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印像

作者: 1335425****

導讀成都印像 2008-01-14 12:19:01 本文已公布到博客頻道玩樂·飲食分類 去成都,是在去麗江的路上。 這次旅行的目的地是麗江,是梅裡,是我魂牽夢繞的滇西北高原。在選擇進滇路線時,成都和昆明都是可供停留的中轉站。由於回來的時候要從昆明出來,我不想走回頭路。而且從成都中轉機票價格要便宜很多。當然,更重要的是想看一看這個小時候多次在詩文裡出現的錦官城。 由 ...

成都印像 2008-01-14 12:19:01 本文已公布到博客頻道玩樂·飲食分類 去成都,是在去麗江的路上。

這次旅行的目的地是麗江,是梅裡,是我魂牽夢繞的滇西北高原。在選擇進滇路線時,成都和昆明都是可供停留的中轉站。由於回來的時候要從昆明出來,我不想走回頭路。而且從成都中轉機票價格要便宜很多。當然,更重要的是想看一看這個小時候多次在詩文裡出現的錦官城。

由於成都只是中轉,所以我只安排了兩天時間。從雙流機場出來,看到的是灰蒙蒙、陰沉沉的天,不由得心裡一動,這樣的天氣,使我想起了在杭州的大學時光。十年了,也是這樣的初冬時節,也是這樣涼絲絲、濕潤潤的空氣,記憶深處的青春夢想一下子噴湧而出,讓我一陣一陣的恍惚。南方啊南方,我以為我已經忘記了你,沒想到我那留在杭州的一縷魂魄竟在這瞬間來到了成都。

酒店是在攜程上訂的,叫南府外灘,位於府南河畔,對岸就是望江樓和川大(只是不知道是哪個校區)。房間很舒適也很精致,裝修的底子是古典的,但處處流露出來的卻是小資的情調。唐式的櫃子、藤椅、楠竹地板、瓷器,搭配上透明的玻璃浴室、精心設計的暖光、高檔的臥具和潔具、牆上的成都老照片,讓剛進房間的我們十分興奮,拿起相機就是一陣狂拍。推開窗戶,一股溫暖濕潤的氣團湧了進來,深深的吸上一口,成都,我們來了。

下午去了傳說中的春熙路,也就是成都的商業中心。人很多,和其他城市的商業中心沒太大區別,只是規劃和建築設計更有特色,也很有品味。老婆買了不少衣服,我笑她把旅游的真諦搞錯了。但女人就是這樣,當她眼睛發亮地衝進一個接一個的服裝店的時候,我知道說什麼都是沒有用的,不如自得其樂地觀察一下身邊的各色人等,聽一聽純正的四(第三聲)川話。春熙路上的食肆很多,我們去了網上推薦如潮的龍抄手總店,不過感覺一般,像快餐店,點的是40元一套的小吃套餐,有十四種小吃,味道是有其形無其神,吃起來像方便面。也許它的意義就在於滿足全國各地游人到此一吃的簡單需要吧。倒是龍抄手總店旁邊有一個很小很小的串串香小店,味道好極,現在吧嗒吧嗒嘴還有辣辣的油香味縈繞齒間。

在網上做了N多功課後,第二天決定只去武侯祠和錦裡。到武侯祠的時候,飄起了雨絲,我和老婆都很興奮,因為我們都十分喜歡南方,當年我差點留在杭州,她也差點去了杭州工作。老婆說:她到杭州找工作的時候,就是這樣的天氣,說著說著,眼神迷離起來。好在我們找的導游帥哥及時趕到,開始游覽。詳情不敘,只說兩件事。一是游覽武侯祠一定要找導游,這裡的文化氛圍很濃,人物塑像、對聯、題字都很有講究,除非你是一個發燒級的三國通,否則還是有一個導游好一些。二是在通往武侯陵塚的時,有一條長長的甬道,兩邊是紅牆,上邊是翠竹遮天蔽日,十分的安靜,很有神韻,照了很多片片。不過也許本地人見怪不怪,反正我們這些北方人是喜歡的不得了。

錦裡是武侯祠旁邊的一條仿古商業街,感覺一般,太商業化了,不過吃喝玩樂的新奇東東很多,像老婆這樣的小女生領到這裡來耍(四川話)一下還是能讓她蠻開心的。中午吃的是琴妹火鍋,隨便找的,自我感覺很正宗,特意囑咐小妹要按當地人吃的辣度來上,結果是一鍋紅油端上來。興奮地開吃,舌頭是麻並爽著,腸胃是痛並快樂著,鼻涕是辣並流淌著。吃下來總結一條,吃真正的四川火鍋還是要到成都來,我們家鄉那些標榜最正宗的四川火鍋現在看來也是為適應當地人口味改良過的。

下午老婆回酒店睡覺了,懶人就是這樣,風景再好也擋不住瞌睡蟲的誘惑,好在是自助游,想睡就睡。我從酒店溜了出來,老習慣,去看街巷中的成都。沿著河邊走到了九眼橋,路上經過了一個驕子小學,孩子們剛放學,一群群系著紅領巾的娃娃說著嘰嘰呱呱的四川話蜂擁而出,隨後被各自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領著四散離去,淹沒在滾滾人流中。我在河邊的長椅上吸著煙看著這一切,好像自己也成了成都人,原來,全中國的市井生活都是這樣子的。過了九眼橋,繼續漫步前行,看到了無數的茶社。有的裝修很現代,很有格調,是時尚男女出沒的地方,有的裝修很古典,很中國,大概可以滿足現代人懷古的幽思。有的則簡單得不能在簡單,梧桐樹下,幾張竹椅,幾瓶開水,就能聚攏起很多白發老人。望江樓公園裡的茶社最多,也最有名,竹林亭榭間擺開無數的木桌竹椅,風景美極,環境幽極。點上一杯茶,一張報紙就可以消磨一個下午,一幅撲克或麻將就可以讓幾個朋友忘了時間的腳步。據說夏天的時候,這裡的人還要多出幾倍,幾乎可以達到磨肩接踵的地步。說到這裡,不得不說一下成都人的閑,這裡的節奏真的很慢,在成都的兩天,都是工作日,但從早到晚,街頭巷尾,無處不見泡茶社的人群,街邊的小吃店也總是賓客不斷,據我觀察,老年人是一大部分,但中青年人也不在少數。套用星巴克的一句廣告語:在成都,我不在茶社,就在去茶社的路上。成都人的“閑”和“耍”已經全國聞名,幾乎可以成為城市的品牌,但這樣的生活節奏卻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很多當地人認為這是一種陋習,是四川所以落後的症結所在。但也有很多沿海發達地區的人們十分向往這種慢和閑,認為這才是回歸了生活的根本。看來錢鐘書先生的圍城理論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可謂茶社裡的人想要衝出來,茶社外的人想要衝進去,誰對誰錯,只有天知道。

我也想作一把成都人,叫了一杯茶,點燃一只煙,在竹椅上坐了下來,看著緩緩流過的府南河水。河水的水質並不好,有些黏稠,速度很慢,有點像這座城市的厚重歷史。生活是無奈的,歷史是宿命的,剎那間,我仿佛聽到了河水深處的一聲沉重嘆息。

忙慣的人是閑不住的。也就一只煙的功夫,剛剛放松的神經又開始高速運轉起來,盤算下面的行程,牽掛單位的工作。算了,走吧,作一個成都人也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已經停過了,已經歇過了,難道還不夠嗎?很快,我就重新彙入了街上的人流,只是在周圍慢慢的腳步裡,我顯得行色匆匆。有人在微笑著看我,因為,很明顯,我是一個外地人。

晚上是在琴台路上的一個挺大的館子吃的川菜,名字忘記了,味道一般,和想像的有差距,也許是地方選的不對。好在這不會是最後一次來成都,給下一次留一個享受的機會吧。第二天一早,起床,整理東西,結賬,然後站在街邊打了半個小時車(不知道是出租車太少還是打車的人太多),奔向雙流機場,

再見,成都,這不經意間的一瞥讓你成為又一個讓我牽掛的城市,下次,你又會給我一個怎樣的印像呢?

http://i.cn.yahoo.com/gxy15941226000


精選遊記: 成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