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計劃去三亞的,老婆說反正三亞去過了,不如去廈門,一樣的看海,還多去了一個地方。老婆還是很體諒我的。出行計劃定在1月26日至1月30日一共5天。由於正趕上春運開始,機票價格略有上漲,去時買的東航的5折機票,回來買了春秋的特價票199元+150機場、燃油費。
買好機票之後就一直忙著考試和單位的年會,所以對此次旅游的計劃完全沒有概念,只知道鼓浪嶼、廈門大學、環島路是一定要去的,其他哪天要去哪裡玩多久根本沒有計劃,只是在臨出發的前一天在攜程找了份功略;在大眾點評網,將廈門分類第一的店家全部打印了一份。
考慮到廈門的溫度比上海要高10來度,如果穿滑雪衫去未免有些太笨重,於是換成外套一身秋裝,定好出租車,到了機場就應該有空調了。
第一天:
早上7點多的飛機,天還沒亮就出發了,路上相當順利。飛機1個半小時到廈門,下飛機後天陰森森的,感覺剛下過雨,身上衣服穿得正好。下了飛機直奔如家濱南路店,個人特別喜歡如家,覺得他干淨,床很舒服,也住過一些4、5星的賓館,雖然裝設豪華,但大多設施不是免費的,而且床不舒服,睡不好。睡不好一切免談,所以我去哪都喜歡住如家。
放下行李後決定先去廈大看看,老婆是個文學女青年,就喜歡跑學校,平時去華師大、去杭州去浙大,這次來廈門當然不能錯過這全國最美的校園——廈大。
到廈大已經中午12點多了,找了功略上建行旁邊第一家,第一次吃了閩南菜,醬油水豆腐、海蠣煎蛋等,其他不記得了沒啥特色,豆腐老婆覺得很好吃,我覺得一般,還可以而已。海蠣煎蛋還不錯,只是老板比較摳門,面粉放太多了。
吃過午飯出來正好看到南普陀,先進去逛逛吧。南普陀好小,真虧它好意思叫普陀,裡面香火也不甚旺,不過3元一張的門票也不貴。南普陀背靠“大”山,名曰“五老峰”,不是廬山“五老峰”麼?聖鬥士看多了,呵呵。一路往上爬,山路還算崎嶇,怪石、虯枝,風景倒也不錯。一心想爬到山頂,體會那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卻沒想到這比東方明珠高不了多少的“大”山卻也爬出一身汗來。終於登頂了,讓人絕倒的事情發生了!山頂並不能俯瞰全市,也不能遠眺大海,甚至連最糟糕的設想一個茶室都沒有。四周都是樹木啥都看不到,只有一個小攤在賣礦泉水,而且下山還得原路返回。
下得山來,進入廈大校園,廈大不虧為全國最美的校園,依山傍水,進門不遠就有個人工湖,那叫一個漂亮。老婆連連說這地方太適合談戀愛了,。而且廈大還真是大,移動、聯通、工行、建行、農行都在裡面設了營業點,不是POS機哦,真正的分部哦。走著走著開始下雨了,而且越下越大,我和老婆開心的大喊“下大咯,下大咯,在廈大下大咯!”
晚上去小眼鏡大排擋吃海鮮,點了醬油水魷魚、花蛤、清蒸蟹、土筍湯。魷魚很好吃很嫩,花蛤有點微辣口感正好,清蒸蟹味道不錯只是小得可憐,55塊就這麼點太貴了。原以為土筍湯是湯,沒想到是像果凍一樣的,上面澆了層紅紅的,原以為是辣醬,沒想到是紅芥末,土筍湯味道不錯,如果少放點芥末就好了。
回如家的路上2還吃了大同鴨粥,是各種各樣的東西往粥裡放,我們只放了最經典的鴨肉和花生,味道的確鮮美。
第二天:
一早去輪渡乘船去鼓浪嶼,經過售票處看到鼓浪嶼往返票15元,早就知道去鼓浪嶼是免費的,回來才收錢,一看就是宰外地人的。
上島以後先去游客中心買了份地圖,然後去找住處,原打算住NAYA的,但訂晚了客滿,後來在NAYA斜對面找到一家灣景住下,房間還湊合,只是窗戶正對商業街,太吵。
島上第一天沒打算逛景點,只是隨處亂逛,於是美食成為主要目標。我們倆一個拿功略、一個拿地圖,在島上做起了定向。龍頭魚丸店、黃勝記、葉氏麻糍、花時間、海蠣餅、粒粒香肉燕皮扁食店,等等等等。味道都不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海蠣餅和扁食。海蠣餅有點像上海的油墩子,只是裡面的蘿蔔絲換成了海蠣肉,鮮香脆,且價格便宜。扁食有點像燕皮小餛飩,肉質鮮美,皮子有彈性,按台灣人說法叫Q。花時間也不錯,整個弄得很小資,很懶散的感覺,咖啡不錯,松餅的味道很好。只是太出名了,人氣太旺,到後來已經客滿了,而且隔壁正好在弄房子吵得很,一下子就沒感覺了。老婆不太喜歡花時間,說老板太酷了,顯得有點假。
一天都沒怎麼好好吃飯,都是小吃吃得飽飽的。晚上去福建路逛了一圈,看看老房子。這些老房子晚上看更有味道,只是相機拍起來效果不好,而且這些老建築還是有人住的,老有人對你家亮閃光燈你也會不爽吧。
第三天:
在海蠣餅旁邊有賣黃則和的花生湯,但當時已經賣完了,說早上6點就有賣了,於是我們6點半就爬起來了,當時天還沒亮呢,馬路上人都沒有。到那老板剛開張,海蠣餅要等9點才有,買了2份花生湯味道還不錯,甜甜的。可能是那麼早給老板印像太深了,以至於後來去時老板已經認識我們了,估計沒有游客那麼早出來吧。
由於太早了,街上只有幾家做早餐的店家開了,隨便找了一家吃早點,看到當地人都在吃一種叫面線糊的小吃,其實就是上海的爛糊面,只是用米粉做的。裡面除了米粉還有油條、醬蛋、大腸等配料相當的美味。後來才知道當地人吃的一般不加那麼多東西,只是老板一看我們是游客把能加的都加了,所以當地人吃1塊錢,我們要5塊錢,不過也算物有所值。
回賓館整理一下後,買了80的套票早早的上了日光岩。總體感覺一般,鼓浪嶼已經被過度開發了,還不如第一天到處亂走的感覺好。
值得說一下的是鼓浪嶼的路名,尤其是龍頭路,幾橫幾豎那一大片都叫龍頭路,而且地圖也有標錯的地方,所以在鼓浪嶼看地圖只可意會不可深究,取其意而棄其形。不過2天逛下來我已經可以很輕松的走到那些出名的小吃店了。
晚上去了鑫客家,點了干蒸肉、香草小腸湯、鹽酒雞、客家豆腐,干蒸肉好吃,對我胃口,其他都比較清淡,客家人好像特別喜歡吃豆腐,也許是生活條件所限。豆腐味道還可以。
晚上繼續如家。
第四天:
湖廣下大雪,京廣線停了,好在廈門只是偶有小雨。
一早直奔四裡菜場,去吃那廈門最有名的四裡沙茶面。地方很好找,小店不算干淨,店口弄得像做麻辣燙的,說實話大同鴨粥、面線糊都像做麻辣燙的,燙熟了往面裡一扔。澆頭很一般,不過沙茶醬很香、很稠,回味無窮。面不多三口兩口就吃完了,當早點正合適。
今天的計劃是環島路,來廈門還沒好好看過海呢。在胡裡山不到的海邊下了車,沿著沙灘慢慢往前走。高架下面的沙灘確實別有一番感覺。廈門的海成碧綠色,可惜當時天氣不好,沒看到碧海藍天,且水有點髒,1米深都不到就看不到底了。
在胡裡山租了輛2人自行車,延環島路往前騎,一路的風光還不錯,一邊是公路一邊是海灘,我們一直騎到“一國兩制”才回頭,算上吃飯一共4小時。要說廈門的海和三亞真是沒法比,差得太遠了,但他勝在海景與城市的結合,再騎輛自行車感覺很好,就是回來屁股疼。
晚上不太餓,去好清香吃小吃,50多元的套餐有各式各樣的小吃,對於我們這種嘗鮮的游客最合適了。
第五天:
連續幾天的陰天,今天終於忍不住下起雨來,好在最後一天了,景點都去得差不多了。也許是放寒假集美學村裡基本上沒什麼人,小店也不開,倒是很幽靜,除此無它。下午去SM逛了一圈,一個很不錯的大商場。
晚上6點春秋航空的飛機,中午就有短信通知由於雨雪天氣航班延誤,最後晚上8點半登機,10點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