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像哈爾濱

作者: 兜兜熊

導讀元月22日,凌晨,我背著無比碩大的背囊向火車站的方向走去。那天的夜裡剛剛下過一場雪。那晚半夜從暖和的被窩裡爬起來/踩在雪地上的腳印像一串串詩行/雜亂,但是最終朝著一個方向/一年將盡;還有迎接我的第二天哈爾濱的陽光。我過去從來沒有到過哈爾濱,記憶中的片段也是媽媽在那座城市裡度過的美好童年,但卻支離而凌亂。在我的想像中,哈爾濱是一座有著異國情 ...

元月22日,凌晨,我背著無比碩大的背囊向火車站的方向走去。那天的夜裡剛剛下過一場雪。那晚半夜從暖和的被窩裡爬起來/踩在雪地上的腳印像一串串詩行/雜亂,但是最終朝著一個方向/一年將盡;還有迎接我的第二天哈爾濱的陽光。我過去從來沒有到過哈爾濱,記憶中的片段也是媽媽在那座城市裡度過的美好童年,但卻支離而凌亂。在我的想像中,哈爾濱是一座有著異國情調的美麗的北方城市,她的氣質是沉靜的,她的建築是多元的,她的子民是安閑的,她的食物最有名的是哈爾濱紅腸和大列巴面包,她的男人剛健女人漂亮,她的河流———松花江,則是這座城市脖子上一條閃光的項鏈。

等到了哈爾濱,我很快印證了這個印像,所有我想像這個城市應該有的美麗的面貌和事物,她都還有著。

冬天的哈爾濱,正是冰雪節期間,大地冰封,我們哈出來白色的蒸氣在飄散。匆匆在城市中穿行,我有些驚喜,又有些失望———中國所有的城市建築,正在不可阻擋地趨同,即使是有著鮮明地域特點的哈爾濱,也是高樓大廈林立,芝加哥學派的鋼筋混凝土建築風格,已經壓過了俄羅斯建築的深沉和內向。只是讓人驚喜的是,哈爾濱獨特的城市氣質還在,還有一些經歷了歲月滄桑的俄式老建築,隱藏在一些醜陋的玻璃幕牆大樓的後面,十分謙遜地默默站立,無言對著街市的喧鬧。

那一天我們走在街上/街上的行人熙熙攘攘/攪亂著我們的視線/於是街道冰冷冷的面孔/開始變得親切

這是一座老城市,但是她的歷史記憶,已經在殘損著,因為新的建築群和新的孩子,都在降生。幾天之中,我們游歷了這座城市的很多地方:索菲亞大教堂、中央大街、專賣俄羅斯物品的商鋪、露西亞西餐廳;我們在太陽島公園的雪雕比賽區,看到了各種各樣的雪雕,在晚上。華燈輝耀,我們穿行在冰雪大世界公園的冰雕建築群中,擠在熙熙攘攘的熱鬧的人群裡,體驗著狂歡般的激情。遠處松花江岸邊,禮花在綻放,人群在歡呼與湧動,那個時候已經沒有寒冷了。

我們驅車兩百多公裡,前往著名的雪鄉,體驗了前所未有的在山中穿越時的徹骨冰冷,那種冰冷就像是刀子一樣,瞬間可以讓你的指頭凍僵,現在還令我記憶猶新。不過今日的雪鄉,卻被濃郁的商業氛圍困扎的密不透氣———往日裡幽靜的白樺林子,如今已經被漫漫白雪所覆蓋,只有這裡才讓我們流連了好久。

入夜,雪鄉下雪了/我在雪地上大步走著/跨過二十幾個冬天/奇怪地想到了那些雪地上的麻雀/想到生命真長/冬天真長

有一段時間,哈爾濱叫做冰城,但是似乎當地覺得這個“冰城”給人的感覺太冷,不是很提倡叫這個名字。因為她還有著美麗的夏天,以及著名的太陽島,那麼,叫什麼城呢?我覺得除了和冰雪發生關系,似乎很難想出別的名字。這座城市到底是要做冰雪的文章,畢竟,在冬天,如果喜歡冰雪的國人都能夠來到這個城市,那這個城市僅僅靠旅游,就可以了。而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我覺得除了很有基礎的軍工和醫藥產業,是很難有所作為的,還是要吃旅游和物流的飯。

但是關於這座城市,她的面貌,她的特征,她的靈魂,我卻覺得難以歸納與下筆描述。畢竟我只是一個偶然的訪客,我很難描述這個城市沉靜的表面下,隱藏著的深沉的氣息與心思。

而且,城市的子民都有著不一樣的生存的層次和景觀,透過車窗,我看見了警車開道之下的車隊呼嘯而過,看見了孩子在冰場上旋轉,看到了在一個不起眼的街角,一些人蜷縮在棉衣和帽子裡,他們的胸前掛著牌子,上面寫著“水暖小時工”的字樣。

片段:

●中央大街

這是哈爾濱老城區的中心地帶,街道已有近百年歷史。原來的名字叫中國大街。街道兩側的建築主要是店面,還有少許的餐廳和賓館。

這裡的建築洋溢著濃濃的異國情調:有的帶有巨大的入口,頂部是巨大的鈍角屋頂,由一排大石柱支撐著--這是希腊風格的;有的造型簡潔、門窗輪廓上有明顯的曲線痕跡--是新藝術運動的遺澤;還有的建築在細部上極盡修飾,包括窗台、立柱、穹頂上到處都是細小的鏤空、鎦金和浮雕的花紋--這當然就是那花裡胡哨的巴羅克啦。

路面的材質用的是比普通磚塊略小的花崗岩地磚,一塊塊十分仔細地鑲嵌在地上,由於年代久遠,路面已經呈高低起伏狀。幸好現在這條街已經不允許汽車通行。

路燈的柱子做成枝型燭台的樣子,塗著黑漆,頂上是用毛玻璃箍成的燈盞,模仿十九世紀歐洲街道上的汽燈。如果忽然馬蹄沓沓、車聲轔轔,從拐角處轉出來一輛黑色的維多利亞式馬車,我也不會覺得非常驚奇。

● 聖索非亞大教堂

教堂由紅磚砌成,正中是大堂,大堂的前後左右各有一個附閣,一共五間。大堂頂上是綠色的拜占庭式球狀尖頂,四個附閣的樓頂略矮,是俄羅斯特色的帳篷式尖頂。頂上是高聳的十字架。推門進去,廳中空空如也,不見了講經台、信眾席和唱詩班,只有穹頂和牆壁上褪色剝落的彩繪在訴說昔日的故事,窗戶嵌著彩色石英玻璃,將落日的光濾成了紫紅。教堂裡面正在舉辦哈爾濱建築歷史展,展出的多是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老照片,引人逡巡於往昔歲月中,去拾取哈爾濱早期建築中的落英。

離開教堂走出好遠,再回首望時,落日將最後的余輝灑在她身上。老教堂泛著暗紅的光,像是行將熄滅的炭火,在憂郁地燃燒。

● 女孩子

從未在其他任何一個北方城市中見過如此之多的漂亮女孩。我一直在搜腸刮肚,想要找到一個合適的詞來形容她們的美麗---對,那是一種挺拔的美。和我見過的江南水鄉女子不同:江南女子的身姿是窈窕柔媚的,就似池塘小溪邊依依的垂柳;而這裡的女孩,她們的腰身總是挺得板兒直,正如凍土冰原上傲立的白樺。她們的面貌不能算得極其地嫵媚,但如畫的眉目配以略略男性化的臉型和白皙的膚色,好像北國冬日陽光下的風景--清晰而純淨。

偶爾也能見到三三兩兩的俄羅斯姑娘,大多年齡在十六七歲之間天真未泯,好像一群麻雀唧唧喳喳說著我們聽不懂的話,一溜小跑從街上穿過。她們大多穿著薄薄的皮毛大衣,顯出窈窕的身姿。很多又帶著皮帽,一縷金色或栗色的頭發從帽檐下頑皮的鑽出來,輕輕撫著如天使般美麗的面龐。

● 美食

坐落在中央大街上的東方餃子王飯館生意一直非常紅火。據說這個老字號在國內好幾個城市都有分店。我要的是三鮮餡和酸菜豬肉餡的,好吃也不貴。餃子雖然不錯,但更值得一提的是哈爾濱歷史悠久的啤酒:瓶啤中首推哈爾濱牌啤酒,剛開始喝時,覺得淡泊如水,清爽可口,等一瓶下肚後,竟略有醺醺然的感覺!

另外還有一種燕莎生啤,許是氣溫太低的緣故,服務生給打酒時,我看見的啤酒桶裡流出的是稠稠的琥珀汁液--那確是生啤,喝上一口,清香溢滿了嘴。

每天下午三點一刻,南崗秋林公司的食品櫃台前就排了長隊。那是來買特制的俄式大面包(哈爾濱人叫它“大列巴”)的人。三點半,隊伍騷動起來,幾位大嬸推來三輛手推車。揭開車上的蒙布,房中立刻充滿一股微酸的香氣。每個面包由一個棉布口袋裝著,乍看像一頂蒙著白布的鋼盔。我前面一個小伙子一氣買下八個。當他奮力將面包背上時,整個人一下矮了半截,“呼哧”,他長長地喘了口氣,駝著背走了。



(聖索菲亞大教堂)


精選遊記: 哈爾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