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藝術之都,我終於來了! 都說法國人高傲,對於英文不屑一顧,剛剛抵達戴高樂機場,我就深深體會到了這一點。堂堂一個首都機場,英文的指示牌居然少之又少,幾乎全部都是僅用法文書寫,領悟力稍差一點的人,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然而邏輯推理太多也不行,因為指示牌雖多,卻沒有指示方向的箭頭,比如每隔十米左右就有一塊牌子列出了這個terminal的所有服務,諸如出租車、問詢處、火車站之類,卻沒有任何箭頭告訴你是往左走還是往右走,完全就是不合邏輯。後來跟在法國住了幾個月的朋友見了面才知道,這就是法國人做事的風格:如果有件事可以做,也可以不做,那麼法國人是絕對選擇不做的,就算做,多半也不太靠譜。所以朋友感慨,法國,尤其是巴黎,是文科生的天堂,理科生的地獄。 在巴黎迷宮一般的地鐵系統轉來轉去,終於找到了住的酒店,總算交通還算方便。放下行李就趕著出門,因為要在天黑之前把幾個大的景點都轉一圈。(現在的巴黎下午5點半就天黑了) 首先搭地鐵去最遠的凱旋門。如果說歐洲是“條條大路通羅馬”,那麼巴黎就是“條條大路通凱旋門”。圍繞著這座巴黎的標志性建築物,十二條大大小小的道路呈輻射狀通向巴黎的大街小巷。據說晚上的凱旋門燈火輝煌,最是壯觀,可惜我們沒有時間等到那個時候,拍了幾張“到此一游”的照片,就沿著法國華人口中的“香街”,也就是香榭麗舍大道一路前行。說到“香街”這個名字,總讓我覺得十分香艷,但這條世界聞名的大街,也不過就是名店處處,倒也沒有什麼特別的,除了肆無忌憚、橫衝直撞的鴿群之外。 一路走到協和廣場,朋友一邊給我解說,這個廣場如何凸顯出法國人在建築方面的大氣。巨大的廣場,加上雕像、噴泉、方尖碑,基本上就是專門為了顯示法國的強大而建。說到方尖碑,讓我很不恥法國人:把埃及的古物據為己有,還立在首都中心的廣場上,臉皮真是比城牆拐角還要厚三寸。 繼續往前走,經過亞歷山大三世橋,對面就是金碧輝煌的榮軍院了。從橋上看它的全貌已經覺得氣勢很大,走到近前細看主體建築,覺得也必須要有這樣的規模,才配得上一代梟雄拿破侖。可惜我們到得太晚,主館已經閉館,沒辦法看到裡面停放的拿破侖和幾位愛將的靈柩以及其他拿破侖的遺物。 第一天的最後一站是法國的標志--艾菲爾鐵塔。到達鐵塔下已經是薄暮時分,買了張票爬上一層,累得我咬牙切齒地下定決心回去一定要鍛煉身體。再往上就要坐電梯了,越坐越高,最後終於到達頂層,繞塔一周,大驚小怪地在地面上那些黃豆大小的建築物中尋找剛才到訪過的幾個,以及明天計劃要去的幾個。最後不可免俗地從鐵塔上的郵局寄了張明信片,在紀念品商店買了幾樣東西。 晚上朋友帶我去事先打聽好的一家湖南餐館吃家鄉菜。味道還算地道,價錢也不貴,難怪沒有訂座就別想有位子。最後還跟老板娘用長沙話聊了幾句,真是在新加坡也感受不到的家鄉風味,想不到在巴黎趕上了。 第二天起了個大早,直奔蒙馬特高地。這裡曾經是巴黎的革命中心,現在則是自由藝術家的天堂。山頂的聖心堂冰肌玉骨,美輪美奐,映照在朝暉下,說不出的聖潔美麗。那天早上正好有一班老爺車發燒友開著自己的愛車到聖心堂門口顯擺,順便又開了把眼界。 盧浮宮是最近巴黎旅游的熱點中的熱點,很大程度上要拜《達芬奇密碼》所賜。朋友事先警告我,盧浮宮真要逛起來,兩三天也逛不完,而我卻只有短短的兩三個小時,只能是直奔重點了。三大鎮館之寶(《蒙娜麗莎》、《米羅的維納斯》、《勝利女神》)看下來,再加上沿路走走停停看的一些,不知不覺兩個半小時已經過去了,只能忍痛放棄了三樓的油畫展廳,還有幾件很想看的諸如《岩間聖母》之類的,也只好留待下次了。 盧浮宮廣場上的玻璃金字塔當然也是必拍的,雖然《達芬奇密碼》裡面有人說它是“巴黎臉上的一塊疤”。說真的,我看來看去還是看不明白當年貝聿銘設計它的寓意何在,不過它倒是成為“盧浮宮出入口”的一個很形像的標志。而且我們這次還發現一個竅門:如果從地面的大金字塔入口進入盧浮宮,排隊通過安全檢查得要花半個小時左右,因為幾乎所有的旅游團都是從這個入口進的;但如果坐地鐵到盧浮宮,從地下層進去,只要排幾分鐘的隊買門票就行了,安檢幾乎沒人排隊。 從盧浮宮出來,坐地鐵急奔最後一站--巴黎聖母院。出了地鐵站,順便繞到旁邊的聖禮拜堂去轉了轉,典型的哥特式建築,沒什麼特色,進去的門票幾乎趕上盧浮宮了,於是決定略過,直奔主題。聖母院的正門是歐洲教堂很少見的城門式的入口,高聳的雙塔在雨果筆下成為鐘樓怪人出沒的舞台。正門的浮雕數目龐大,其中不乏一些精品。剛過聖誕節,正門口還有一棵大聖誕樹應節。教堂裡面倒是標准的哥特式風格,深長的正殿直達聖壇,兩側的耳堂每間的彩繪玻璃都五彩斑斕,在我到目前為止去過的所有教堂裡面也是頭一份了。一間一間看過去,不自覺地屏住呼吸,不知是藝術還是宗教使然。最後轉到聖母院的後半部,又是哥特式,不過是法國的哥特式,尖頂和飛扶壁都加入了大量的裝飾性元素,與樸實無華的德國式差別很大。 時光飛逝,兩天的巴黎之行匆匆劃下句點,坐在離開巴黎的飛機上,心中只有一個念頭:Ill be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