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西藏-藏北紀行之二(共十一篇)

作者: 熊之天下

導讀(注: 此游記共11篇,詳細記錄了此行西藏大北線的過程和攻略, 並附有大量寫實照片。由於這裡不方便貼圖,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直接去我的博客看更多的游記。地址 http://***/alanxjp ) (行程路線圖) 4. 詳細行程流水賬 第一天 9.205點起床,坐前天約好的出租車直奔機場,趕8:10的飛機飛往拉薩。由於昨晚沒睡好,在飛機上一直睡到飛機下降。11點左右到拉薩。坐機場大 ...

(注: 此游記共11篇,詳細記錄了此行西藏大北線的過程和攻略, 並附有大量寫實照片。由於這裡不方便貼圖,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直接去我的博客看更多的游記。地址 http://***/alanxjp )

(行程路線圖)


4. 詳細行程流水賬


第一天 9.205點起床,坐前天約好的出租車直奔機場,趕8:10的飛機飛往拉薩。由於昨晚沒睡好,在飛機上一直睡到飛機下降。11點左右到拉薩。坐機場大巴去市區,然後換一個人力三輪去預定好的賽康賓館。賓館不錯是藏式風格,就在北京路上,離布達拉宮和大昭寺很近。

中午隨便在附近的德克士吃東西,然後在對面的超市買點食品飲料等,回賓館休息。因為第一次上西藏,算是比較小心,為了盡量減少高原反應,以適應休息為主。高反:出飛機一瞬間心慌了一下,放慢腳步慢走就好了。吃藥:按照老神醫的建議,吃板藍根,肌肝片,善存,紅景天,葡萄糖,西洋參片。反正就是一大把,也不知道哪個會起作用:)對拉薩的第一印像並不是很好,天空不算藍,甚至有點灰蒙蒙德。第一眼看到布達拉宮也沒有太多震撼的感覺。飯後一個人在布宮廣場徘徊,卻沒有激動和視覺衝擊,也許是重頭戲還在後面,使得布宮顯得黯然。到時有不少游客在廣場上留影,青藏鐵路開通以後,這裡的游人越來越多了。布達拉宮的門票購票證已經被販子炒到500-600。由於國慶期間票太難買,決定先放棄布宮游覽,回來再說吧。第二天 9.21睡懶覺到8:30才起來,感覺不錯。在賓館吃早餐,背上行囊和小奚他們去逛大昭寺。但沒想到大昭寺由於有人太多,散客11:30以後才讓進。只好改道羅布林卡參觀達賴的夏宮。每年藏歷的3-10月達賴同志就會從布宮移駕到這裡行政辦公。裡面很大,共有5個頗章,也就是宮殿。就像內地的皇帝行宮一樣。(羅布林卡大殿)羅布林卡就在拉薩市不遠的地方,所以中午還可以回到賓館休息。我們到亞賓館的DUNYA餐吧吃中飯,休息。(DUNYA餐吧裡面的六字真言)午飯後,小奚他們要休息,我就一個人溜達到小昭寺。中午幾乎沒有什麼游人,在寺廟的大殿,喇嘛們正在頌經,三四十個身穿紅衣的喇嘛相對在大殿正中坐成兩排,口中非常有節奏地念念有詞,身體也隨著頌經左右擺動著。喇嘛們形態各異,有閉目,有左右張望,有面帶微笑,有面無表情,也有偷空挖鼻孔偷懶得。。。信徒們沿著順時針方向繞著大殿轉圈,手中拿著酥油燈,或者油壺挨個給殿內的酥油燈加油,又或者手拿轉經輪邊轉邊走,也有抱著孩子來企福的,用孩子們的頭逐個觸碰四周的佛器和經書卷。被這種虔誠的氛圍感染,我先是站著看,後來干脆找後排的座台坐下,靜靜地看著,聽著,感受著。。。這時候,我才覺得自己真正開始認識西藏,並被西藏文化所觸動。從藏傳佛教的神秘,信徒們的虔誠。這才是西藏。(小昭寺裡面講經的僧侶們)(常年照亮的酥油燈)下午4點去大昭寺。拉薩老城區是指以大昭寺為中心、方圓1平方公裡的古建築群,總占地面積超過兩萬平方米。大昭寺位於拉薩市區的東南部,始建於唐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01年)。後經元、明、清歷代修繕增建,形成今天這樣規模的寵大建築群。大昭寺坐東向西,殿高四層,上覆金頂,輝煌壯觀。具有唐代建築風格,也吸收了尼泊爾和印度的建築藝術特色。先後被稱為“惹剎”、“邏些”等,9世紀改稱“大昭寺”,意為“存放經書的大殿”,清代(公元1644~1911年)又稱其為“伊克昭廟”。它是西藏地區最古老的一座仿唐式漢藏結合木結構建築。大昭寺初建時的只有8間殿堂。15世紀宗喀巴在此創建了喇嘛教格魯派,寺廟的香火日漸繁盛起來。17世紀時五世達賴喇嘛對大昭寺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和修葺,最終形成了占地面積2.51萬平方米的龐大建築群。(金壁輝煌的大昭寺-經堂大殿。請注意屋頂的祥雲) 大昭寺的主要建築為經堂大殿。大殿高4層,建築構件為漢式風格,柱頭和屋檐的裝飾則為典型的藏式風格。大殿的一層供奉有唐代(公元618~904年)文成公主帶入西藏的釋迦牟尼金像。二層供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的塑像。三層為一天井,是一層殿堂的屋頂和天窗。四層正中為4座金頂。佛殿內外和四周的回廊滿繪壁畫,面積達2600余平方米,題材包括佛教、歷史人物和故事。此外,寺內還保存了大量珍貴文物,寺前矗立的“唐蕃會盟碑”,更是漢藏兩族人民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金壁輝煌的大昭寺-金頂)

拉薩布達拉宮和大昭寺(英文名稱:The Potala Palace and the Jokhang Temple Monastery, Lhasa)。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V)(VI),布達拉宮於1994年12月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編號:200-014),後來又加入了拉薩的大昭寺。2001年12月,拉薩的羅布林卡也被補充加入此項世界文化遺產。(金壁輝煌的大昭寺-大殿屋頂一角)(金壁輝煌的大昭寺-雪域獅子)

(金壁輝煌的大昭寺-大殿屋頂裝飾壁畫)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布達拉宮和大昭寺,坐落在拉薩河谷中心海拔3700米的紅色山峰之上,是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務於一體的綜合性建築。它由白宮和紅宮及其附屬建築組成。布達拉宮自公元七世紀起就成為達賴喇嘛的冬宮,像征著西藏佛教和歷代行政統治的中心。優美而又獨具匠心的建築、華美絢麗的裝飾、與天然美景間的和諧融洽,使布達拉宮在歷史和宗教特色之外平添幾分豐采。大昭寺是一組極具特色的佛教建築群。建造於公元18世紀羅布林卡,是達賴喇嘛的夏宮,也是西藏藝術的傑作。這三處地點風景優美,建築創意新穎。加之它們在歷史和宗教上的重要性,構成一幅和諧融入了裝飾藝術之美的驚人勝景。(大昭寺門前磕長頭的人們)(磕長頭-五體投地)(磕長頭-一步一區)(磕長頭-我心向佛)(磕長頭 -也有小孩)(磕長頭-累了歇會:)(磕長頭-中場休息,喝碗酥油茶)(金壁輝煌的大昭寺-轉經的當地人)在大昭寺幾乎呆了一下午。寺裡面12歲的等身釋迦摩尼金身像沒有打動我,卻是在大昭寺三樓坐著曬太陽,看日落讓我真正感受到了大昭寺。當落日柔和的暖色光照在大昭寺金頂和屋檐上,使得大昭寺更顯得金壁輝煌。看著寺門前磕長頭的藏民,香爐裡面繚繞的煙氣,寺廟屋頂飛舞的鴿群,真是有民生祥和,佛光普照的感覺。。。(金壁輝煌的大昭寺-鴿群飛舞的黃昏)(金壁輝煌的大昭寺-屋頂全景) 晚上其他的同伴都來了,只有NANA航班出了點問題,要明天才能到。大家在毛家飯店吃飯。(從大昭寺可以看到布達拉宮)第三天 9.22被《藏地牛皮書》描寫的情景打動,我一大早趁著晨曦初起,同伴還在夢中一個人再赴大昭寺。在沒有游客干擾的情況下,隨著藏民們順時針繞行八角街一周。再入寺中看當地人虔誠的膜拜心中的神靈。這種融合才能真正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氛圍。只可惜我沒有藏民的衣服,和一張黑黝黝的臉,也不會說藏話,要不然也能享受一下1元門票的待遇,隨當地人再游大昭寺:)(門簾)(大昭寺-看藏民喝聖水,洗頭)(大殿門上形態各異的雪域獅子)上午10點和小奚兩口一起去色拉寺游覽。在色拉寺養老院遇到了一群當地的中學生在做義工,和喇嘛們聊天。(色拉寺裡巨石上的佛像)(色拉寺-專心頌經的僧人)排隊參觀馬面金剛的時候的時候遇到一個在陝西讀書的藏族女孩子,給我們介紹了不少寺廟的情況,告訴我們這個神很靈驗。所以我們也排了半個多小時的隊,終於見到了馬面金剛,獻了哈達許願祈福此行順利,家人朋友們平安健康幸福。。。此時的情景不知道為什麼讓我突然想起來2003年的某一天,我在印度南部的某個神山上被朋友強烈邀請去隨成千上萬印度信徒朝拜一個據說非常靈驗的神的情景,當時排隊將近2個小時(還是當地的朋友帶我們直接進了神廟,沒有從山下開始排隊,要不然需要1-2天時間)在一個黑乎乎的山洞裡面,隱隱約約的看了那位神不超過5秒鐘就被人推開,至今也不知道神長得什麼樣子。:)(色拉寺-建築一角)(色拉寺-拉薩到處可以見到的土法太陽能裝置)中午回來在賓館斜對面的一個小餐館吃飯,沙鍋米線。下午小強加入我們一同去哲蚌寺游覽,看喇嘛們辯經。場面的確可觀,有七八百名紅衣喇嘛在山頂的辯經堂齊聚,兩個一組,激烈討論辯經。有意思的是一個盤腿打坐,一個站在對面手舞足蹈,並揮舞佛珠擊掌作勢,也許是在加強力道,試圖用心理戰取得勝利,一時間整個辯經場被喇嘛們的紅色服裝所覆蓋,同時在上空響徹著喇嘛們辯經的聲音,很是壯觀,也很有趣。(哲蚌寺-辯經的喇嘛)我們在裡面徘徊了一個多小時,每個人都拍了上百張照片。不過喇嘛們現在也有了經濟頭腦,要想看可以,但是要想照相,哼哼,交15元!一個也不能少!(哲蚌寺-拍照交費)(哲蚌寺-喇嘛們辯經結束,返回住地)由於哲蚌寺在山上,走走還是很累得,回來居然有點頭痛。加上路上又在布達拉宮停留拍照,太陽大大地厲害,回來很累,先躺下睡了一覺。(哲蚌寺-建築一角)(布達拉宮-倒影)晚上NANA同學來了,大家齊聚,大羅盡地主之宜,請大家在四川會館吃飯,分共收拾東西,准備行程,采購哈達。。。


精選遊記: 阿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