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百態(五):忽聞海上有仙山

作者: 書山府尹

導讀三。忽聞海上有仙山 來菲律賓以後問過一些人,這個國家最好的自然風光在哪裡,多數人建議帕拉灣北部愛妮島附近的巴庫特群島,包括一起追蹤鯨鯊的兩個馬尼拉姑娘。於是四月下旬我從宿霧出發經由帕拉灣首府公主港到了愛妮島,那裡是安排前往巴庫特群島最方便的地方。 巴庫特群島由許多大小島嶼組成,散布在愛妮島西部方圓一百多平方公裡的海面上。如果只有一兩 ...

三。忽聞海上有仙山

來菲律賓以後問過一些人,這個國家最好的自然風光在哪裡,多數人建議帕拉灣北部愛妮島附近的巴庫特群島,包括一起追蹤鯨鯊的兩個馬尼拉姑娘。於是四月下旬我從宿霧出發經由帕拉灣首府公主港到了愛妮島,那裡是安排前往巴庫特群島最方便的地方。

巴庫特群島由許多大小島嶼組成,散布在愛妮島西部方圓一百多平方公裡的海面上。如果只有一兩天時間,最佳選擇是租船快速跳島,訪問盡可能多的群島中的精華;如果有充足的時間,可以選擇逐島細細游玩。除了水下活動以外,可以探洞,可以登山,可以搜索古代墓藏,可以尋訪走獸飛禽,可以泛舟海面,可以露宿沙灘,一句話,有許多絕佳的途徑來領略這個美麗的海上大公園。

巴庫特群島與越南北部下龍灣的地質構造相同,所謂喀斯特地貌,也都同屬海洋景觀,但它的美麗卻遠非下龍灣可比。

觀鯊以後,短短的三個星期內,我從東部旅行到了最西部,這裡已是菲律賓群島最後的邊界。帕拉灣北部正在進入雨季,以陣雨天氣為主。我到達愛妮島後,當天下雨,第三天也下雨,唯獨第二天我出海的那段區間,天氣非常好。出海返回後不到半個小時,開始下雨。

到愛妮島後的當天傍晚,我安排請了一個導游,一個船工,單獨租了一條機動支架木船。自己支配一條船可以增加跳島游覽的靈活性。

第二天早上,又一次乘船出海,萬裡長空之下,海面如同藍色的緞子,光潔華麗。矗立在海面上的山峰島嶼,有的如大漠英豪,粗曠奔放,有的如小家碧玉,嫻雅溫柔。站立船頭手扶桅杆極目遠眺,海風山影,雲氣天光,不像是真實世界,更像是神筆畫圖。

第一站是密尼羅克島的小礁湖。地質學家們說,幾百萬年前小礁湖曾經是個岩洞,以後洞頂坍塌,形成了小礁湖與周邊的獨特地貌。小礁湖的入口開在岩壁上,是個天然的拱形洞。洞口很小船只無法通過,只能游泳進去。拱形洞口上方是蘑菇狀的岩壁,岩壁縫隙內伸展出綠色的樹叢。我戴好浮潛目鏡,與導游一起從船上跳入水中。

浮潛進入小礁湖後,向遠處看,海水呈藍綠色,近處看,海水清澈透明,呈現出保護完好的水下珊瑚床。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熱帶魚,在身邊穿梭往來。小礁湖不深,但湖底並不平坦,隨水位高低不同,湖面顏色也發生變化,從淺松綠色到深松綠色,自各個角度反射著陽光,如同一片片閃耀的寶石。湖內四周岩壁垂直上下,縫隙中間點綴著綠色的植被,偶爾從中傳出婉轉的鳥啼聲。

與小礁湖名稱對應,自然是有個大礁湖,這是我們下一個目的地。大礁湖也在密尼羅克島,位於錯綜復雜迷宮一樣的島群中間。大礁湖入口處兩側,是高高對稱的山體,很像是莊嚴的堡壘,拱衛著這件大自然的瑰寶。大礁湖比小礁湖要大許多倍,湖水呈相同的特征,顏色隨水深與陽光角度,一日千變,秀美異常。可以在大礁湖內行船,也可以潛水游泳,據說如果運氣好的話,在深水區還有機會遇到海龜。

巴庫特群島的一個非常獨特之處是,絕大多數島嶼都擁有自己的天然沙灘。沙灘一般面積都不大,顏色純白,嵌入在碧水奇峰之內,剛好是絕美畫面上的一點清純。船行群島之間,古樹怪石,波光瀲艷,配上點點白沙灘,堪稱海洋無限風光的極佳組合。

世上有許多美麗難以用文字准確表達,巴庫特群島是其中的一個。

幾度沙灘幾度潛水之後,我們來到塞米蘇島。又一個極好的浮潛場所,海水的清晰度甚至超過了大小礁湖。我在海中浮潛一段時間,回到岸上。不見導游與船工,他們正在准備午飯,岩石後面飄出一縷炊煙。島上只有我們三個人。

我走到沙灘上一株棕櫚樹下盤膝坐好,捧起細細的白沙,把雙腿埋在裡面。清徹的藍天上,飄浮著朵朵白雲,身前身後,幾只蝴蝶正飛來飛去,崖邊樹叢裡,傳來了婉轉清脆的鳥啼,時間似乎凝固了。

我閉上眼睛,有些神游物外,只覺得朦朧之中,生活的紛擾變得那樣的遙遠,身邊的世界變得無比的安寧。我沒有學習過佛門的入定,棕櫚樹也不是菩提樹,但在這個遠離人間喧囂的方外海島上,我突然有了參禪的願望。

回顧所有的旅行經歷,我覺得最難忘記的,是心中獲得了自我寧靜的那些個片刻,我覺得那樣的片刻是我生命中非常珍貴的部分。人生幾十年,只有在那樣的時候,我才能細心的去體會平時不會顧及的東西,我才會覺得心靈中出現了新的默契,精神上獲得了新的提升。而心中獲得自我寧靜的必要前提,對於如我一樣的,還沒有領悟到人生真諦的人來說,是環境的優雅與大自然的和諧。

這正是我此刻的感覺。

我想起了許多年前的往事。飯後茶余閑談,父親曾給我解釋過佛學中的一些道理。記得當時使我非常困惑的是,佛學的精髓與長時期來我所見到的佛教的實踐,似乎是完全的背道而馳。父親早已作古,在他的晚年,我們很少再有深談的機會。我不知道他自己的悟性達到了什麼程度,他離去得很平靜。歲月如梭,我自己年事日長,知道的事情也更多了些,對父親當年所解釋的道理,逐漸有了比較成熟的理解。我不是佛門弟子,但在心靜如水的時刻,常會悟及佛學教導之博大精深。

佛門裡講究六根清靜,重要的是心的清靜。如何尋求心的清靜?人的一生中,最難接受的事情是自我,對於自我透徹的理解與完全的容納。與外部世界和諧的前提首先是要與自己和諧,一旦在心中建立了自身的和諧,你就走到了成佛的路上。雖然許多事情說來容易做來難,思維過程與困難之間並不衝突,過程有一天會帶來心理屏障的突破。

佛祖釋加牟尼涅盤之後,回眸人間,贊世上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嘆世人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其後佛法傳播四海,衍生出不同流派,全世界的佛門弟子,已經是數以億計。但如果重溫佛祖的教導,今日眾多本應弘揚佛法的寺院道場,似乎仍全是為了迎合世俗貪欲,正應了“妄想執著”四字。

“妄想執著”,它使得中國大陸許多佛家清靜之地,蛻化成了令人厭惡的騙錢機器。

我沒有去過台灣,但台灣的佛教實踐,聽說很有些不同。曾有人拿了一個准備在自家正廳中央懸掛的條幅,請台灣佛光山的星雲大師在上面題字。星雲大師略加思索,筆走龍蛇,在條幅上寫了三個大字:“我是佛”。求字的那個人嚇得目瞪口呆,此條幅懸在家中,那還得了?星雲大師告訴他,這幾個字所代表的,正是佛學的根本。

究其根本,佛學本是一種無神信仰。佛祖大徹大悟之後,在幾十年余生中,奔波傳道,以智慧啟迪世人。佛祖不是神,也不想至高無上,他是智慧者,是哲學家,是世人的好老師。老師不能永遠與學生在一起,因而最好的老師,總是傳授學生學習的方法,這些方法,才是佛學的精髓。我是佛,你也可以是佛,關鍵在於自身的升華,徹底的覺悟。佛祖不會幫助你榮華富貴,他只是為你指明通向覺悟的道路。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船工從岩石後面冒出來,召喚我,午餐准備好了,我從暇想中驚醒,回到了現時之中。海灘上還是那樣寧靜,還是只有我們三個人。身邊,白沙與綠嶺相連,遠方,春水共長天一色。

巴庫特群島是一個我不會忘記的地方。

午餐是米飯加烤魚,我的兩個同伴都是不到20歲的男孩兒,廚藝不精,飯煮糊了魚也烤過了火。兩個人很不好意思,我告訴他們沒關系,燒烤過頭的食物自有其特殊風味。

說起巴庫特群島,人們首先想到的總是大小礁湖。如同我剛剛描述的,我也同樣驚嘆它們的美麗。然而,旅游中真正的樂趣在於發現,發現那些提前沒有心理准備,或者沒有抱很高期待,但留下深刻印像的地方。在訪問的六個島嶼中,有一個美麗絕對不亞於大小礁湖,名字叫做“秘密海灘”的世外天地,它給了我最意外的收獲。

那是在10公裡之外的馬提羅克島。

從地圖上看,馬提羅克島很像是一只臥在海中的侏羅紀遠古劍龍。我們先去了島嶼的北側,在那裡浮潛,盤桓一段時間後,導游說,西邊的秘密海灘是我們將要去的下一站。海灘就是海灘,有何秘密可言?我想他是在故弄玄虛。

船繞到島嶼的西側,大部是拔海而起的峭壁,怪石嶙峋。導游指給我看,陡峭的山壁與海面連接處呈現一道裂縫,有光線從裡面透出來。顯然那不是個岩洞入口,莫非裂縫後面有什麼名堂?裂縫頂端在水上一米左右,與水面接觸開口的地方,大約能允許兩個人同時通過。

船在裂縫附近拋錨。我和導游跳入海中,向正面潛游過去。眼前突然一亮,我看到了裂縫的水下部分。水下部分比水上部分要寬,兩壁是凹凸不平尖銳的岩石,平行向大海深處延伸。我粗略比較一下,兩壁形狀並不吻合,意味著這是個天生的入口。此時風平浪靜,據說風浪大的時候,水上部分會淹沒在波濤裡,意味著完全要從水下游進去。風浪中通過時要特別小心,撞在尖銳的石壁上絕不是件開玩笑的事情。

我從入口潛進去,有許多小魚在入口內側游動。同類魚群似乎有某種統一信號,有人接近的時候,它們會全體同時快速轉變方向。黑色的綠色的白色透明的,小魚群就像幾支服裝不同的機動部隊,巡邏守衛著這個大海的秘密。

進去後是深水區,再前進十幾米,珊瑚礁從海底垂直而起,形成了距水面不到一米深的五顏六色的硬珊瑚海床。陽光射入淺海中,隨海床珊瑚的不同顏色流動閃爍。我不懂為什麼水這麼淺的地方會聚集如此多的熱帶魚,顏色形狀千差萬別,在海水中嘻戲。我伏在水面,兩手輕輕撥動,通過目鏡仔細觀察這些伸手可及的大海中的居民。不知不覺,我漂到了岸邊,站起身來,面前是一片純白色的細沙灘。

走上沙灘回過頭看,這裡真正是夢一樣奇異的天地。我此時在入口側面,站在這個角度看不到那個小小的裂縫,感覺上是完全封閉的環境。白沙灘背靠著山體的一側,大約有幾百平方米,之外全部是水面,總面積有幾千平方米。整個空間呈不規則的多邊形,四面八方都是像巨斧劈出來一樣的懸崖峭壁。走近山體,只見像搓板樣排列如刀口般鋒利黝黑的玄武岩,上面居然斜生出幾株蒼勁的古樹。

眼睛移到水面上,玻璃一樣清澈透明的海水,反射著上面的陽光,透現著下面的珊瑚。記得曾經見過類似的五彩繽紛的水面,在哪裡?想起來了,是九寨溝秋天的海子。不同之處是,這裡是真正的大海,絢麗的色彩,不僅僅是陽光的反射珊瑚的透析,還有游動著的無數的彩色的生命。

在沙灘上坐了一會兒,我們決定離開。在潛回裂縫入口的途中,眼前冒出了一只水中怪物,正好擋在路上。它停在一塊珊瑚礁旁,體長大約有30公分,通身碧綠,鼓起的圓眼睛生在頭頂,長長的尾巴,頭部與背部間支出許多粗觸角,像是南美蜥蜴。我在三尺距離水中與它對視,誰也不肯退縮,打起了神經戰。過了足有兩分鐘,導游從遠處對我做疑問手勢,我深呼吸,從口中取出吸管,作勢向前一撲,用力噴出無數水泡,怪物一溜煙逃得無影無蹤。

登船後走出沒多遠,裂縫從身後消失,眼前是大海中馬提羅克島西側的峭壁,秘密海灘關閉了它的秘密。

這是個武俠小說家才會編織出來的地方。怎麼會鬼使神差生出那麼個奇異的裂縫?倘若無法攀援的峭壁是混然一體,倘若沒有飛行工具,那麼除了藍天上的飛鳥,誰又能知道峭壁腹中竟有那樣一個神秘的海灘?如果秘密海灘山壁哪個洞穴中再藏著本武林秘笈,這裡可就是武俠小說中那種修練絕世神功的地方。

九十年代中期,英國作家阿裡克斯. 格蘭德背包旅游來到這裡,秘密海灘的奇異景觀觸發了他的寫作靈感,他創作了小說“海灘”。小說被譽為描寫現代西方社會青年心態行為的第一部傑出作品。故事開頭,英國青年理查德去泰國旅游,在曼谷考山路遇到一位化名的蘇格蘭人,他給了理查德通向某秘密海灘的地圖,而後自殺。理查德相信地圖上標識的是個世外桃源,他開始按圖尋找,引發一串驚險的發人深思的故事。“海灘”後來被改編拍攝成同名電影,萊昂納多主演理查德。

傍晚返程路上,我詢問巴庫特群島有沒有人居住,回答絕大多數是無人島。東南方15公裡外,導游說,有一個叫馬拉帕卡的島嶼,島上住著一位英國女士。經歷了十四年不間斷的環球旅行之後,英國女士來到了巴庫特群島,她愛上了這裡。她拋棄了西方社會的物質生活,告別了在一起旅行十四年的男友,在瑪拉帕卡島上建起了自己夢中的伊甸園。她極少再去大陸,田園式的自給自足,已經在島上生活了將近二十年。

夕陽下環顧海面,巴庫特群島奇峰點點白雲繚繞,令人心醉神怡。我的聯想剎那間也被激活,我想起了大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早在漢代,我們的祖先就遠航到達菲律賓群島,以後歷代交往不斷。“長恨歌”中揚貴妃死後,李隆基苦思不已,派遣術士四處尋覓麗人芳蹤。“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而後,“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詩人沒有進一步描繪仙山是什麼樣子,我自不敢妄加揣測,但在我心中,凝聚大自然靈秀之氣的巴庫特群島,當不負貴妃天姿國色。


(小礁湖入口,船泊於入口外,游泳者為筆者)



(許多美麗小山島中的一個,天然白沙灘.)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