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二十日早上七點五十五分,我們搭乘東方航空的飛機,離開陰雨籠罩下的上海,出發去廈門。九點半,步出廈門高崎機場,迎接我們的是和煦的暖風、明晃晃的太陽,頓時心情大好。 放好行李,第一站去的是南普陀寺,不為燒香拜佛,只是去吃素齋,也見到了傳說中的花生湯,呵呵。素菜的味道一般,蠻清爽的,不過價錢不便宜。廈大就在南普陀寺旁邊,怎能錯過。於是一行人招搖過市,漫步在廈大的濃蔭裡頭,感嘆自己不再年輕。 坐過石凳、躺過草地、河邊看過自己的倒影,放棄碰到易中天老師的奢望,在這座美麗的校園留下毫不吝嗇的贊美後,我們尋找下一個目的地---胡裡山炮台。
去炮台,首先經過一段海灘,雖然海水微涼,我家小帥哥和君還是勇敢的脫下鞋襪,與海水來了個親密接觸。水面波光粼粼,沙灘細細綿綿,溫暖但不灼熱。因為還不是旅游旺季,人不是很多,隨性的走走停停,看著嬉鬧的孩子、甜密的情侶,不由的放松心情。再經過段木棧道,找到了炮台,但在修繕,於是打消了進去參觀的念頭,轉而借了幾輛自行車,開始了我們的環島游。
剛上路還有點戰戰兢兢,畢竟在上海也很少騎車了,不過一會就熟練了,開始享受這樣的旅行。一路上經過了音樂廣場、書法廣場。。。,看到漂亮的地方,就停下觀賞,然後繼續上路。有碧海藍天為伴,不知不覺騎了1個多小時。有上坡時的氣喘吁吁,更有下坡時的一氣呵成。環島路真的是干淨、漂亮,更給人明亮的感覺。廈門的人民都喜歡運動,一路上有不少跑步的男女老少。在這樣的環境裡,鍛煉也是件快樂的事。
還掉自行車,已是華燈初上,算算我們一共騎了3個小時,看來要挑戰自己的體力,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在這邊的話,打死我也不可能騎這麼長時間的自行車。拖著兩條酸脹的腿,飢腸轆轆的我們在來時經過的棧橋邊唯一一家小飯店,吃了在廈門的第一餐海鮮。味道只能說湊合,價錢比素齋便宜。
又一次穿越廈大。才7點多,校園很安靜。昏黃的燈光,長長的身影,靜靜的老洋房式的宿舍。
回到廈大一條街,人來人往,好似兩個世界。
第二天,我們已經適應了廈門慢條斯理的生活節奏,九點吃罷早飯向集美出發。首先想去的是鰲園,那裡是陳嘉庚先生的墓。原本應該乘18路公交車,到底在龍舟池下,再往前走一點就到了,但七人八主張,在集美學村就匆匆下了車,然後問了N次路,在兜了個大圈子之後終於走到了龍舟池。
龍舟池旁邊是集美中學,很漂亮也很有氣勢,甚至比學村裡的大學都漂亮。在這裡上學應該挺能靜得下心來的,因為我們走了半天,發現這是個安靜的地方,街道上沒有震耳的音樂吵鬧,沒有大聲的喧嘩。那些中學生三三兩兩結伴而過,只是輕聲笑語,不見追逐打鬧。如果上前問路,也彬彬有禮。
遠處天空中不斷變化的陣型讓我們不住猜測這到底是風箏還是遷徙的鳥兒。最後達成共識:這就是小學課本上學到的南飛的大雁,一會排成個人字,一會排成個一字。
轉個彎,鰲園就在眼前,還沒進去,就在園外的小店裡浪費了許久。特別喜歡賣龍須糖的那家夫妻老婆店,店主夫婦看上去就是很善良的人,為了滿足我們這些素不相識的游客的好奇心,特地現場制作龍須糖給我們看。
最後在他們的建議下,我們放棄進園。
園博園是我們的另一個目的地,在鰲園的相反方向。在集美的大街小巷穿行了許久後,我們又回到了原來下車的地方,改乘其他公交車到園博園。
園博園很大,也很漂亮,靠步行的話,可以在裡面玩上一天,不過我們已經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因此乘上游覽車,准備來個走馬觀花。天有點陰,風也蠻大。由於不是周末,園子裡游人不多。
由於這裡是新建的景點,交通設施還不是很完善,出了園博園,怎麼找到回廈門的公交車成了個大問題。問了好多路人後終於上了車。司機大哥脾氣很好,耐心地回答了我的N個問題後,把我們帶到了轉乘的車站。我們結束第二天的行程,終於回廈門島了!、
第一天是騎車騎的腳酸,第二天是走路走的腿疼。不過痛並快樂著。不知道第三天等待我們的是什麼樣的行程。
俗話說,最好的要留到最後,所以鼓浪嶼是我們廈門之行的最後一站。而老天爺也很眷顧我們,一掃昨天的陰霾,重新露出慈靄溫暖的陽光,使得我們帶著好心情出發了。
登上渡輪,鼓浪嶼就在眼前,紅瓦白牆掩映在綠樹之中,四周海水環繞,儼然一個人間仙境。才幾分鐘,渡輪靠岸,剛才那個在清晨的霧靄裡略顯飄渺的島嶼已真實的在我們跟前了。
道路寬闊平坦,繁花似錦,綠樹成蔭,游人來往如織,這是個修飾過的鼓浪嶼。我們更想看的是那個寧靜慵懶的小島,希望穿行在逶迤曲折的小巷,在斑駁的故牆上尋找歷史的痕跡。於是謝絕了一個個熱情的當地導游,買了張地圖,開始了我們的鼓浪嶼之行。
龍頭路是條熱鬧的小街,街邊有不少小吃店,水果攤。在一家小店裡買了幾個掛件後向店主姐妹詢問傳說中很有名的張三瘋奶茶鋪,她們詳細的告知我們具體方位,還建議不如喝喝另一家名為馬拉桑的奶茶,他們自己也很喜歡,價廉物美。接著他們又很熱心的指著地圖告訴我們走什麼道路能快捷到達每個想去的地方。告別這對姐妹花,我們向風琴八卦樓行進,同時去品嘗他們推薦的奶茶。不一會就來到了街心小廣場,有樹,也有一些長椅,當地的小孩在追逐玩耍,老人坐在長椅上聊天曬太陽。奶茶鋪離這裡不遠,很小,甚至有些簡陋,不過兒子很捧場地喝了兩杯。當詢問為何起這樣一個奇怪的店名,老板神秘兮兮的告知這是馬英九賣的奶茶,他這麼一說我們就這麼一聽吧。
風琴八卦樓就沿著奶茶鋪的小街往上走,路上沒什麼游人,只有三三兩兩放學的中學生。兩邊是高高的圍牆,牆裡是島上的住戶,牆頭不時有樹枝探出來,上面掛滿紅花。順著虛掩的宅門往裡看,園子裡錯落有致擺著盆花,老人和貓曬著太陽。八卦樓就在路的頂頭,因它的紅色圓頂有八條棱線,故稱之。現在它是島上的風琴博物館,裡面陳列著古今中外各式風琴,有的碩大無比,有的雕花精美。記得小時候上音樂課,老師會彈風琴伴奏,沒想到風琴竟然有這麼多種類。其中一個就像只做工精致的梳妝台,而風琴就藏在裡面。
離開八卦樓,原路返回,然後順著海壇路前往日光岩。路邊的舊式洋房訴說著當日的輝煌。
日光岩應該是鼓浪嶼的最高點吧,登頂憑欄俯瞰,一切盡收眼底。遠處波光浩渺,帆船點點,近處綠樹紅牆,交相掩映。百鳥園在日光岩對面,可乘纜車過去。我們跟八哥對話,陪孔雀散步,看各色野雞在樹叢裡棲息。色彩斑斕的鸚鵡漂亮的有點不真實,優雅的黑天鵝在水池中游弋,稚嫩的醜小鴨茫然的四處張望,還有那許多叫不上名字的鳥兒在頭頂盤旋。
依依不舍的離開百鳥園,下一個目標是菽莊花園。菽莊花園是林爾嘉的私家園林,倚靠有利的地形,依山傍海,將美景盡收園中,鋼琴博物館就建在其中。
出了菽莊花園,我們沿著觀海路信步往前。左邊是山,右邊是海。海的那頭是高樓林立的廈門島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而這邊靜靜的,只聽見海水輕輕的拍打著堤岸。走了許久,拐過一座小山,沿階而上,皓月園就在前面。園內,鄭成功的白色雕像高大威武,面海臨風,好似這座島嶼的守護者。
兜兜轉轉,我們又回到了輪渡碼頭。看看時間,已在島上行走了四、五個小時,肚子也唱起了空城計。不想再吃海鮮,我們決定去尋找各色小吃。重新來到街心小廣場,那裡四周隱藏著不少鼓浪嶼上的特色。小巷裡的沙茶面,雖然店鋪簡陋,但味道醇厚。不過指點我們前去的老伯說也已經有些偷工減料。街邊路口有個賣麻糍的小攤,香噴噴的芝麻花生餡,包裹在甜甜糯糯的面團裡,再將餡料薄薄的包裹在外面,甜而不膩,糯而不粘。我們七個人把小攤圍成一圈,人手一個,要不是一碗沙茶面剛下肚,還能多吃幾個呢。麻糍攤過去點是babycat餅屋。小小的店堂布置的很溫馨,剛出爐的餡餅勾著人的食欲。我喜歡上了店裡那只名叫Jackie 的白貓,只是它對我的深情呼喚愛理不理,於是只能訕訕離開。吃飽喝足,我們在小廣場的長椅上傻傻的呆坐著,任暖風拂面。該走了,不忘記買點黃勝記的肉脯和汪記的餡餅回家。
三天的行程結束了,廈門給我們留下了極好的印像。它的漂亮、干淨、溫和,無一不讓人懷念。讓我們難忘的不僅僅是美麗的風景,更有那熱情善良的人。首先要感謝的是廈大的劉老師夫婦。他們溫文爾雅,熱情周到,不僅到機場接送我們,還聯系住宿,甚至百忙之中,推掉其他安排,設宴招待我們。使得我們誠惶誠恐,不知如何擔待得起。另外要感謝的是車站問路時偶遇的帥哥。他不僅詳盡的告訴我們該怎麼到達目的地,當知道我們乘車沒有零錢時(廈門的公共汽車都是無人售票,需自備零錢),執意要幫我們刷卡。當時我們感動的不知道怎麼好,有點受寵若驚,從來沒遇見過這樣的好心人,對廈門的好感也倍增。助人為樂,這大概已經是廈門的城市精神,因為在這三天裡,問路也好,乘車也罷,碰到的每個人都是那麼熱情、善良,不似其他大城市的冷漠自私。
離開廈門了,縈繞在記憶中揮之不去的是海子的那句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