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食客的廈門日記

作者: 畫堂春

導讀作為一個好吃的旅客,我到那裡都喜歡刨池當地的吃的,廈門小吃不少,像燒肉棕魚丸湯、薄餅、土筍凍等,總體感覺不錯,下面是我的美食日記 黃則和的花生湯,用花生熬的,個人感覺太甜了,我還是比較喜歡芝麻糊那種黏糊感覺的湯水,著名的廈門小吃,可以去中山路上的黃則和品嘗。 海蠣煎選用海蠣中的上品“珠耗”(一種較小的海蠣)為主要原料,把雞蛋、地瓜粉和 ...

作為一個好吃的旅客,我到那裡都喜歡刨池當地的吃的,廈門小吃不少,像燒肉棕魚丸湯、薄餅、土筍凍等,總體感覺不錯,下面是我的美食日記


黃則和的花生湯,用花生熬的,個人感覺太甜了,我還是比較喜歡芝麻糊那種黏糊感覺的湯水,著名的廈門小吃,可以去中山路上的黃則和品嘗。



海蠣煎選用海蠣中的上品“珠耗”(一種較小的海蠣)為主要原料,把雞蛋、地瓜粉和切碎的大蒜調勻,用豬油煎出來的,吃時,以沙茶醬為佐料。不錯,吃了兩家黃則和和鼓浪嶼的原巷口魚丸的,感覺後者更好一些,也許黃則和人太多了,好多小吃都是溫或冷的,明顯不如現做的。叉燒包和芋包,也在黃則和吃的,由於都不熱,所以感覺不好,看來吃小吃不能到綜合買小吃的地方吃,人多,味道也一般,這種地方有的時候是為外地人開的,就像北京的九門小吃一樣,要想吃好,得自己發掘小地方。


魚丸湯,好吃的,鯊魚肉做皮,內包肉餡。吃了4家,最好的是龍頭路183號和泉州路54號,一個勝在皮更勁道,一個勝在湯更好喝.這兩家都可以買魚丸帶走,不過要記得提前一天跟他們說.



這就是泉州路54號林記魚丸,其實就是以前赫赫有名的原巷口魚丸,不過被別人搶注了(就是現在在鼓浪嶼那家有好幾分店的原巷口魚丸店),有點像北京的前門的陳記鹵煮和小腸陳,要不是有當地朋友帶還真不知道,他家的明顯好吃很多,尤其有口古井水做湯,味道甘甜。自己走的話,從八卦樓的那條泉州路往下走就是,54號家院裡有口古井的就是了。



鼓浪嶼著名的葉氏麻糍,百年老店(流動攤點,在龍頭路廣場上一角),這就是書上嫁入葉家那個讒嘴的小姑娘,現在已經是阿姨了,早上人少的時候是她擺攤,到了中午晚上葉師傅(她老公也出來,做吃的的手法相當好看)。麻糍是用糯米作皮,裡面是花生餡,外面沾滿了芝麻,太好吃了!第一天晚上隊很長排了快20分鐘,前面的人都三、五十個的買(便宜,1元一個),這要等到什麼時候,放棄。第二天早上我逛完附近的景點又去看,人很少,大喜,趕快買了20個。

未完待續,為什麼這裡每天只能傳5張照片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