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過境----加德滿都(Kathmandu)尼泊爾王國(The Kingdom of Nepal) 人口:2600萬,面積:14萬平方公裡,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中段的南麓;尼泊爾語為國語,上層社會通用英語。主要信奉印度教。世界十大高山中有八座位於其國境內或國境線上,故被稱譽為“喜馬拉雅山王國”。受印度洋季風影響明顯,氣候差異很大。狹長形的國土,地勢變化萬千,從北邊的世界屋脊,到南部接近海平面的谷地平原,急劇遞降造成了多姿多彩的自然美景。 走出國門 自進藏以來,哪天不是起早貪黑,夜半三更才入睡,一大早又要趕路。今天不需要了,大家睡到自然醒才起床。樟木口岸9點半才上班。開始過關了,要過三道卡:邊防管人驗證件、海關管物驗行李、檢疫例行填表。離邊境線的友誼橋還有8公裡,扎西熱心地送我們去,在橋邊要分手了,大家與這個訥言的藏族司機合影留念。盡管他的車費很貴且一分也不能少,但還是很感謝他高超的車技,慶幸汽車沒有出過任何故障。我還托他幫我到本地郵局寄幾張明信片。 中尼邊界在河谷兩側,河上的水泥橋叫友誼橋。給士兵驗過證件,我們就算出國了。第一次走著跨過國境線,在橋另一邊,有幾間很普通的平房,就是尼國的入境處。從此只能用英語溝通交流了,我有些緊張,不知該干些什麼,麗已經開始與圍上來的車夫討價還價。得,入境手續的事自然落在我身上了,跟著別人在櫃台邊取了表格,猛然看上全是英語單詞。頭腦有點發慒,東張西望想尋求援助,卻發現與旁邊的中國女子填的表格不一樣。趕忙請教,原來我拿的是落地簽證表,我們已有簽證,只要填張小的入境表即可。這小表格要向工作人員索取,那家伙伸出兩根手指,用中文說“兩百”,啊,不是沒有費用嗎?噢,果然如攻略所說,他們借著幫你填表索賄。我一急,居然大聲說:“No need!!” 現在想想還覺得好笑,這就是我突擊40天後用英語說的第一句話嗎?真丟人啊!好在我堅決的表情,對方也明白了,無奈地拋出四張表格給我。嗑嗑絆絆剛填好,過來兩個中國人來請教,看來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 掉進時空隧道 麗也談好了去加德滿都的車資,湊了六個人乘一輛小豐田改裝車3000盧比。尼泊爾交通是左行道,剛開始看著對面的車總感覺要撞上來。我們穿過了喜馬拉雅---世界上最高的山脈,行走在她的南麓,繼續在峽谷裡下降。從海拔2300米直奔加德滿都的海拔900米。山南山北大不一樣,山北的西藏蒼茫荒涼,山南郁郁蔥蔥,一派亞熱帶風光。我心裡很是嫉妒,覺得上帝不公平,同一座山,咋給俺們的就那麼差,給他們就這麼好。盡管這樣,他們也沒端住這好福氣,尼泊爾很落後。我們就像掉進了時空隧道,空間上從海拔五千米下降了四千米;時間上,尼泊爾落後的經濟和緩慢的生活節奏,仿佛退回到20多年前的中國。心情心態都要調整才能適應,就像練瑜伽,放慢,放慢,再放慢…… 崎嶇的山路上,卡車和大巴的車廂都被塗飾的花花綠綠的。大巴車頂上坐滿了人,我不禁為他們的安全擔心,難道從沒人掉來嗎?山谷裡的梯田是尼國特有的風景,高山之國,也是想著法子向土地要糧食。以前我頭腦裡的定式,只有大寨人為了防洪搞澇才發明了梯田的耕種方式,極左路線真是害人吶。
加都的THAML區 尼國的人民懶懶散散,連動物也是。進入加德滿都市郊,常看見路中央臥著一條黑牛,那牛神態自得,來往的車輛左右避讓卻沒人去管。城裡幾乎沒有一幢高樓。泰米爾區THAMEL位於加都老城,類似於麗江的古城,自由行游客都選擇住在這裡。窄窄的街巷橫豎交錯,四通八達,密布了各色旅館(GUEST HOUSE)、餐廳、旅行社、酒吧、店鋪。街上來來往往的各國游客,個個都是悠閑懶散。我們一入街口,就跟來一個本地人叫Rabi 幫我們推薦旅館,比較後選擇了一家,500盧比/雙床(彙率:人民帀:盧比=1:8.5)。然後在頂層的平台上,我們與Babe開始比手劃腳地談明天去博卡拉租車的事情。畫圖,啞語,查詞典,什麼招兒都用上了,總算搞定。加都到博卡拉約200公裡, 10座的車4500盧比。 突然聽到樓下響起奏樂聲。我問Rabi這是干嘛?他說有人結婚。探頭往下看,樓下的巷子裡擠滿了人,難得一見的景像。我操起相機就衝下樓,花車是輛普桑車,點綴了紅色黃色的鮮花。新娘穿著紅色的紗麗,新郎背著她圍著車轉了三圈後,捧進後車座。然後男長輩和女長輩探進去不知行什麼禮,媽媽紅著眼睛出來,周圍幾個女眷也跟著抹眼淚,這是幸福的淚離別的淚。跟我們的風土人情很相似,親眷們跟在緩緩的車不知去了哪裡。因為參加婚禮,很多女人穿著漂亮精美的紗麗讓我大開眼界。 喜馬拉雅南北行12----博卡拉發呆、費瓦湖日落整個旅行期間,每天上午都是按照前一天確定的行程及交通途徑,踏上征程。 扔掉手表 自打進了尼泊爾以後,幾乎可以把手表丟掉了。無論是發車,中途下車,或是點菜吃飯,永遠沒有人催你。尼泊爾的時差與中國差2小時15分鐘,跟Rabi確定9點出發,相當於國內的近12點了,當我們背著行囊集中於Montana’s Guest House的前廳時,Rabi像沒事人一樣跟我們打招呼,問他車什麼時候到?他說,不急,你們先去吃早飯。等上了車,又沒有理由地在泰米爾的街區轉悠。在一所小學門口,他指著剛進去的小孩說,那是他的女兒,並下車把女兒帶過來給我們看。小女孩六七歲漂亮得像個洋娃娃,我們帶來的鉛筆又派上了用場,麗還把包裡原本自己女兒的發飾送給小姑娘。送走了小姑娘,跟Rabi告別,我們才算真正上路。 加都市區的路,好像沒有紅綠燈,車輛自由行走,慢慢悠悠,且走且停。路邊不斷走過上學的孩子們,學生們穿著淺藍色的校服,女孩都梳著吊辮,統一扎著紅色的蝴蝶結。街角路邊是攤販隨意堆集的蔬菜水果、供奉的花串。真看不出加德滿都是一國之都。 陷入醉氧 當汽車再次駛上山國尼泊爾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時。山谷或寬或窄,我們又看到了開著艷麗花朵的樹木,香蕉林,芒果樹等熱帶植物,以及特有的梯田風光。兩天來速降4000米的身體開始進入醉氧狀態。所謂醉氧就是,當人體對高原缺氧環境產生了一定的生理性適應後,從高原來到平原地帶,又會產生從缺氧環境到富氧環境的變化。最為典型的症狀就是暈睡,四個人在車上睡的死去活來,渾身發軟,四肢無力,被顛得東倒西歪。一直到下午五點進入博卡拉才醒過神兒。 爛在博卡拉 博卡拉位於尼泊爾中部,喜馬拉雅山南麓,距加都200公裡的著名風景地,海拔僅800米。四面環山,北面的安娜普納山脈終年積雪,雄偉壯觀。那高聳入雲的三角形魚尾峰(Fish Tail),與在西藏看珠峰的感覺不一樣。西藏是一種海拔的高度,相對高差也就3000多米。而眼前8000米高度的雪山,是要你完全仰起頭的絕對高度。它突兀在你的眼前,是震撼,也是夢幻。而著名的費瓦湖位於市中心的南側,寧靜秀麗。靠湖邊是一條望不到頭的湖畔路,兩側旅館,餐館,酒吧,店鋪,但是沒有加都泰米爾的店鋪密集。加德滿都以人文景觀為主,博卡拉卻以自然景觀為重。這兩個地方都是上個世紀60年代歐洲嬉皮們的首選之地。 我們選擇了臨湖的客棧,叫hotel peace plaza ,三層樓約六七間房。不誠實的老板,400R$的雙人間賣我們650 R$,好在房子清爽干淨,三樓的大露台正對著夕陽下的費瓦湖。 在博卡拉發呆,是現代人逃離緊張逃離壓抑的一種奢侈享受。無所事事,漫不經心,懶懶散散,在街邊小店裡慢慢啜飲新鮮的榨果汁;或者在餐館坐幾個小時,吃那頓不知是早飯還是午飯,或者晚飯還是夜宵。從游人衣著可以看出在此地逗留的時間,著各式旅游服飾且四處張望者,新來頂多兩三天;如果步履匆匆背著大包的,那是剛剛行山歸來找旅館的人;著各式本地服飾且目光呆滯者,至少呆了十幾天甚至一個月以上,他們已融入到本地的生活節奏中了。 我們衝完澡,換上涼爽的夏裝,踱著方步,上街開始有一搭無一搭的閑逛。溜達到湖邊的草坪上,欣賞費瓦湖美麗的晚霞。此時費瓦湖美的像夢境,湖對面是多層次的山巒,火紅的夕陽透過天上的雲彩,將湖水打成金色的碎片。湖中還有小漁船在收工,湖邊一排藍色的游船,漸漸變成剪影,草坪上的孩子們在玩耍追逐,更襯托出湖水的寧靜。

(戰爭的痕跡隨處可見)

(長途車頂上坐車多危險)

(街頭紗麗)

(漂亮的婚車)

(打手勢加查字典談車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