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廈門行之六

作者: 晚來

導讀何處吹來的曉風從三坊七巷步行回汽車北站的途中,遇到了曉風書屋.被這個名字吸引,是因為我喜歡的台灣作家張曉風.待到進門一看,愈發地不能自拔了.這個書屋,滿足我對一家書店的全部幻想:全實木的書櫃挨靠重疊著.那古舊滄桑的顏色讓人自發地幻想出沉香的味道.櫃內的書,按出版社或內容分別排列著,可絕無所謂的暢銷書或是以花巧的堆放法來吸引人們的注目:三聯書店,中華書 ...

何處吹來的曉風從三坊七巷步行回汽車北站的途中,遇到了曉風書屋.被這個名字吸引,是因為我喜歡的台灣作家張曉風.待到進門一看,愈發地不能自拔了.這個書屋,滿足我對一家書店的全部幻想:全實木的書櫃挨靠重疊著.那古舊滄桑的顏色讓人自發地幻想出沉香的味道.櫃內的書,按出版社或內容分別排列著,可絕無所謂的暢銷書或是以花巧的堆放法來吸引人們的注目:三聯書店,中華書局,上海古籍,戲曲,哲學,宗教,茶藝,收藏,紅樓,古籍研究……它們在櫃子的某個地段略為長久地暫居著,樸實低調,卻隱隱有些自傲自憐的意味,可周圍那麼多志同道合的同伴有是那麼難得一聚,它們,也會交流學識,也會感概文化的流失,也會顧影互憐,惺惺相惜吧?收銀台旁的雜志架上放著當月的新刊:三聯生活,南方人物,新周刊,國家地理,也許大家會說,這些雜志,是無論在哪裡也會買得到的。可是,這裡還有沈陽故宮博物院院刊,還是受眾極小的書城、尋根、三聯愛樂,還有的論及美食文化而非簡單的烹飪,有的厚厚一本,談的全是白先勇生先和他的青春版牡丹亭。桌上的電腦,是唯一的現代物品。輕緩或明快地放著些純音樂的曲子。店中工作的兩位女子,老板時時和善地與客交談,卻仍淡定自持;另一位姐姐端莊秀麗,談笑無語,宛如仕女圖中走出的閨秀女子。碰到一位客人買書,一邊付錢一邊似有報怨地說,每年在這裡買幾千塊的書,也從不打折。老板也是淡淡一笑答道:沒法,我們的書走得慢,再打折便全無利潤。兩個人的話裡,都有著些驕傲的味道吧。幸而有這樣善解人意的客人,才使得這樣的書屋能存於市場;幸而有這樣的一家書屋,讓福州的人們,能夠在某個午後來此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PS:音樂靜靜地放著,不多的客人默默地翻看著書,老板也似在做自己的工作。盡頭狹窄的木樓梯旁掛著上二樓請出示會員卡的提示。抬頭一看,仍是滿滿的實木書櫃,那裡,會有更多的精彩吧。終於沒有向老板提出拍照的勇氣,也好,大家有機會,親身一游吧~後來,又分別在廈大門外和鼓浪嶼碰到一家曉風書屋,這才知道,竟是連瑣店呢。廈大門外的那家,由於臨近南普陀景區的關系,客人略多一些;也由於臨近大學,常常看到年輕與年長的面孔。兩位學生模樣的男子經營著書店,門外燦爛到不行的陽光似乎也有屋內活潑地跳躍~而鼓浪嶼上的那一家,也許是由於島上書店少且有中小學的關系,也出現了青春小說的蹤影。店內的竹簾掀開一角,露出後院的花草與竹椅來,果然是浮生半日的鼓浪嶼啊。



(外景)



(店門外古意盎然的手繪招貼畫)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