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出差飛來飛去的機會挺多,因為是國航知音卡用戶,因此在國內航空公司中,選擇國航的機會多一些;東航因為重組來重組去,人心惶惶,那混亂的管理,司空見慣的晚點,是堅決不坐的;其他的航空公司,如果是自費,則是先選擇折扣多的,如果是公費的,則是選擇時間最恰當的。
出國次數不多,出國坐飛機的次數更少,屈指可數那麼幾次。上次乘坐從英國到瑞典的航班,第一次領會到了廉價航空的服務,看到前座的那位老兄在飛機上點餐點飲料然後大吃大喝,而我只好在後座餓著肚子咽著口水。而這次去埃及,卻讓我享受到了卡塔爾航空的附加值很高的服務。恕我愛占小便宜,和國內航班晚點幾小時不作任何解釋,雪災期間在蕭山機場工作的某些航空公司工作人員和乘客發生劇烈身體衝突相比較,能夠接受卡塔爾航空的服務,我感覺自己太幸福了。凡全程乘坐卡塔爾航空的乘客,如果在多哈(卡塔爾首都)轉機時間超過4小時,即可免費享受City Tours的市區觀光服務;如果超過6小時,可以免費享用機場餐;如果超過8小時,航空公司會免費提供賓館住宿,免費大巴送往市區賓館,提前2小時再送回機場。讓我產生好感的是——機場在候機大廳裡,竟還設置了一個面積很大的兒童樂園,類似我們超市裡那種玩一次收費10元左右那種。我們在當地時間早晨5:20左右抵達多哈,而轉機則要等到下午13:00,正好不到8小時可以免費住宿的標准,但是我們的領隊拿出一疊City Tours的表格,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張,於是我們就拿著表格,從卡塔爾海關入關,憑著很沒有地位的中國護照,享受了一次類似落地簽的待遇。卡塔爾是一個沒有多少歷史和文化傳統的國家,在石油發現之前,采珠業是他們主要的經濟來源。1939年,在這片信仰真主的土地上發現了石油,從此這個國家邁入了富國的行列。富雖富了,總是暴發戶的感覺,沒什麼值得看的文物古跡之類的,免費大巴帶我們在多哈周圍轉了3個小時,所參觀的幾個景點——牲畜市場、蔬菜和鮮花市場、雜貨市場、2006年亞運會主賽場、馬術訓練場、珍珠雕像,說起來上不了台面。只有我們到了波斯灣邊,伸手觸摸到那湛藍的海水,抬頭望遠處飄渺的像海市蜃樓一般的高樓大廈,才讓人驚嘆:做卡塔爾人真幸福! 享受卡塔爾航空的免費服務,請在國內訂票時咨詢,可以領取相應的空白表格。在當地下機後,千萬不能直行從轉機口出去,因為出去就回不來了,要從右手邊海關入關。可以咨詢下機口大廳的工作人員,如果是工作時間,一般都可以找到辦理的人員。我們因為下機時間太早,而且是團隊,因此在國內旅行社就幫我們辦好了手續。當地接送City Tours 的大巴都配備導游,現在有了中文導游,雖然是很難理解的新加坡式中國話,但比原來的只有英文導游比,算是進步不少。 我後來在卡塔爾航空的雜志上看到了卡塔爾旅游的介紹,幾個值得一看的景點是:大清真寺、Abu Bakir Al siddiq清真寺、Al Zubara and Al koot城堡,但是歷史也就二、三百年而已。

(2006年亞運會的火炬台,像個手電筒)

(這個比卡塔爾國家還要有名,是敢做一切新聞的半島電視台,不能停車,只能在車上抓拍)

(市場裡賣獵隼的商人,卡塔爾人有錢就玩馬玩鷹,和我們當年的八旗子弟一樣)

(遠望多哈商業區,這海就是美國軍艦經常跑來的波斯灣。)

(卡塔爾人富裕也不忘本,記得自己艱苦采珍珠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