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裡十一點多在月台等火車,冬夜凜冽的寒冷一下子包裹了我,前胸後背頓時覺得冰冷一片,突然想天寒地凍的季節去西安是不是明智之舉。雜亂的夢境在火車哐當聲中被揉碎了,迷迷糊糊醒來,差不多快到西安站。天還沒有亮,車窗外點點燈光閃過,依稀看到路基上有淺淺的一層雪,此刻沉睡的西安應該也在雪花紛飛吧。果然,走出站台,漫天雪花紛紛揚揚飄落,灰青色的古城牆在雪中沉寂著,深邃的歷史沉澱和厚重感撲面而來,這便是西安,它的古樸與現代都讓你能感受到千年歷史流過的痕跡。
西安的行程早已設計好,到了同事家稍做休息,我們便直奔據說吃早餐很地道的地方。熱騰騰的牛肚粉絲,2個羊肉夾饃,正式拉開了我的感受西安之旅。雪一直沒有停過,前一刻還在嘴硬說自己抗寒能力不錯,站在雪地裡掏出相機拍雪中的城牆時,手凍得生疼,身上的衣服絲毫抵擋不了寒氣的侵襲。古城牆在雪的覆蓋下,在護城河邊垂柳,拱橋的襯托下,顯得秀麗了不少,頗有江南小雪的景致。

(雪中的西安古城牆,頗有江南小雪的景致)
記得小時候看古代才子故事,某人故意刁難才子,讓他對對聯,出上聯“晨鐘”,才子不假思索對“暮鼓”,從此記下了“晨鐘暮鼓”,想像黎明破曉,薄霧繚繞,悠悠鐘聲拉開了一天的繁榮;日落西山,鳥雀歸林,鼓聲響起,城門嘎吱嘎吱地關閉……(感嘆一句:中國的文字總是那麼神奇,四個字給了人無限的想像空間。)當年的長安,鐘樓鼓樓上的晨鐘暮鼓給了百姓們起居信號,而如今留給人們的是憑吊瀏覽的地方。現在鐘樓和鼓樓依然是城市的中心,西安市城府規定附近的建築高度不得超過鐘樓鼓樓的高度,因此,雖然鐘樓不高,但站在鐘樓上望西安城,整個城市風景盡收眼底。鐘樓的建築也代表著唐代的建築智慧和建築藝術,檐下梁柱上貼金彩繪,門窗上的雕樓精美繁復,門上的浮雕是一個個古代的典故軼聞,有八仙過海,有單刀赴會,擊鼓金山,岳母刺字……每一扇門上都是一個故事。喜歡看這種具有欣賞價值的建築,能感受到建築者的專注用心和追求完美。

(雪中的鐘樓)
鼓樓在鐘樓東邊與鐘樓隔廣場相望,鼓樓上南邊和北邊各一字排著一排鼓,上面寫著二十四節氣名稱。樓檐下懸掛有巨匾,南為“文武盛地”,北為“聲聞於天”。從鼓樓下來,站在雪地裡,看著“文武盛地”的牌匾給他打電話,告訴他這裡在下雪,告訴他這裡有多冷,突然覺得很幸福。鼓樓北面就是那條著名的回坊街了,垂涎西安美食的人是一定要去的,民俗和美食都能從這條街上得到滿足。

(文武盛地,鼓樓)
相傳大雁塔是玄奘大法師從印度取經回來後,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大雁塔因為玄奘而聞名中外,也是西安市的標志性建築,不像常見的閣樓塔,大雁塔質樸莊嚴,我挺喜歡這種感覺的,不張揚,不虛華,實實在在地展示著它的歷史和價值。進慈恩寺要門票,再登大雁塔還要門票,手扶的木樓梯旋轉而上,站在塔頂上的,四面是磚砌拱門,可以盡覽古城西安,像窗戶一樣,拱門鑲有玻璃,我抓著手機從玻璃上那個拳頭大小的洞伸出去拍西安市景,手伸回來才發現下面很多各種面值的硬幣紙幣,原來玻璃上那個洞是讓善男信女放香油錢的,斷斷續續聽到同游的人說塔的四個方向有四個神,可能主宰平安或者財運之類的吧,聽不真切,無從了解了。
偶然抬頭,發現穹廬形塔頂上蓮花形圖案及一圈文字,“取經還須游西天,拜佛前人贊唐僧”,旁邊的人告訴我們說,這是文字游戲,這十四個字有十多種讀法,可以形成五律詩,饒有興趣的試了一下,發現自己還是只會前面那一種。

(大雁塔頂蓮花圖案文字)
大雁塔廣場上的音樂噴泉據說是亞洲最大的,音樂、燈光、噴泉組成的絢麗恢宏的景像非常值得一看,但實在太冷了,又飢腸轆轆,也就顧不上音樂噴泉了,其實,古代遺跡對我的吸引力遠大於現代人工造景。
華燈初上,算算時間,我們在雪裡游玩了十個小時了,全身像凍透了一樣。回到同事家,同事的媽媽准備了餃子,想起某水餃的廣告“熱乎乎的東北味,熱乎乎的水餃”,噢,不,應該是“熱乎乎的西北味,熱乎乎的餃子”吃著餃子,聊著閑事,很是溫馨。

(華燈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