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2007年12月),由於休假用不完,便突發奇想,到黃山走走。
冬季是淡季,去黃山的人不多,各方面費用(主要門票、住宿、交通)較低,最關鍵的地方,冬季雪景無限,游人稀少,正是好時節。
傳統的上海至黃山往返路線是坐火車,兩邊都是夕發朝至,歷時10多個小時。現在,杭州至屯溪(黃山市的所在地)已有了高速,大巴3小時左右,而上海至杭州火車、汽車也就2小時。我們就是走的這條線路,在屯溪住一晚上,然後再上黃山,山上住兩晚(黃山假期幫忙預定的西海飯店)玩三天,下得山來再在屯溪住一晚,然後回上海。此線路為腐敗深度游,時間充裕、行路輕松、美景盡收。
上山前,帶上大量食物、飲料、小食等,同時攜帶各類防寒物品(衝鋒衣褲、登山鞋、帽子、手套、圍巾、拐杖、冰爪或草鞋等)。
坐中巴前往黃山風景區,然後從後山雲谷索道上山,溫度迅速下降至冰點左右,下得纜車,反而感覺氣溫有所回升,只是滿眼銀妝素裹,整個黃山沉浸在一片白色之中,回想十多年前夏日裡游黃山,感覺是完全不同。獨一無二的黃山松,黑虎松、連理松、團結松等十大名松各具特色,不一一細說;而在陡峭懸崖上、嶙峋怪石間,那些普普通通的無名黃山松更具特色,他們破石而出、傲然天地之間,有的茁壯向上,有的曲折回繞,有的橫空出石,有的與石融合,有的雖死尤生,有的枯樹新枝,有的盤根錯節,有的枝繁葉茂,有的排列有序,有的縱橫交錯。在冰雪世界中,大雪壓松,青松依然,冰雪雲霧轉瞬變化,而黃山松更顯蒼勁雄渾、厚重質樸。
節前去黃山,發現人空前的少。
我們都後山上,前山下。一下索道便被各種名松吸引,但細細品味,其實處處都是景,奇松、怪石比比皆是,在雪中更是獨具風味。穿上冰爪,踩在冰雪混雜的山路上,吱吱嘎嘎作響,慢慢往前走去,終於到了始信峰,據說古時有文人花了幾個時辰才從後山爬到此處,突然霍然開朗,怪石、奇松、雲海撲面而來,才開始相信黃山美景。遠遠望去,在雲霧冰雪中,反而更有朦朧巍峨之美,令人遐想無數。
一路沒碰到幾個游客,折返回來,不經意間卻發現了...... 走在剛鏟過冰雪的石階山路上,兩邊厚厚的積雪布滿草叢樹梢,似乎一切都進入休眠狀態,只有我們兩人在慢慢地踱著,好像整座山就在我們腳下、眼中。突然間,發現不遠處的覆蓋白雪的草叢中,幾個黑色、棕色的影子在不斷跳動,哦,原來是松鼠,一個、二個、三個。我迅疾取下鏡頭、打開相機、對焦,可惜,機靈的松鼠早已撲閃著消失在草叢間、樹稍中。我和LP只得作罷,但又心有不甘,仔細觀察一下剛才的“現場”,發現有不少碾碎的玉米一堆一堆在那邊,原來有人專門喂食,也許冬天實在太冷,松鼠找不到食物吧。我想只有我們兩人,如果靜靜守在“現場”,也許小東西還會回來。功夫不負有心人,沒多久,頂多一分鐘,小松鼠悄悄地返回“現場”,開始自己的美餐。她就像小雞啄米般,上下左右擺動,同時兩只小前爪在不斷幫助取食,放入嘴中,那美麗的棕色大尾巴始終翹得很高。我乘機拍了張照片,發出了些聲響,這時,小松鼠稍有察覺,抬起了頭,望望我,凝視了一下,然後繼續吃她的玉米,一點沒有任何的害怕,真得好可愛啊。很多人說在黃山很難看到松鼠了,更不用談拍到松鼠的照片。其實,人與自然,本來就是和平、和諧、愛護的,人就是整個世界的一分子,只要有愛,那就很美好。
二天後的下午,走在下山的路上,一個小賣部,關著,周圍也無人。這時,又一只小松鼠肆無忌憚地山道上跑來跑去,從小賣部的這邊竄到那頭。
離開始信峰,前往北海,途經夢筆生花、獅子峰等景點。下午二點左右,來到西海飯店,我們住在那裡,由於是淡季,標准房四百多一間。休息。第二天早晨,九點多前往西海大峽谷,又名夢幻景區。游路便是在深深的峽谷兩邊,各種植物,特別是黃山松密布於峽谷兩邊,突兀奇異,而怪石奇峰林立谷中,如刀劈斧斫般,各種巨型石片像積木似地堆積起來,形成破碎之美,看似有搖搖欲墜之感,其實已經歷百萬年的積澱。此地山路陡峭崎嶇,游人甚少,團隊更是從不問津,遍布山谷的峰、林、松、石,在大雪的覆蓋下,雲霧籠罩中,所以在峽谷中更顯靜謐和清新。由於冬天結冰,不能下到谷底,只能在一二環走走。12點多便返回,下午三點多,回到賓館,又睡了一覺,然後去飛來石,天色逐漸變暗,我們匆匆來回,沒看到什麼!
期待山上的第三天!
也許是有點兒累了,所以晚上睡得很踏實。剛過七點,我們便醒來,發現外邊已經很亮了,拉開窗簾,陽光照在不遠處的獅子峰上,綠樹蔥蘢一團團、一簇簇地挺立在光滑的絕壁山崖上,猶如千軍萬馬迎接太陽的到來。雲海也不時地在獅子峰前上下左右飄游,使其時隱時現。
吃完早點結帳後便開始了漫長的旅程,估計今天要走15至20裡路。由於天氣晴朗,氣溫回升,雪後的山間空氣清新,走起路來格外輕松,一點都不累,從西海大飯店上光明頂,只用了一個多小時。一路上,積雪和薄冰緩緩地化開,高山杜鵑的枝椏結著透明的冰棱,在陽光下奕奕閃亮,使得冬天光禿禿的樹丫平添一分色彩;挺拔的松樹,在陽光下,在微風中,松針搖曳閃動,冰雪劈劈啪啪不斷下落,每次大片的冰雪落下,傲立的松枝便為之一振,更為筆直向上,似乎在訴說著不畏風霜雨雪的特立獨行。
來到光明頂上,這是一塊相對平坦的面積較大的空地,所以黃山的天文台便建在此。由於天都峰冬天封山、蓮花峰開始休養,光明頂是能到的黃山最高峰,所以我和LP特別多呆了會兒,拍拍照片,曬曬太陽,遠觀雲海群山,近看松林怪石。
天氣已變得非常晴朗,溫度也不斷升高,我們的步伐也逐漸輕快,比前兩天好多了。經過鰲魚峰,便是著名的百步雲梯,蜿蜒向上的山石小徑,陡峭地鑲嵌在黃山奇石至上,兩旁的怪松時而掩映住山道。我們依然輕松地邁步前行,沒幾分鐘便爬上雲梯,眼前即是蓮花主峰,可惜封山了,要封存保護五年,一直到2010年再開放,到那時候,又將封存天都峰五年,黃山風景區便是通過這種方式輪流封山保護世界自然遺產,希望我們的子孫後代也能看到我們今天的美景。談到這點,我覺得黃山的保護還是不錯的,山上的環境保護的不錯,總能看到清潔工人清掃山路,雪後又能快速除雪,森林警察也非常樂意回答每個游客的任何問題,應該說山上的工作人員,包括飯店的服務人員、小賣部的售貨員等等都很樂意助人。另外,為了保護山上的十大名松,風景區管理人員在冬天還專門在名松附近撒放玉米,以防止松鼠飢不擇食啃咬松樹皮。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山上的環保廁所是真正的環保節能,不用任何水,通過泥土、樹葉和專門的東東,與排泄物混合直接發酵處理,化作肥料,同時還產生熱量用於人們的工作生活。相比九寨溝的環保車、環保廁所,完全就是掛羊頭賣狗肉,而且收費極為昂貴。
下午,經過了十分著名的迎客松,照例拍照留念,由於人不是很多,感覺還不錯,縱橫交錯的鐵欄杆告訴我們旺季時候排隊等候和千年老松拍照的恐怖。下得玉屏樓,經過蓬萊三島,便來到天都峰的後山,由於背陽,整個山體為大雪覆蓋,蜿蜒的山道直上山頂。時間已經不早,我們要趕回黃山市區,所以快步跑下山。途中,結識了一位老太太,應該說不老,心態不老,歲數已快六十,但背著一個很大的包,從未見她放下過,手上拿了一個很老的理光機械相機,還是Made In Japan。我們和她交談,原來她是南大的老師,女兒長大出國了,伴隨女兒成長的相機又回到了她的身邊,老伴喜靜不喜動,自己卻酷愛旅游,所以每逢假期或工作之便,出外旅游,寄情山水間,這次出差到廈門,回南京路上,火車經過武夷山,玩了一陣,又乘火車,來到黃山,連續走了兩天山路,不乘纜車,相當於我和LP三天走的路,我們還做了纜車,真是佩服啊!五點多,返回景區門口的大路旁,坐上回市區的中巴,總算可以歇歇了,逛了三天的黃山,真有些累啦!兩邊的徽派古建築不時躍入眼前,雖是冬季,但仍然充滿了古趣,同時不乏生機。
回到市區,直奔屯溪老街。夜色中,老街在不多的幾個路燈下,昏暗模糊,兩邊的前朝舊宅質樸肅穆,走走停停,一會兒肚子餓得厲害!趕快找個地方吃點東西,前面有家包子鋪,很大,足可坐一二十人,我們點了一屜肉包子,六個,五毛一個,果然非常好吃,皮不算薄,但餡大湯多,而且味道很獨特,老板說餡中有蘿蔔,還放了白酒、黃酒等等,老板得意地笑著,一邊又忙著攪和著面粉。我們又加了一屜包子,另外還點了一碗瘦肉餛飩,味道也很不錯,三元一碗。離開呂老板的小店,不久便到了老街的另一頭,小吃世界依然生意興隆,回味著幾天前吃的菌菇湯,仍然意猶未盡,只是很飽了,也很滿足肉包子和瘦肉餛飩。
冬天的早晨,屯溪的街道上行人並不多,也許大家要麼在休息,要麼在家裡忙著過節的各種准備。我們匆匆趕往屯溪汽車站,踏上了回杭州的汽車,偌大的車上只有我和LP兩個乘客,大巴成為我們的專車。不到三小時,10點左右便到了杭州西站,買到回滬的車票後,趕到汽車東站,坐上12點多的車,下午2點抵滬,回家過年。冬日黃山行勝利結束。

(黃山雪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