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第二站是無錫。以前我對無錫的了解僅有太湖、醬排骨和大阿福,這一趟走下來,才發現原來無錫的富庶,可能真是冠於江蘇。 太湖是中國第三大淡水湖,這我是知道的。小時候我曾經坐汽船從岳陽樓去洞庭湖中的君山島,只記得開了很久,四周白茫茫的一片,完全看不到陸地,心想大概大海也不過如此了。當然後來長大了也曾經坐船出海,知道海和湖究竟還不是一個概念,但作為一個內陸湖泊,能夠讓人四顧不見陸地,面積也是很大的了。太湖比洞庭湖到底小多少,我是抱著這樣一個疑問登上了去黿頭渚的船。黿頭渚號稱是“太湖佳絕處”,自然景觀當然是不錯,但無錫人倚仗財力,愣是把一個湖心島建設成為所謂的“太湖三山仙島”,基本上把道家關於海外仙山的想像完全搬到了這裡。再加上歷代文人關於太湖的題詠,黿頭渚的文化層次立馬被拔高了好幾個檔次。而我的疑問也得到了回答。黿頭渚不像君山島那樣孤懸於湖中,其實基本上是靠近岸邊的一個島,所以渡輪離岸之後,身後的陸地即將消失而還未消失的時刻,已經可以看到對面島嶼的輪廓了。最後仍然是比較不出這兩個湖給人的感覺到底有多大的不同。 無錫的財力的另一個證明就是靈山大佛。基本上這裡是從無到有地建設起來的一個旅游景點。矗立在群山之中的碩大的銅佛像,開著車遠遠地就能望見。因為是立佛,感覺體積比香港的天壇大佛要大很多。感嘆建造這大佛的財力還是其次,到了傍晚時分開始的噴泉表演,雖然沒有新加坡聖淘沙音樂噴泉的煙火和海上舞台那樣的噱頭,但銅制的釋迦牟尼誕生像、蓮花立柱、九龍噴口以及環繞的天女像,造價有可能是世界第一。蓮花座慢慢打開,作幼童打扮的釋迦牟尼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仿佛正在說他那句名言“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九個龍口一起噴出極強的水柱,這機關雖不復雜,但用純銅打造,也只有無錫這等富庶地方能有這麼大的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