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吉曼谷五晚七天自由行第五天下

作者: fireknicks

導讀其實,在飛機上還是有些值得寫的事的。 首先是看到了中文報紙。在普吉的酒店雖好,但中國人確實不多,酒店也沒把中國游客放到一個特殊的位置,因此,沒有中文報紙。只有漫游的手機告知上海關於暴風雪的橙色警報的消息。 其次是泰航的雜志上長篇刊載了年初去世的泰國皇姐(國王的姐姐)的介紹文章。其中看到了這樣一條信息:泰國為方便國民悼念皇姐,在皇姐 ...

其實,在飛機上還是有些值得寫的事的。

首先是看到了中文報紙。在普吉的酒店雖好,但中國人確實不多,酒店也沒把中國游客放到一個特殊的位置,因此,沒有中文報紙。只有漫游的手機告知上海關於暴風雪的橙色警報的消息。

其次是泰航的雜志上長篇刊載了年初去世的泰國皇姐(國王的姐姐)的介紹文章。其中看到了這樣一條信息:泰國為方便國民悼念皇姐,在皇姐去世一百天內,安排車輛供大家前往大皇宮祭祀。嘸!是否我們去大皇宮參觀也可以 …… .

在曼谷降落的機場並不是從上海來曼谷時的那個素瓦那普國際機場(又稱新機場,也是我女兒口中的那個“大大機場”),而是老國際機場Dong Muang機場。在攜程預定時,考慮到從機場到酒店的困難程度(交通堵塞、以及司機亂叫價等),因此已經預定接機服務。只是攜程告知,一輛車只能載8個人,如果9個人就要報兩輛車。考慮再三,就訂一輛車,把領隊(即在下)排除在被接機名單之外,能擠得下則擠(大不了在加點錢),擠不下的話,我就自己叫車或用其他方式去酒店。至少行李可以跟車去酒店。

下飛機,取好行李後,到接待區找接機的司機時,又出了個小插曲。旅行社在下接機單時,我們一行8人(注:我不在被接機的名單中)第一位姓莫,拼音為Mo。可是在接機區,只有一個舉著接Mr. Ho的牌子。幸好我的想像力豐富,上前搭訕。經過一番雞同鴨講(泰國人英文也不咋地!),並電話聯系後,總算得到確認。這時,我得根據前輩們的攻略以及設定的計劃,索取地圖並尋找我個人去酒店之路。在索要到地圖,並發現無人可以幫助我指明除出租以外的途徑時,發現接機的車輛其實還是很寬敞的,而且司機也根本沒清點人數。於是順利地一起上車,順利地到達酒店。擔心,實在有點多余!

到達的酒店叫貴都酒店(Rachata,和前一天去的皇帝島Raya,Rachata其實是同一個詞),在攜程網上的評價是品質一般,但據說酒店服務員都會中文,可以拿到中文地圖,低區域房間還有可能無線上網――感覺像是已經回國了!

到了酒店,才發現這樣評價有些言過其實。

酒店前台會中文?是。但只是一點點。

中文地圖?拜托,不過是地圖中的日文標注中有幾個漢字而已!

上網?試了一下,未遂。

登記入住時,酒店要求我們多的一個小孩補交早餐費50銖。(這麼便宜?)

等辦完手續,發現大客車已經把一大群同胞送了進來。大堂頓時喧鬧了起來。

房間在四樓。進了房間,發現冰箱裡只有兩瓶水,免費嗎?打個電話問問先。回答:每瓶20銖。另外,有熱水瓶,沒有電水壺!經了解樓層過道上有兩個茶筒。這也算是個解決方案吧。房間空調的聲音大的讓某些人難以入睡,這是晚上才感覺到的。

再次懷念普吉的諾富特!

接下來,是要解決晚餐問題。接機的車子到酒店前,看到有幾家中文字的餐館招牌。於是,派兩個人前去打探。

走進一家招牌上寫的“中華美食”的餐館,受到年輕的老板娘的熱情接待。餐館結構與國內一般城市街邊的餐館基本相似,用塑料薄膜套封的菜單。都是熟悉的家常菜,價格不算貴,最貴的菜(鐵板羊肉、紅燒魚等)也就180銖。環境也比較干淨。確定。晚飯就在這裡吃!

一頓下來,總共花費1200銖,眾口齊誇:“贊!”

其實,在這餐館的收獲還遠不止此。在這裡與老板娘換了錢(盡管沒有普吉鎮的價格好),還了解了至關重要的明日曼谷一日游的出行和采購注意要點。(華僑,親人哪!)

由於所住的地點不是在先前諸多攻略提供者下榻的考山路區域,因此,老板娘的指點真是雪中送炭。

基於對於傳說中的曼谷夜市的向往,經老板娘的指點,我們飯後前往距酒店僅一條馬路之隔的一個夜市――但人數已降至兩人,其余同志早早休息了。不料這個夜市令我們大失所望。這個夜市真夠大的,走了二十分鐘還沒到頭。但品種好像比較單一。該夜市主要內容包括:

服裝(占30%)――低檔。不做此生意的肯定沒興趣,做此生意的也不一定有興趣。

小吃(占40%)――剛吃完。沒吃完也不一定敢吃。但家家都不小,家家都很熱鬧,搞不懂泰國一般老百姓是否都是出來吃飯的,自己在家還燒嗎?

馬路菜場(占10%)――髒亂程度與國內有得一比,唯一的優點是他們明碼標價,只是,單位(每公斤還是每只、每個)看不懂;

水果(占20%)――就這個還算對胃口。後來還買了點回去。

原先根據老板娘的介紹,最熱鬧是在半夜開始到凌晨。小孩子們為了買紀念品回去送人,還准備半夜前來光顧,看來沒有必要了。

回酒店,在隆隆的空調聲中入睡。#


精選遊記: 普吉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