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游蕩貴州——長沙2(馬王堆、岳麓書院)早晨起來,看看窗外,雖然陰雨蒙蒙,可是地上倒沒有看到積雪。心中欣喜,看來天氣預報也有錯的時候。可以一打開收音機,就聽見遇到30年一遇的寒冬,全省除了京珠高速公路之外,所有的道路都封閉的廣播。雖有不甘,但想到如果被困在半路上,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情況,還是放棄了碰一下運氣的衝動。 不能去張家界,就去省博物館瞻仰一下馬王堆的女屍,參觀一下中國四大書院之一的岳麓書院。 躺在床上,蹭到服務員來敲門打掃,才不情願地起床。出了酒店,在百年老店楊裕興面館吃了一碗熱呼呼的腰花、豬肝面。那特制的雞蛋面調柔而有勁,配上湖南的微辣的湯料,讓身體中的寒氣一掃而光。

打車來到東風路上的省博物館,雖說是博物館,但主要就是陳列馬王堆漢墓的出土文物。就像湖北省博物館主要陳列曾侯乙墓的出土文物一樣。不同的是,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編鐘,湖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利倉夫人辛追的遺體。
也許因為天氣寒冷的緣故,看的人很少。雖有大清宮廷珍寶展的特別展覽,但我還是選擇了只看馬王堆文物(50元)。租了一個語音介紹器(10元),進入靜靜的博物館... 馬王堆是西漢轪候的家族墓地。分別埋葬著第一代轪侯利倉,其夫人辛追和兒子。由於墓地封蓋嚴密,其中利倉夫人辛追的屍體和其陪葬的物品保存完好,幾乎沒有被腐化。據說,出土時,辛追的皮膚還有彈性,關節還能夠彎動。但是,由於當時的科技水平相對落後,或者說對如何保存這樣一尊幾千年前的屍體沒有經驗。出土後,屍體迅速干化。但是,其他的很多陪葬品例如絲綢、木制的漆器等得到了完好的保存。通過這些文物真實地再現了轪侯家錦衣玉食、歌舞升平的生活。其中讓我感到驚訝的一件文物是黃楊木制成的篦,雖然寬度只有5釐米左右,但是篦叉確是密密麻麻,就算以現代的工藝來看,那也是一件很難制作的工藝品。真想像不到在當時的工藝水平下是如何做到的。另外一件是,存放棺材的槨。槨的側面是用整塊的衫木制成,其寬度有2米多,就是說該杉樹的直徑至少有3米。這樣的樹木,現在已經找不到了。據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介紹,由於當時人類活動少,動物較多,森林裡到處都是動物的糞便,給杉樹提供了很好的肥料和生長環境,這才有可能生長出如此巨大的樹。

離開博物館,打車來到岳麓書院。它坐落在湖南大學的校園內,並歸其管理,因此湖南大學的學生憑學生證可以免費進入,天氣好的時候,常會有學生在裡面晨讀。岳麓書院與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河南省登封嵩陽書院和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並稱北宋四大書院。北宋開寶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正式創立岳麓書院。張拭、朱熹、王陽明等思想家都曾經在此開堂授業。今天作為湖南大學的一部分,讓其文化積澱繼續得以傳承下去。 游蕩進行中。。。
實時更新,請關注我的博客:http://sunny196822.spaces.live.com/

(岳麓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