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早,寄居在屋檐下的的烏鴉成群結隊地飛來飛去,發出陣陣叫聲和羽翼的撲打聲,加爾各答用這種方式為我帶來新的一天。今天為自己安排的節目是維多利亞紀念館和印度博物館。雖說古老的印度文明在孟加拉灣恆河三角洲早已存在,但加爾各答城市的歷史還得從三百年前,英國東印度公司買下該口岸,設立貿易總部開始。加爾各答曾經作為英屬印度的首府,在印度的近代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她見證了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和印度人在獨立過程中付出的代價。從某種角度來說,加爾各答跟上海的歷史有幾分相似。
出了旅館區,沿主干道Chowringhee Rd向南走,大約兩公裡的樣子(如果乘地鐵,在Maidan站下),就能看到坐落在一片綠茵之中的維多利亞紀念館。對印度人才收20盧比的門票,對外國人就要150盧比!在國內也有旅游景點門票內外賓不同價的,好像也沒差那麼多吧。
進入景區,是一個漂亮的公園,草坪樹木修剪得一絲不苟。維多利亞紀念館是一座文藝復興時代風格的雄偉的白色建築,高高的圓頂上挺立著黑色的勝利女神像,人工湖環伺兩側,從遠處望去,紀念館倒映在水中,形成一幅壯麗的畫面。據說這是英國殖民時期留下的最美的建築,而我對她的第一印像就是“白宮”!
維多利亞紀念館陳列了許多殖民統治時期的歷史文物和美術作品。進門大廳就是畫展,最吸引我的是一位叫Emily Eden的女畫家留下的水彩畫。她的作品像是畫在速寫本上,小小的,卻細膩地記錄下她在印度的所見所聞:錫克士兵、僕人、耍蛇人、街頭的婦孺、貴族的珠寶、街道上的房子、喧鬧的市場、總督上任的隆重慶典、山水風光......
印度博物館也座落在Chowringhee Rd上,離旅館所在的蘇得街只需步行10分鐘。門票外國人150盧比,印度人10盧比,我開始感覺到內外賓的門票差別之大,在印度可能十倍也不止噢。歷史悠久的印度博物館,屬意大利建築風格,館藏包羅萬像:各種動植物標本、人類的起源和進化、印度的物產、藝術、民族,外加一個埃及館。在我看來,民族館最有特色,1:1的人物模型造型,將印度各地各民族典型的生活方式、服飾、相貌,實體展現在人們面前,配上背景畫面,栩栩如生。不過博物館陳設的簡陋,還是出乎我的意料。這裡連射燈都找不到一盞,所有的展品都稱列在日光燈之下。像地質化石館,一塊塊石頭就密密麻麻地放在簡陋的展台裡,沿牆壁一圈立著老式兩扇門的立櫃,塞滿了貼著小標簽的石頭,仿佛來到大學地理系的儲藏室。 在我看來,這個國家博物館總的來說,叫作自然地理博物館更貼切些,簡陋的陳設容易讓參觀顯得乏味。除了印度本國的觀眾,國外游客很少。
“你們來自哪裡?”同在博物館參觀的一個印度三口之家的男主人對我們這兩個老外發生了興趣。
“中國,上海。”
“上海!我去過上海,上海是個很大很漂亮的城市。你們來旅游嗎?”
“是啊!”
“那你們之前去了印度什麼地方?”
“我們剛從大吉嶺過來。”
聽說我們從大吉嶺過來,他馬上就問,“那你們有沒有去錫金?那兒很美!”
我苦笑著說:“中國人是不允許去那兒的。”我想印度人之所以推崇錫金是因為那裡有著壯觀的雪山吧,就像許許多多中國人對西藏的向往一樣。
我們落腳的蘇得街(Sudder Street)旁邊有個很大的市場,小商店小鋪林立。深處的New Market有好幾層樓,主要以經營服飾、Sarre(紗麗)為主,眾多印度人在此流連忘返。不過最熱鬧的還數街兩邊的小攤小販,Lassi、飾品、鞋、服飾、小商品,好一派喧鬧的場景!令我印像深刻的是賣手鐲的店,除去手鐲本身的琳琅滿目不提,似乎所有剛剛購置了新衣或布料的女人,馬上就會光顧手鐲店,手上捧著新衣,配上一套艷麗的鐲子,看來手鐲真是印度婦女不可缺少的裝飾品啊!

(維多利亞紀念館之一)

(維多利亞紀念館之二)

(最吸引我的是一位叫Emily Eden的女畫家留下的水彩畫)

(加爾各答的街頭雕塑)

(印度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