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水鄉西塘

作者: 雲南米線

導讀生在上海,長在上海,卻從來沒有去過江南的水鄉,似乎有些實在太說不過去了。而農歷鼠年前又入手了EF 17-40/4.0鏡頭,豈能不試鏡?於是大年初五和女朋友一起踏上了水鄉西塘的旅程。 當天自己坐了近1個小時的輕軌到達鐵路南站,坐上了2135次列車,行至嘉善,不過45分鐘,居然比在輕軌上的時間都短。下了火車,按照無數網友的介紹,一路步行向前,到保險大廈後左拐, ...

生在上海,長在上海,卻從來沒有去過江南的水鄉,似乎有些實在太說不過去了。而農歷鼠年前又入手了EF 17-40/4.0鏡頭,豈能不試鏡?於是大年初五和女朋友一起踏上了水鄉西塘的旅程。

當天自己坐了近1個小時的輕軌到達鐵路南站,坐上了2135次列車,行至嘉善,不過45分鐘,居然比在輕軌上的時間都短。下了火車,按照無數網友的介紹,一路步行向前,到保險大廈後左拐,很順利地到達了長途汽車站。

到了長途汽車站可以買直達西塘的車票,也可以直接坐開往西塘的公共汽車,15分鐘到30分鐘便到達了西塘古鎮。車上與早就聯系好的一家客棧聯系,店主人很熱情地來車站接車,並安排自己的老母親幫我們逃過了一人五十元的西塘古鎮門票(非節假日無需門票)。



天有些陰有些冷,但是擋不住如織的游人,各色的導游帶著一對對游人在煙雨長廊穿梭。可能是地緣的關系,操著上海話的游客占了絕大多數,甚至多過了這裡的居民,其次便是顯得安靜許多的外國人。在西塘行走,有些迷茫,這裡就是水鄉西塘麼?

西塘不大,一個半小時左右,便可悠閑地逛個遍。女朋友有些不舒服,於是回到了二樓的旅店休息。天色漸漸暗下來,因為已經熟識了西塘的小道,徑直來到了網上口碑很好的“錢塘人家”就餐。裝修還算有些特色,店堂裡還掛著老板和阿湯哥的合影。的確有臨河的座位,不過若是坐在那兒,恐怕熱菜很快就會變成冷盤。點了些經典的特色菜,不算失望,但也並不出色。



吃完出來,天色全黑,只有盞盞燈籠點亮著這小小的西塘。放一條許願船,點一把煙花,給古老的西塘帶去些些年輕的浪漫氣息。

為了徹底感受西塘的水鄉氣氛,把第二天的鬧鐘調到了6點半。



清晨的西塘,樸實,清爽,淡定。沿街的門板,點燃的煤爐,初升的太陽,勾勒出一幅最美好的西塘景色。走在一座橋上,遇到一位老者,“你們知不知道現在站的橋其實是一年多前剛造的?那邊的臥龍橋才是300多年前就一直在西塘的橋啊。”那座300年的臥龍橋一直靜靜躺在西塘的一個角落,那麼不起眼,附近也沒有什麼代表著“水鄉”的景色,以致於沒有什麼游人願意來這裡走一走,看一看。可它就是這麼一直靜靜躺著。300年前,看盡小鎮居民喜怒哀樂,300年後,看遍匆忙的游人拍照留念。石磚,對聯,橋身,花紋,透露出的是橋的韻味,更是西塘的韻味。



吃過了聞名遐爾的“真鮮來餛飩”,回到了旅館繼續睡回籠覺。

中午再出房門時,又重新回到了那個熙熙攘攘的西塘,不過第二天的陽光要好得多,曬在身上暖洋洋的,一掃前一天的疲憊。走到了一家“陸氏人家”的飯店,原本想隨意打發一下午飯,不想菜色居然比“錢塘人家”好上許多,而點心比起第一天吃過的另一家也顯得美味無比,於是越點越多,一個接一個,估計看得老板娘都怕了。可是真的味道不錯,在此強烈推薦。不過估計我們當時坐在河邊的吃相就已經吸引了很多游人進去點菜。



回上海的時間還早,再游西街,走進了“清風草堂”茶坊。一條溫順的長毛大狗,一壺現調的溫熱果茶,一張溫暖的試音CD,“草堂”裡的點點滴滴都可以看出主人的有心。坐在椅子上,喝茶,聊天,看書,下棋,發呆。仿佛和窗外腳步匆匆、來來往往的游客身處兩個世界。斜照進來的陽光灑在精美的留言冊上,如我最後一句寫的,“這裡是最不像水鄉西塘的地方,又是最像水鄉西塘的地方。”水鄉,其實可以一直在自己的心裡。

為了方便,回程坐的是嘉善始發的長途汽車。仍在暗自慶幸,沒有從旅游集散中心跟團一日游。因為這次不但找到了西塘,還找到了水鄉。


精選遊記: 西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