清楚不過的。於是我把盤子裡的犛牛肉撕下一小塊,喂它。小家伙很挑剔,一定要聞上半天,才肯接受。小家伙也很懂事,只是輕輕地一下,就牢牢地把肉叼走,絕對不會碰上我的手。在這個季節來拉薩,本來就是消磨時光的,於是就和這只小貓耗起時間來。小貓很聰明,並不急著催我。我在那裡慢條斯理地吃東西的時候,它就那麼蹲著。過了一會,它就叫上一聲,於是得到一塊牛肉,然後它繼續歇著,我繼續吃著。這麼耗下來,一盤煮牛肉幾乎讓它給吃掉三分之一。

“明天還來嗎”,臨走的時候,服務員問道。

“明天有青稞酒嗎?”我反問道。

“有,你來就有。”服務員承諾著。

“來,你有我就一定來。”我也答應下來。

第三天。從山南趕回拉薩,已經是晚上九點了。即使拉薩的天黑得晚,這個時間在冬天也不算早了。因為答應了餐館的服務員,我放下行李就叫了個出租,直奔岡拉梅朵。

車在馬路對面停下來,我不由一愣:餐館大門緊閉,裡面黑燈瞎火。“關門打烊了?”我心裡想著,“那她們該怪我失約了。”但想想來也來了,看看再說吧。

走到餐館門口,伸手一推,門是開著的。門口的風鈴聲想起,服務員的問候聲也響起來。我這才注意到其實餐館裡燭光搖曳。並不是打烊了,而是又停電了。

“有青稞酒嗎?”我問。

“沒有嘛。”

“不是說今天有的嘛,所以我才來的啊。”我不禁有些不快。

“坐下等等嘛,”一個服務員說道。

想想這麼晚,總還是要吃飯吧,於是在角落坐下,准備將就了。

但終於還是無聊,於是找來服務員,問道“青稞酒沒有,青稞啤酒有吧?”

“有,”服務員答應得干脆,但很快想起什麼,“哦,我們有人去找青稞酒去了,你等等嘛。”

“你們不是沒有釀嗎?”

“找人借唄。”服務員輕松地說。

“哦,”我答應著,就看見一個服務員樂呵呵地哼著歌,提著一個塑料瓶裝的青稞酒進來了。她把瓶在我面前一晃,問道:“來了,你要多少?”

“全部,怎麼樣?”我很認真地說。

兩個服務員都瞪著眼睛看著我。

我這才意識到表達有誤:“哦,我是說今天先喝一些,剩下的明天再來喝。”

“哦!”兩個服務員也笑了。

第四天。

坐了足足兩三個小時,心滿意足地起身結賬。我笑著跟服務員告別:“謝謝你們弄來的青稞酒。我明天就回去了。”

“哦…”三個服務員都露出遺憾的表情。

“不過還會再來的,明年四月份再來。”說著這句話,我又隨口問道:“去年我來的時候見到你們還有一個小伙子,怎麼這次每見到呢?”

“哦,那個小伙子去我們在北京的店裡了。”

“你們在北京也有店的?”我好奇地問道。

“有,這個是名片。”

我拿過來一看,可不是嗎,果然是北京餐館的地址電話之類。再一看旁邊的示意地圖,居然就在我住的酒店附近。想想以後的幾個月還是可以隨時去回味青稞酒和羊排,我又笑了:

“嗯,好啊,我一定找時間去你們在北京的店裡嘗嘗!”


精選遊記: 拉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