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雨的冬日,在阜陽參加一個百無聊賴的重要會議。
直想逃。
於是,帶著“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佳人彩雲裡,欲贈隔遠天。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的悵惘,奔潁州西湖。
潁州西湖位於阜陽城西北一公裡新泉河兩岸,是古代潁河、清河、小汝河、白龍溝四水彙流處。因阜陽在北魏以後稱潁州而得名,為唐、明、清歷代名勝。明代《正德潁州志》載:西湖“長十裡,廣三裡,水深莫測,廣袤相齊”。《大清一統志》雲:“潁州西湖聞名天下,亭台之勝,觴詠之繁,可與杭州西湖媲美。”潁州西湖景色之美,四時俱佳,招徠不少文人志士出守潁州,更是文人墨客吟詩作畫之旅游勝地。從寧代起有北宋詞人、宰相晏殊,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蘇軾、宋代中書侍郎呂公著等七大名人知潁州,為古潁州西湖建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並留下了113首著名詩篇,加之71名古代和近代詩人的詩篇共259首。其中唐宋八大家占四人,還有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楊萬裡,與蘇軾齊名的黃庭堅。蘇軾曾在詩中將潁州西湖與杭州西湖相媲美,“大千起滅一塵裡,未覺杭潁誰雌雄”。可見,潁州西湖在古代確為天下西湖之冠。但後來由於黃河泛濫,西湖被泥沙填平,昔日美景,已不復存在。現僅存“會老堂”等建築。
肅殺之中,似乎想見:“若耶溪畔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袂空中舉。岸上誰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新的西湖在阜陽城西15公裡處,周長11.5公裡,湖面約5.74平方公裡,水深 1-2米,是在原三十裡河的基礎上興修而成的。湖中有島、島中有潭,綠柳盈岸,芳菲夾道,花木扶疏。主要景占有:碑林公園,建有碑林長廊、碑林八卦陣,薈萃了當代名書畫家真跡五百余幅。百龍亭、八仙、十二生肖等石雕,惟妙惟肖,令人拍手叫絕。紫竹院,建有假山、游泳室等。隱閑堂,是拜祭歐陽修、蘇軾之處。清漣閣,系仿古建築,五層樓閣。九曲橋,由潁州西湖第一個漢語拼音字母組成,非常巧妙。魚宮,為兩個鯉魚伏,內有現代化的電動聲像裝置,如入仙境。另有游艇、游船、老虎等,讓人留連。
正是一番“雨罷蘋風吹碧漲。脈脈荷花,淚臉紅相向。斜貼綠雲新月上,彎環正是愁眉樣”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