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鎮印像去過新西蘭的都知道南島的皇後鎮是一個風景如畫,動靜皆宜的度假天堂,來到皇後鎮的人很多也會到附近的淘金小鎮——箭鎮(Arrowtown)看一看。箭鎮距離皇後鎮只有21公裡,是奧塔哥(Otago)地區一個由淘金而發展起來的著名小鎮。箭鎮雖然不如一山之隔的皇後鎮那樣有名,卻是一個歷史獨特,建築古雅,風景十分優美的地方。箭鎮座落在箭河盆地,周圍群山環繞,路旁古樹參天,箭河(Arrow River)從峽谷淙淙流出,穿過鎮邊,給小鎮帶來活力的同時,也滋潤了周邊的秀麗風光。坐在小鎮上的咖啡館裡,找一個臨河的座位,叫上一杯咖啡,迎著箭河徐徐吹來的清風,望著綠色森林襯托著的遠山雪頂,此時的感覺著實不錯。箭鎮最主要街道是白金漢街(Buckingham Street),鎮上幾十座保存完好的歷史建築,大都集中在這條街道上,漫步在白金漢街上,兩旁盡是百年的歐式建築,古老的英式電話亭,路邊停著的老爺車,古老的煤氣燈,19世紀的旅館,時光好像重新回到100多年前。建於1875年,前身是新西蘭銀行的湖區博物館(Lakes District Museum)是來箭鎮最應該去的地方。這裡記錄了早期毛利人在這一帶尋找食物和新西蘭綠玉的活動,詳細展示了箭鎮的淘金歷史,以及中國礦工對箭鎮的發展做出的貢獻。這個博物館還兼作箭鎮的游客中心,游客們可以從這裡預訂旅游線路,獲取旅行資訊,並可以購買旅游書籍、地圖和當地工藝品。博物館對面,1863年就開始營業的箭鎮郵局(Post and Telegraph)還在營業中,據說這是新西蘭最老的郵局,這個郵局是湖區博物館的一部分。湖區博物館的建築還包括箭鎮一些保持著19世紀原貌的學校、印刷所,精品店,村舍,面包房以及肉店等。始於1876年的金礦監獄,也是湖區博物館的一部分,游客可以通過博物館拿到鑰匙去參觀。建於1870年石屋(Stone Cottage),最早是金礦代理的房子,100多年裡,先後來當過美容店,銀行,律師行,現在是一間茶室。馬廄餐廳(Stables Restaurant)建於19世紀70年代,原來是為住旅館客人存放馬匹的地方。厚厚的牆,小小的窗戶,是箭鎮典型的建築,現在改成了餐廳,在這裡吃一餐,感覺會比較特別。鎮邊上的礦工紀念碑(Miners Monument)是為了紀念1862年鎮上發現金礦,在1962年建鎮百年時建立的。
箭鎮雖然不大,但也有三個教堂,其中一個叫聖約翰的基督教堂(St. Johns Presbyterian Church),是19世紀主要由中國工人幫助修建的。
Saffron餐廳後面的桃樂絲布朗藝術電影院Dorothy Brown Boutique Cinema是箭鎮的一個代表作。原是鹿場主的Philippa Archibald,出於對電影的熱愛,建立了這座電影院。影院的室內裝潢集古典與現代主義於一身,靈感來自17世紀淘金潮與中國礦工在箭鎮的影響,具有東西合壁的風格。牆上垂下的粉紅色雪紡絲綢,以及兩座來自悉尼的玻璃珠鏈吊飾,為戲院憑添了一股謎樣的魅惑情懷。舒適是她建立戲院主要的考慮,坐上寬敞舒適的負鼠軟毛座椅,兩側有可放小吃和飲料的大扶手,冬天時冉冉升起的爐火,再加上附設的藝術廊和藝術書坊,這家戲院看起來就像個家一樣。中場休息時間,可以到吧台點一杯Pinot Noir,或在放映廳旁的藝術廊裡,回味觀看電影時的震撼,也可走到陽台,欣賞眼前如明信片一般的箭鎮風景。Philippa Archibald說,她想要營造的是一個完全放松的環境,所以幾乎每一部電影都有中場休息時間,她的小泰利犬更是時常在戲院內奔跑,充當親善大使。箭鎮雖然擁有古色古香的白金漢街,但箭鎮最美的風景卻不在小鎮中心區。沿著盤山公路一路前行,升到海拔2200米後是風景旖旎的高山湖區,參天古木橫七豎八地掛滿暗綠色的地衣,裸露的樹根在腳下盤根錯節,野營的草地空無一人,松雀在枝頭跳躍,刺嘴鶯在頭頂盤旋,幾聲嘹亮的鳴叫吧森林襯托得更加幽靜。遠處,風吹草地見牛羊的牧場、激流飛落的河谷、銀妝素裹的雪山,恍如中世紀的人間淨土,這裡才是箭鎮的精華所在。這種天然獨具的自然環境,吸引到指環王這樣的大片來箭鎮取景也就不足為怪了。每年的四月是新西蘭的秋季,也是箭鎮色彩最豐富的時候。踏入四月,圍繞在箭河兩旁的懸鈴木和橡樹,好像是被施了魔法,紛紛呈現出紅黃繽紛的色彩。伴著潺潺作響的溪水,踏著一條條落葉鋪墊的“金光大道”,不知不覺的,你就會走進了一幅油畫當中,那種感覺棒極了。這個季節是欣賞山色的最佳時機。當地居民也在4月21~30日舉辦金秋節(Autumn Festival)慶祝活動,節日的活動有主街游行、露天市場、老爺車展覽、魔術表演、音樂會、婚紗展及畫展等60多項活動,各式各樣的表演及展覽將持續一整周的時間。從箭鎮到附近蹦極的發源地卡瓦羅橋(Kawarau Bridge),只要不到10分鐘的車程。還可以在卡瓦羅河(Kawarau River)或沙特歐瓦河(Shotover River)上玩漂流和噴氣船,這種由新西蘭人威廉漢密爾頓發明的噴氣船,以每小時80公裡的高速帶你在水面上穿梭於峭壁、樹林和溪流之間,而突如其來的360度快速旋轉,一定會讓你痛快淋漓。箭鎮的歷史不到150年,1862年,皇後鎮創建人威廉瑞斯(William Rees)的手下在箭河邊發現了金子,徹底改變了這一地區的歷史進程。在眾多的淘金者中,以來自加州的水手威廉福克斯(William Fox)為首的一群礦工最為著名,所以箭鎮早期也叫做福克斯鎮。短短幾個星期裡,以威廉福克斯為首的淘金小組,在箭鎮峽谷就掏出了23磅黃金,當時這可算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消息傳出後短短幾個星期,箭河一帶就聚集了超過1500名淘金者,其後慢慢地增加到全盛時期的7000多人。當時整個奧塔哥地區的人口一共才有30000人左右。箭河也因沙金儲藏量豐富而揚名海外。最初淘金的人群都是游牧性質,礦工們都是住在帆布帳篷裡,他們沒有時間、財力、也沒有信心建立永久的住所。沒過多久,石頭村舍、沙龍、旅店、商店、教堂、紛紛出現在箭河岸旁。箭鎮就這樣建立起來了。1867年,箭鎮主要街道上也種上了從澳洲、歐洲和美洲運來的各種懸鈴木和橡樹。形成了現在林蔭大道。19世紀80年代以後,箭鎮的礦產資源慢慢貧乏,開采方式也由沙裡淘金演變為石英礦開采,采礦的工人逐漸的返回故鄉,或者轉移到其它的金礦。箭鎮的人口也不斷減少,到了1910年,絕大多數礦工的住所已經空空如也,箭鎮的人口,從全盛時期的7000人減少到50年代末及60年代初的不到200人。直到九十年代以後,由於旅游業的開展,箭鎮的人口才開始恢復增長。電影指環王的拍攝,給箭鎮帶來了新的生機,大批的游客,紛紛而至,都想親眼看看這塊中世紀的淨土。箭鎮的人口也迅速的增長到現在的2200人左右。箭鎮的發展離不開中國礦工的貢獻,1865年,新西蘭南島西海岸的Westland又發現了金礦,很多歐洲礦工離開了箭鎮,轉移到新的金礦,一時造成了箭鎮及附近勞動力的短缺,當時奧塔哥地區政府的主要收入都是來自金礦稅收,在礦主們的壓力下,奧塔哥政府發出邀請,從澳洲維多利亞金礦場請來中國礦工。第一個中國礦工是在1866年到達箭鎮的,在19世紀70年代很多中國礦工從澳洲,從中國廣東來到了箭鎮以及奧塔哥的其它地區,據說人數最多的時候,包括箭鎮在內的奧塔哥地區來自中國的礦工達到了8000人以上。據統計當時來自中國礦工人數占了礦工總人數的40%。中國礦工來到箭鎮的時候,已經是當地發現金礦五年以後的事情了,當地的富有的礦產資源已經被瓜分的差不多了,性情溫和的中國人從不與人相爭,他們常常在別人看不上眼的或已經采過而放棄的地段開采。當時歐洲的礦工大都單槍匹馬,盲目地亂挖亂采,而中國礦工卻能夠組織分工,由最富經驗的人指揮籌劃,實行團隊作業。淘金需大量的水,中國礦工善於修水利,能把水引到不易到達的地點,所以能開采他人難以開采的地段。中國礦工的聰明和勤奮,使得他們總是在別人認為沒有希望的地方得到可觀的收獲。對於中國礦工的成功,來自歐洲,澳洲和美洲的礦主十分的嫉妒,他們懼怕來自中國礦工的競爭,由此對中國礦工產生了敵意。當時的歐美礦主有他們所在國家的政府的強大支持,有洋槍洋炮做後盾,他們不斷促請新西蘭政府立法限制中國礦工湧入。為了限制來自中國的移民,1881年,新西蘭政府開始收取每個中國礦工10英鎊的人頭稅,後來人頭稅不斷上升,在1891年人頭稅漲到了每人100英鎊,當時這筆錢等於現在的10000多新西蘭元。幾乎在同一時期,美國、加拿大、澳洲都通過了類似的歧視法案,收取人頭稅,限制中國移民的增長。當時新西蘭政府通過的排華法案,還無理的規定華人只有男性才可以來到新西蘭,不批准華裔女性移民,令華人社區中出現了大量被迫與妻兒分離的“已婚單身男性”。直到1873年第一個中國女性才來到箭鎮,到了1896年,箭鎮地區一共才有11個中國女性。而男性的工人則達到上千人。當年的中國礦工,為了有朝一日積攢下一些錢財,衣錦還鄉,不但要應付惡劣的生活環境,忍受背井離鄉舍妻離子的煎熬,還要受到嫉妒的歐洲人的挑釁和欺辱。運氣好的,靠著異常艱苦的勞動,可以小發一筆,但這其中的艱難可想而知。許多中國礦工還沒等到發財就由於疲勞、飢餓和疾病等原因而客死異鄉。當年的中國礦工村距離鎮中心的白金漢街不遠,是箭鎮裡規模最大的礦工居住區。中國礦工村有自己的商店,村舍和聚會地點等,由於大多數礦工都沒有家庭,礦工們靠宗族和籍貫的聯系作為精神支持,形成了一個自給自足的小社會。隨著礦產資源的枯竭,中國礦工村的建築在20世紀20年代後大都被荒廢,1983年在奧塔哥大學考古部門的指導下,新西蘭環保署對中國礦工聚集地建築按原貌進行了重建,再現了中國礦工在100多年前的生存狀態。現在箭鎮中國礦工村一共修復了21座歷史建築,包括商店,宿舍,甚至還有廁所,箭鎮的中國礦工村是新西蘭保存最完好的中國礦工遺址,早已成為了游覽箭鎮的一個不可錯過的歷史景點。2002年中國農歷春節之際,新西蘭總理克拉克,曾對早期華人移民及其後代在新西蘭所遭受的法律歧視、尤其是不公正的人頭稅待遇,向新西蘭華人公開道歉。2004年,新西蘭政府決定設立一筆500萬新西蘭元的基金,以資助新西蘭華人歷史研究、保護華人文化和語言、提高公眾對少數民族多元化的認識等工作。加拿大政府也於2006年向華人社區就上述做法公開道歉,這些道歉雖然不能彌補中國礦工當年遭受的損失,但起碼算是正視歷史,還了中國人一個清白。目前,沒有道歉的還有美國和澳洲等國家,鑒於澳洲總理已經向原住民道歉,隨著我們國力的增強,我想,道歉應該是遲早的事情。

(箭鎮湖區博物館)

(箭鎮郵局)

(箭鎮馬房餐廳)

(箭鎮中國礦工居住地)

(箭鎮礦工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