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中關村的白楊樹

作者: 小 菲

導讀一.是夏天的晚上。中關村的大街上靜悄悄的。和暉一起騎了自行車,從清華對面的新東方一路騎過來,路邊白楊夾道,地上有它們高大整齊的影子。光線不是很強,遠處霓虹閃爍。 海澱影劇院裡晚場電影散場,男男女女稀疏地在往外走。(好像在那裡上過一次新東方杜老師的英文電影大課,好幾百人) 有點蕭條了。自從95年底奧華電影院在雙安對面落成。奧華的設備在全 ...

一.是夏天的晚上。中關村的大街上靜悄悄的。和暉一起騎了自行車,從清華對面的新東方一路騎過來,路邊白楊夾道,地上有它們高大整齊的影子。光線不是很強,遠處霓虹閃爍。

海澱影劇院裡晚場電影散場,男男女女稀疏地在往外走。(好像在那裡上過一次新東方杜老師的英文電影大課,好幾百人)

有點蕭條了。自從95年底奧華電影院在雙安對面落成。奧華的設備在全北京獨一無二,無論是音效還是球幕,還有它的舒適與豪華。

雙安商場的建成是九四年的事情。此前的中關村地區沒有什麼像樣的商場。那時候擁有藍島、賽特、燕莎的東邊商情獨好。

94年三環修通以後,雙安、當代先後閃亮登場,加上這一地區較高的消費水准,從此與東邊平分秋色。

黃莊路口的那家麥當牢還閃耀著著溫馨。好像是九六年夏秋之際開的。當它在建的時候,曾和朋友約好,等它開張的時候,一起去。

原來的中關村,只在海澱圖書城那邊有一家麥當牢,永遠的人滿為患,喧囂而又快樂。

友誼賓館。在中關村的喧囂裡堅持著田園和經典。也是中關村裡屈指可數的五星級飯店,另外還有三家分別是首體對面新世紀和相臨的西苑,當代旁邊的燕山(全部五星)。

二.

白天的中關村永遠在堵車,由於公司比較近,著了急不打車騎自行車就過來了。把軟件送到代理商的手上,在他們的小門臉兒裡和他們聊一會兒,看他們沒事的時候打游戲,到貨的時候搬運,電話鈴響了就切換成誠懇而又專業的sales,聽他們在那兒舉重若輕地胡噴:(您要的功能)沒問題;有現貨;已經給您打最低折了;算了,為了表示誠意,我把零頭抹了!

放下電話,哈哈大笑:那功能我聽都聽不懂,那也得說得斬釘截鐵,越這樣,用戶就越不起疑心!小鄭還不回來,就一個技術人員不夠,再掙點錢(騙點錢)再招一個。

他那現貨我還不清楚嗎?整個中關村都缺貨,我總代理我還不了解貨源情況?

就這個折扣,他一套軟件就賺了幾千元到手了!

不過,著了急他那軟件真能有貨,大不了整個升級版冒充,再不行,他不是還可以把拆過包的重新用塑封機封上,然後賣給用戶嘛!

然後就聊晚上到哪裡吃飯。95年的香港美食城,96年興起的紅燜羊肉、羊蠍子…….還有就是北大門口那家網吧裡的《紅色警報》,北大門前那間有書生情趣的咖啡吧……還有就是今年要考MBA,上新東方,上MCSE/NOVELL的認證培訓……..還有形形色色的新產品發布會,誰誰誰又跳槽了,哪個公司又來了年輕的小女孩…….

很多的青春,很多的風華正茂。

有貪玩兒的,就有願干(實事兒)的。

有的徹夜打游戲,泡BBS;有的沒日沒夜地編程,想開發出自己的產品,然後再續金山、中文之星、用友的神話;也有人走商業的路子,先在公司裡做銷售,等把上家貨源和下家客戶的情況搞熟,就自立門戶,依靠和上家的交情扎貨(代銷、賒銷),依靠和下家的關系把客戶撬走,常弄得和原來的東家(老板)反目成仇,但村兒裡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這一類事不打官司,因為互相都捏著對方的把柄(比如賣假貨)。認了算了。由於業務路子很近,好則井水不犯河水,要不就彼此結了梁子。

有很多的雄心、報復,也有勃勃的野心,不擇手段。

記得有一個公司的老板講過:IT這一行可能是最大的捷徑了,不需要有雄厚的資金,不需要有背景,就能起步。我一定能出人頭地!眼睛裡是熊熊的火和冷酷的決心。

也有別有用心的騙子混水摸魚:有用假支票的,時候發現打到他公司去驗證支票真假的電話(他提供的)號碼是公共電話;有天天來扎貨,說月底結帳,到月底說在外地出差,然後就說破產賴帳的騙子。每天這樣的活劇就上演在中關村。

有的人久經沙場,練就火眼金睛,從此事業走上正軌;有人心腸變黑,變硬;有的人出國,有的人去外企。

那些兄弟共同創業的小公司,在取得一些成績的時候,合久必分,公司裂變。

每天都有寫字樓在裝修,有新開的公司,有效益好的要重新選址,有破產的留下滿目狼籍。



這兩天天氣暴暖,楊花就從辦公室開著的窗子裡飄飄悠悠地進來了,在空氣中輕輕地飛舞。

坐在出租車上,車廂裡的楊花此起彼伏,窗外的不斷飄進來,窗內的卻飄不出去,飛在臉上癢癢的,揮之不去,不招自來。

路上的行人手也不停地比劃著,這惱人而又可愛的楊花。

無孔不入。無處不在。

想起某一年的春天,騎一輛自行車,走在中關村,楊花直往鼻孔裡塞。容忍她的調皮,欣賞她的可愛。

現在的中關村沒有白楊樹了。1998年,全部砍倒了。那一天,我看見有外國記者在不停地拍照,拍那些巍峨的白楊倒下的一瞬,觸目驚心。

為了闊路,為了重新規劃。對不合時宜的,一刀伐倒。

現在,賣盜版光盤的少了。村裡又崛起了許多新的寫字樓,以新的面貌立於這條不再有白楊樹的中關村上,堅持著,渴望著“笑到最後”。

而且,現在的中關村範圍擴大了,不再有白楊亭亭的白頤路,現在改叫“中關村南大街”。那個全國最大的圖書館也准備把它的所有資料全部“數字化”。

中關村漸漸地形成了一個圈。西四環的“萬泉新新家園”就是為西部IT新貴量身訂做。房地產界還以中關村為中心,生造了一個概念一個賣點“CTD”(中央科技區)。

大批的學子也從這裡出發,像楊花一樣暫時飄去了世界各地。

中關村在他們的心裡,永遠有一種親切的回響吧?

寫這個東西,是為了放下一種生活,一段歲月,一個牽掛。

(後記:風颯颯地吹過中關村的白楊樹,嗚嗚_______)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