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完牟尼溝回到松藩,才下午三點,松藩依然是陽光明媚,艷陽高照。我們四人興致勃勃在古城池內信步閑逛起來。
古城不大,一條主要繁華的街道二十分鐘就走到了頭。和很多游客不同,我出門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最喜歡逛的是游客不怎麼去的尋常小巷,探究當地普通人家的生活。
一陣混合著燃燒松枝和白鹵牛肉香味兒吸引了我,我帶頭向一條狹窄彎曲的小巷走去。看在小巷忙碌人們的裝束和打扮,這條巷子應該是回族人聚居地。半掩著的木門外一口大鍋沸騰著,吸引我的香味兒就是從這兒發出的,我站下來仔細的瞧:鍋裡大塊的牛肉上下翻騰著,白水裡有月桂葉,八角和一些我不認識的香料,看我們仔細研究鍋裡的內容,門裡出來一位婦女友好地和我們閑聊起來,告訴我們是犛牛肉,松藩當地買13元一斤,鹵制好就要26元一斤,誇獎了她的牛肉香,我們友好的道了再見。
順著小巷繼續探究,罩在玻璃櫥窗裡一種奇怪的大餅引起我的好奇,看起來像碩大的一個面包,但它肯定是當地人的一種普通食物,我停下來舉起相機准備拍照,一個6,7歲模樣的小姑娘從櫥窗旁的門邊探出頭來,好奇的打量著我,看見我手裡的相機,又不好意思的縮回頭去,一雙烏黑的大眼睛深深吸引了我,我一直舉著相機等待她再次探頭,可惜她躲躲閃閃,始終沒有讓我如願。
清真寺旁一塊酥油茶的招牌吸引了朋友,小時缺吃少穿的年代,他搞土壤學的父親帶回一塊異香撲鼻的酥油,使他至今記憶深刻,難以忘懷,為了了卻他的心願,我們決定去喝酥油茶,可旁邊飯館的人說這是旅游淡季,茶樓沒有開門。
記不清穿了多少條陌生又尋常的小巷,我們有些累了。這時,我發現一條短短的小巷裡有酥油茶的招牌,我們興衝衝走進去打聽,四川籍的老板娘潑辣的給我們介紹了小店的各種美食,然後告訴我們:酥油茶是袋裝速溶的,就像速溶咖啡。我們失去品嘗的願望,索然無味的走了出來。
經過一個掛著半透明塑料片門簾的小店,忽然覺得有一個陌生的女人立在門簾後靜靜打量我們,我掀開門簾進了小店,只見很小的店裡放著四張干淨的條桌,條桌上鋪著白綠細格的桌布,小店中間生著一個烤火爐,異常干淨整潔,店主人沒有說話,只是靜靜微笑著望著我們,我們問是否有酥油茶,她回答有,是自家做的,我們高興的圍著火爐坐下來,讓她先來一碗試試,她轉身進了廚房。廚房和小店間有一扇通透的大窗,可以看見她的一舉一動。只見她點了火,取了一個錚亮的小水壺,放了茶葉,添水後在火上燒著,然後取出干淨的碗,往裡添著配料,我問她,說是:冰糖,自家炒制的青稞面,還有酥油,不一會,水開了,她把碗放在我的面前,說加煮好的馬茶(是這個讀音,不知是否是這兩個字)即可。我提起水壺,把沸騰的馬茶衝入碗內,淺黃溫潤的酥油融化了,用小勺細細攪拌,有微香慢慢升起,遞碗給朋友,嘗後他說好喝,讓我們試試,我不習慣那種味道,拒絕了他的盛情。
趁他喝酥油茶的時間,我細細的打量起女人來:黑色鏤空花的頭巾包裹著面容姣好的臉龐,只露出眉毛以下的臉來,淡淡細長的眉毛下一雙水汪汪的黑眼睛,安靜祥和,白皙的皮膚,挺直的鼻梁,三十多歲的年紀,給人一種從心裡溢出的平靜,端莊來,幾位同伴相互交換了一下眼神,同時悄悄說,漂亮!
四點鐘的光景,太陽已經落山,天慢慢黑了,高原的傍晚寒冷異常。
烤著火爐,喝著馬茶,吹著家長裡短,回味旅途的美景,體驗旅行中愉快的心境,我們硬是把這個小店坐出了星級酒店咖啡廳的感覺。
體貼的女人替我們開了燈,我要求她關了,我們就喜歡在爐火邊這種溫暖,溫馨,愜意的感覺。
六點過,我們依然舍不得離開這裡,請女人做了鮮牛雜湯,涼拌牛肉,還有一大碗放了洋蔥,青椒絲,牛肉雜醬的燴面皮。味道就是家裡的感覺,清淡,熟悉,沒有刺激,但是很爽口,很舒適。
依依不舍起身離開小店,問小店名字,店主說就是甘肅。
出了小巷,看見巷口就是松藩劉一手火鍋城。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