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釐島之行(三)

作者: wendy007

導讀2/25,2007DAY3行程:蠟染村—木雕村—中餐(印尼風味自助餐)—烏布皇宮—Art Market—海神廟—金巴蘭BBQ早餐後8:30,大巴上集合。今天的第一站是蠟染村。蠟染是古代印尼的一種藝術,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我們的大巴駛進一個院落裡停了下來,走下大巴後,看到一些女性工作者在門前寬寬的屋檐下織布,還有幾位在用手中的筆蘸著染料在白色的布料上細心地畫著。仔 ...

2/25,2007DAY3行程:蠟染村—木雕村—中餐(印尼風味自助餐)—烏布皇宮—Art Market—海神廟—金巴蘭BBQ早餐後8:30,大巴上集合。今天的第一站是蠟染村。蠟染是古代印尼的一種藝術,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我們的大巴駛進一個院落裡停了下來,走下大巴後,看到一些女性工作者在門前寬寬的屋檐下織布,還有幾位在用手中的筆蘸著染料在白色的布料上細心地畫著。仔細地看完她們的工作後,一些參觀者蹲著或站著,讓畫師在身上做畫。幾分鐘後,一幅椰子樹的沙灘展現在某人的T恤上,或一個小動物爬在另一人的短褲上。推開旁邊的木門進去,滿眼看到的是各種各樣的蠟染衣服。做工精細,價格不菲,瀏覽一番後,即離開。下一站是木雕村。大巴行駛了一段路程後,看到了一片居民區,家家戶戶門前台階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木雕工藝品。想必我們的目的地已不遠,果然,幾分鐘後大巴駛入一個院落。展廳裡有各種形狀,大小不一的木雕,個個做工精細。木雕也是巴釐島的傳統藝術。據導游講,巴釐島男人大多從小時候就開始學習一些藝術,例如繪畫或雕刻。而很多體力活由女性來做,像田裡的農活,過去的時候,還經常看到一些婦女頭頂著重物爬山給游客帶到山上一些必需品。勤勞的婦女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可看到,同樣受人尊重。今日午餐地點位於山路邊上的一家印尼風味自助餐廳。找一個靠窗的座位,側臉望向窗外遠處霧蒙蒙的山,依稀感覺此情此景曾經經歷過。以酸辣口味為主的印尼餐,還是不太適應,所以,我依然選擇適合自己口味的炒飯作為主食,之後又去拿了滿滿一盤各種水果。山竹,芒果,西瓜,這些熱帶水果基本在每次的餐後都能品嘗到。餐後,走出餐廳來到路邊。一些婦女小孩拿一些工藝品或民族衣服圍上來兜售,像國內的許多景點一樣。乘車下山的路上,導游指著山路左側的山說:山的另一邊就是巴釐島的土著人,沒有政府管轄,土著人比較排外,沒有經濟來源,生活困難。在巴釐島看到的一些拖家帶口的行乞者大多是從這裡走出去的土著人。另外,這裡的人施行“天葬”,就是人死後,屍體放在山上被鳥雕食、腐爛,直至一堆白骨。轉過頭去再看一眼霧蒙蒙的山脈,感覺是那麼陰森,只想趕快逃離。若干年前,巴釐島有許多個部落,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首領統治。走進烏布皇宮,雖然沒有中國歷代皇宮的雄偉、輝煌,但可看到處處的精巧設計。雕刻精美的屋檐,染著像征權利、富貴的金色。穿過一個又一個弧形的門洞,瀏覽著每一個設計差不多的建築和圍著格子布的石雕像,想像著一定有許多凄美、悲壯、歡騰的故事在這裡上演過。走出烏布皇宮,即是烏布傳統市場,各種實用而價廉的工藝品隨處可見,很讓人心動。我挑選了兩套一式三件的陶制托盤,一套黑色上畫著簡單的線條,一套咖啡色的枝條裝飾著邊緣,想像著可以放在家裡某個低矮的櫃子上或桌上,增添一些高雅因素。但是,親愛的同學們,“衝動是魔鬼”,一定要記住這句話。結果就是,這兩套被我寄予厚望的托盤現在依然寂寞地躺在家裡某個看不見的角落,並且其中一套中的一個在托運途中被克掉了一個角。巴釐島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廟宇,甚至在路上隨處可見。當地人每天的祭祀工作更是像一日三餐一樣重要。海神廟就是巴釐島比較著名的廟宇之一。借助於地理特點,海神廟建在海邊,有一條唯一的石頭小路連著陸地。每到下午海水漲潮時,小路被淹沒,只有海神廟黑色的建築孤零零地矗立在海上。我們到達時天色已晚,大概下午四五點鐘。連接海神廟的小路已被海水淹沒,只能遠遠的看看。或許不能走近的緣故,遠遠地看上去,夕陽下,海面上黑色的海神廟是那麼神秘,肅穆。或許,像世上許多事務一樣,遠遠地看著感覺才是最美的。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這樣一幅畫面:在火光的照映下,坐在海邊,月光下靜靜的海面波光粼粼,品著手中新鮮的烤魚或烤蝦,聽著旁邊樂隊現場演奏的優美的樂曲。這樣的畫面是否在夢中出現過?然而,此時,畫面中的人的確是我和我的同伴們。金巴蘭BBQ,把浪漫的夢變成了現實。


精選遊記: 巴釐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