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照片見http://picasaweb.google.com/happyao
年關將至,忽然發現年假一天都沒有休過。白白浪費這幾天的假期當然是不舍得的,於是在朋友的慫恿下,在鼎鼎大名的兵馬俑的誘惑下,決定去古城西安。
功課自然是要做足的。我找到兩個很不錯的網站:陝西旅游資料網http://www.xtour.cn/ 和西安公交網 http://www.xbus.cn/ 。這兩個網站互有交叉連接,資料翔實,對我這次的自由行幫助很大。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我提前一個月定好了三折的來回機票,以及四晚的“七天連鎖”西安南門的住宿。當我坐在辦公室裡點擊鼠標的時候,心早就迫不及待的飛出去了。
D1:
12月7日,我飽飽的睡個懶覺(其實只不過八點多起來的,但和平時上班的衝鋒陷陣比起來,彌足珍貴啊),11點趕到浦東機場,等待12點起飛的海航航班。照例,晚點。正自我安慰也許又被中國民航“潛規則”了一把,但又想到就在前一天網上居然還能定到二折的機票,我辛苦提早一個月交錢也只有三折,這氣就不打一處來。在飛機上,海航向每位乘客贈送彩票一張,也許是廣東那邊博彩太甚的緣故,航空公司也順應民心借此招攬乘客。當然,全飛機沒人中獎。過了一會,空姐又過來散發“常旅申請表”,以哀求的目光希望幫個忙,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就被我鄰座一口回絕。我聯想到整個中國民航業打包都不敵一個新加坡航空的悲慘事實,所謂各家航空公司的“常旅”也空有其名吧。
終於,下午三點半,飛機平穩的降落在鹹陽機場。依據攻略,乘上了機場一線的巴士。果然如網上所言,票價26元,比原先漲了一塊。面值25元的車票上,一個藍色的長形章將這一塊錢歸結為“燃油附加費”。不過售票員服務很到位,簡單介紹過後,拿著地圖挨個詢問每位乘客是否清楚下車後該怎麼走。
差不多一個小時,機場一線將我們送到美倫酒店。下車,抬頭即見鐘樓。但我還是先去了酒店,放下行李,再回到了市中心。鐘樓底座四方,上面三層雕梁畫棟。等我折回的時候天色已暗,鐘樓的夜景燈光已經開啟,在泛光照明下,被車流圍繞孤島般的鐘樓更顯古樸和略有神秘的寧靜。從南大街的地道入口下去,我在這迷宮一樣的地道中繞來繞去終於找到了鐘樓的入口,走進一看無奈已經關門下班,登高一望的想法只好作罷。從地道出來,不遠處,在巨大金黃色的M後面,我看到了鼓樓。鼓樓方方正正的,和鐘樓形態上大致相當。穿過鼓樓,便是大名遠揚的回民街。招呼聲不絕於耳,我也忍不住了。我吃了羊肉串、牛肉串、韭菜餅、鏡糕、粉蒸肉、酸梅湯等等,果然是小吃的天堂啊。據說回民街一帶是由古時候絲綢之路過來的西域商人聚居形成的,從而有了獨特的文化,以小吃為甚。許多回民從生到死都沒有離開過這個地方,這是他們的全部世界。大快朵頤後,我乘公交車來到大雁塔廣場,正巧趕上八點的音樂噴泉。水柱很高,音樂律動,人群很high。然後我繞著大雁塔轉了一圈,玄奘的雕塑下,一大群人正跳著健美操,之後我回到了酒店。

(鐘樓)
D2:兵馬俑
沒有催促,自然醒的感覺就是好。在酒店附近的小店裡面吃了兩個餡餅,我坐公交車來到了火車站。老遠就看到一排大巴停著,走近一看,果然都是“陝西省旅游公交專線”。踏上一輛久負盛名的“游5(306)”,目標直指兵馬俑。網上凡是提及這條專線車,必稱“綠皮”,還有抱怨車況太差,木質座椅。我發現有些車的確是“綠皮”,但是有些不是,而且都是空調旅游大巴,乘坐舒適。游5主要經過華清池、秦始皇陵以及一些人造景點,終點站是兵馬俑(6塊)。經過網上的了解,我決定只去兵馬俑。車快到秦始皇陵的時候,一個自稱“志願者”的女孩子跳了出來,反復說秦始皇陵是世界遺產,門票便宜,免費講解,聽了講解到兵馬俑就不必再請講解了雲雲。在她的再三鼓動下,許多人都下了車,我是不為所動:一個沒挖的土包有什麼好看的。車到終點,車上只有三個人。汗!
停車場距離博物館大門好遠。終於,走到“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正門。正在納悶這歪歪扭扭的幾個字是誰寫的,定睛一看,原來是葉元帥寫的,那咱就沒的說了。淡季門票65塊,類似地鐵磁卡的一張。入門後的電瓶車根本就不值得乘,沒幾步就走到了。
兵馬俑共有三個坑,一個陳列廳和一個360度環形電影院。我去的時候,二號坑正在整修,沒有開放。一號坑是最大的一個坑,氣勢恢宏。整個大廳沒有一個柱子,內部看和我們同濟的大禮堂一模一樣。前面幾排都是經過修復的兵馬俑,整齊的再現了當時埋葬的情形。後面則依舊是挖掘出來的樣子,陶俑都呈碎片狀。由於當年都是工匠互相臨摹,所以沒有兩個陶俑是一樣的,千人千面。三號坑很小,呈甲字形。左半部分依據陶俑的服飾認定是指揮部,作戰議事的地方;右半部分依據出土的鹿角、龜背認定是占蔔祈神的地方;中間有四匹陶馬,是車馬廳。然後我來到陳列廳,二號坑的展品搬到這裡展出。有三個陶俑單獨展出:將軍俑,大胡子和特別的魚鱗鎧甲;立射俑和跪射俑。三個陶俑都栩栩如生。轉到另一個展廳,兩駕銅車馬映入眼簾。每駕銅車馬都有上千個零件以及復雜的焊接工藝,秦人的技藝水平著實讓人驚嘆。走出陳列廳,還有環形電影可看(要不是我事先看過攻略,隱約記得有個電影什麼的,否則肯定錯過)。電影大概拍於八十年代,全長約二十分鐘,一遍中文一遍英文循環播放,講述兵馬俑的建造歷史,是很好的參觀兵馬俑的總結。
我依依不舍的離開了博物館,我一共在兵馬俑博物館呆了近四個小時,前前後後蹭聽了“無數”導游的講解,我覺得兵馬俑絕對是值得花時間慢慢看的,人流如織也印證了這一點。我回來後有朋友問讓拍照否,反正我去的時候不管哪裡隨便拍,只要你不要跳下坑“親密接觸”就可以了,呵呵。不過陳列廳裡面居然也沒人管,游客的閃光燈不停的向陶俑和銅車馬上打,不知道對這些文物有沒有影響。
出了門,馬上許多小販圍上來兜售,想著網上說“只要拿的動的最多五塊”,就對這些粗制濫造的東西沒了興趣。又是走了很長的路,來到游5下車的地方,一輛9xx招呼我們也回火車站,但好像不走高速,就沒有上。6塊錢,綠皮的游5又送我回火車站。

跪射俑

銅車馬
D2:法門寺
依據網上的說法,除了去兵馬俑的游5是隨到隨開之外,其他線路每天都只有一班,坐滿發車。於是我7點就到了火車站廣場,坐上了去法門寺的游2。問司機什麼時候發車,答坐滿發車。結果到8點40,大概司機也沒什麼耐心了,車子還算快滿了,我們終於發車了。發車時,我們旁邊一輛車也是游2,還沒開,不過先到乾陵再去法門寺,想想網上說乾陵也沒怎麼開發就算了。
票價單程25,來回就是50,售票員會給你一打二元的票。回程的車最晚好像是下午三點。司機的CD中放的是梁靜茹的精選,外面霧大能見度很差,一個人在異鄉安靜的車廂中聽到如此柔軟的聲線,聯想起今年的種種,眼眶竟也些許濕潤起來。
兩個小時後,我來到法門寺。正對面是法門寺的正門(淡季28元),左邊是法門寺博物館(淡季30元)。法門寺之所以出名,是由於在1987年重建寶塔時,在塔基發現了唐代的佛教地宮。在地宮裡發現了傳說的釋迦牟尼的手指骨舍利,以及上千件唐代珍寶。這些珍寶就放在博物館裡面展示,而舍利在法門寺供奉。我先去了博物館。果然,各式各樣的金銀御用日常用品讓我大開眼界。在最裡面的陳列館,我見到了據稱最高等制、只能由釋迦牟尼才能持的“四股三環”的法杖;如同套娃一般,供放佛骨和迎骨的盒子;小巧精美的捧真身菩薩。
流連忘返了三個小時後,我出了博物館的門,正式踏入“主題”法門寺。老實說,就這個寺廟本身來說很小,遠沒有唐代的恢宏氣魄了。在法門寺的塔下,有地宮的入口,走下去可以看到狹小的地道和地宮的四扇石門。據說,當年皇帝就是要趴著爬入地道的盡頭,將佛祖的舍利請出供奉。在門口旁邊分別供奉著地宮發現的三個迎骨和佛骨,不斷有香客對佛骨頂禮膜拜。臨出寺門,看到了網上盛傳的“您是第七位了”的展板,會心一笑。旁邊還有塊展板顯示“佛指之光”和“琉璃體”的圖片,若你同我一樣粗通攝影,其中究竟一看便知。
出門衝出兜售紀念品的重圍,右轉回到游2的車上已是兩點半,終於坐下歇歇干啃面包。法門寺這個地方基本上沒有什麼相關的旅游開發,所在地就是一個普通的小鄉鎮,好像附近也沒有什麼飯店之類的,如果要去,要准備好干糧。
終於,沒有像我早上來的時候苦等一個多小時,大概半小時後,開車了。車子上放起《武林外傳》,一車人都哈哈大笑。顛簸了兩個小時回到了火車站,天色已暗,交通堵塞。
D3:漢陽陵 碑林
睡飽起床,從南門走到書院門。一大清早書院門的商鋪還沒開門,路上也沒有什麼人。路過碑林,我尋找著游4的站頭。與前兩天的旅游專線不同,游4是經過市內的公交線路,從南面的大唐芙蓉苑開到北郊的漢陽陵。在一位大娘的指點下,我終於找到了車站。原來這個站只有游4一條線路停靠,與其他停靠三十多條線路的車站差距太大,怪不得我沒有發現。
等了半個小時,一輛打著游4的中巴姍姍而來。坐到底,漢陽陵,5塊。漢陽陵是漢景帝劉啟及其皇後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目前只是對從葬坑進行了挖掘。下車,對面就是“考古陳列館”,買票進入。漢陽陵博物苑(淡季55元),幻影成像(10元)。陳列館是傳統的博物館形制,玻璃的另一邊各色文物依次排列。漢陽陵最出名的是“裸體俑”,每個大概半米高,有男有女,瘦瘦高高,由於年代久遠,木質的胳膊和布質的衣服都已經腐爛不見,所以陶俑呈裸體狀。在鐘樓的地道中的漢陽陵廣告中,將這些陶俑稱為“東方維納斯”,強調“裸體”兩字,我很是反感。
參觀完陳列館,由於游客稀少,景點的巴士停開,我只得步行來到高速公路另一邊的地下博物館。很多人都說這是他們看過的最先進的博物館,我覺得此言不虛。整個博物館就是在考古現場上建造的。進門,燈光昏暗,腳踏在透明的玻璃上,玻璃的下方就是挖出來的坑道,各種陪葬文物原樣躺在坑道裡。這種真實感、這種距離的壓迫感與文物的千年的歷史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這麼近,但卻是那麼遠。在博物館裡還有“幻影成像”看,約二十分鐘,活動的立體的感覺很奇特,值得一看。
另外進入博物館的時候,工作人員會給你一副鞋套,以保證內部清潔。回來後看到一篇老外的文章,說他自己從來沒有用過鞋套,所以一開始以為這是洗澡的浴帽,但問題是自己只有一個腦袋,每人發兩個不是還多余一個嗎?哈哈。
老樣子游4原路返回,回到西安碑林博物館,門票30。碑林兩字是林則徐被折扁路經西安所提,大概由於憤憤不平,碑字少了一撇。總共三千多塊石碑,其中不乏名家大家之作。由於我才疏學淺,不通書法,就跟著其他旅游團的導游,聽了聽幾塊石碑的趣聞軼事就回來了。

漢陽陵地下博物館
D4:陝西歷史博物館 大雁塔
起床,打包,這是我在西安的最後一天了。
天不好,下著雨。我慕名前往陝西歷史博物館,由於大廳在整修,所有展品都在四周的展館展出,全年都是淡季的票價35元。老實說,經過前幾天的參觀,我已經看夠了出土文物,提不起興趣來。整個博物館顯得有點破舊,靜態的展覽也沒有什麼特色。我一個人在空蕩蕩的展廳徘徊,就沒有見到過有別的游客。沒有導游的解說可以蹭,這些文物即使再珍貴,但似乎都蒙上了土,全都是黃黃的,怎麼看也看不出什麼名堂。
我撐著傘,從博物館出來,慢慢晃到大雁塔廣場,再走到雁塔寺。原本不想進去的,因為覺得沒有什麼值得看的。但轉眼看到25元的淡季票價,好像不是很貴,於是還是進去轉轉吧。雁塔寺實際名為大慈恩寺,是唐高宗為太子時追念其母而建,後請西域歸來的玄奘當主持。玄奘在這裡翻譯修研他從印度請回的佛學經典,直至圓寂。上大雁塔需要另外買門票,本來就沒打算來,再加上下雨,所以沒有上。總體來說,整個寺名氣大於實質。
回到鐘樓,美倫賓館的機場班車尚早。我坐在開元廣場二樓的麥當勞,透著落地玻璃看著窗外。眼前的鐘樓已經被繁忙的車流圍成孤島,南大街北大街車流人流川流不息,右後方的建設工地塔吊高聳,左邊在一排霓虹燈架的後面,鼓樓依稀可見。一個女孩衣著時髦,從我面前反射著麥當勞燈光的玻璃後匆匆走過。古典與現代就這樣看似突兀的共存在一個平面上。鐘樓就這樣在一個熱鬧的地方,平靜的看著千年的古城慢慢的現代化。西安的城牆倔強的憑一己之力試圖將城市圍在他的裡面,但城牆外早已悄無聲息的繁華起來。

甩開美倫賓館門口的黑車司機,其實賓館裡面有一個小小的候車室,有電視打法無聊。依舊26元,班車送我到機場。依舊,飛機晚點,大概約兩個小時,而這次是上航,要在機場賓館過夜的心我都准備好了。第二天,我依舊要上班。
“西安不是輕易可以寫的。”余秋雨這樣說。
後記:
西安的公交真是便宜,除了少數的空調車,基本上都只要一塊,據說若是用交通卡還要便宜。坐慣上海兩塊錢的公交車,感覺西安的公交車就像不要錢似的。公交站頭比較嚇人。一個燈箱狀的站牌上有8條公交線,而一個站頭可以有4個這樣的燈箱,也就是32條公交線公用一個站頭,車輛進站人潮隨之前呼後擁,有點恐怖。
臨去前,有朋友說西安治安不好,火車站附近更是混亂。我感覺還好。在鐘樓這邊人流很大,我把雙肩包背在胸前,但是轉了半天,沒看到有人是這樣背的,後來我也就直接背在身上。
我在西安的幾天,天都是霧蒙蒙的,能見度很差。不知道是環境污染還是天氣本來就這樣。本來打算用一天當天返回去一次華山,天太差了就沒去,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