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美景美食行⑴—王家大院

作者: 卡夫奇妙醬

導讀晉中美景美食行⑴—王家大院. 人說山西好風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 站在那高處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嘩啦啦啦流過我的小村旁。 杏花村裡開杏花,兒女正當好年華。 男兒不怕千般苦,女兒能繡萬種花。 人有那志氣永不老,你看那白發的婆婆,挺起那腰板也像十七八。 由郭蘭英演唱的《人說山西好地方》,是五十年代末電影 ...

晉中美景美食行⑴—王家大院.

人說山西好風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

站在那高處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嘩啦啦啦流過我的小村旁。

杏花村裡開杏花,兒女正當好年華。 男兒不怕千般苦,女兒能繡萬種花。

人有那志氣永不老,你看那白發的婆婆,挺起那腰板也像十七八。

由郭蘭英演唱的《人說山西好地方》,是五十年代末電影《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的主題歌,不知道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還有多少記得這首歌。反正,韻味濃郁的曲調、清越激揚的嗓音,始終沒有被我的記憶拋棄。如今提起山西,人們往往先想到煤,即而把這個省份比做中國的“阿聯酋”。但自己心目中,第一時間蕩漾起的總是“人說山西好風光”的旋律。

2008年春節南方的雪災,不僅給很多回家團聚的游子帶來了麻煩,也讓不少打算利用假期出游的人們無奈放棄了計劃。不忍浪費自由時光,不甘拘囿在本地度假,看看中央台的天氣預報,臨時決定去山西轉轉。

趁著還沒豬跑鼠叫,趁著剛剛開始放炮,趁著回家的人潮有所減少,三十晚吃過年夜飯,上了西去的列車。(K611,北京→太原,硬臥139元)大年初一的太原火車站,售票廳內已是人頭攢動,唉,老百姓剛過個年就又開始謀劃來年的生計了,世道艱難!好在沒費太多周折買到回程票和下站的車票。又冷又餓,但站前若大的廣場冷冷清清,沒有一家鋪子開門營業。幸好站內快餐部還運轉,匆匆墊了點肚子,又上了去往介休的火車。(車票8元/人)

介休是個縣級市,年初一的上午街上幾乎看不到什麼人,預想中去王家大院的公交沒有找到,正常營業的建設銀行職員大姐,用自己似懂非懂的山西話,非常熱心地幫我們打公交公司的電話詢問,前後忙活了一通,最後遺憾地告知,今天公交班車停開,只有包車去了。陌生之地一下就遇到熱情淳樸的山西人,贊一下!

無所謂,旅行總有意料之外的事。與一輛小面司機談好價錢(40元),上車直奔目的。盤山路兩旁的山形與地貌,完全迥異於自己去過的其他地方,說不上險峻,也談不到靈秀,平緩深沉地綿延著,間或有些結冰的小河與未融化的積雪,不斷略過光禿禿的樹木,在冬季的寒風中凜冽著。

路面還算平坦,僅個別路段有些顛簸坑哇,但兩側路肩都是黑黑的煤屑。路上車少的出奇,一問司機,果然是因為過年,平時這裡整日塵土飛揚,都是運煤的大車穿梭來往,小車想超車很不容易,速度也受限制。25分鐘抵達靈石縣靜升鎮的王家大院,此時已近中午,填飽肚子才可以好好玩嘛!放眼望去,景區外各種商鋪林立,但都門窗緊鎖。總算看見一家冒煙的鋪子,呵呵,過年游玩人少,但解決基本需求就不能講究了。據說王家大院的第一代就是做豆腐起家的,到這裡當然要吃一盤王家豆腐。溫和柔嫩、中規中矩,沒有太多的特色,隨後上的酸菜蓨面,濃烈的酸、鮮、鹹和微辣,令人感覺西北風撲面……(景區飯菜價格不便宜,加之過年營業的店少,近來物價飛漲,二人花費60元。)吃飽喝暖出來,看見一隊披紅掛綠、盛裝打扮,敲敲打打、舞著長龍的鄉親,臉上洋溢著節日的歡欣。隨他們一路來到大院的門口,原來這裡正舉辦民間藝術展示會。花團錦簇的色彩,令人的心情變得有些興奮起來。看著那些開心的孩子老人,由不得感嘆,當我輩城市人對所謂的年、節越來越淡漠與麻木的時候,鄉村反而重視和傳承著民俗與傳統……王家大院——清代民居建築的集大成者,由歷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後裔——靜升王家於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先後建成。其建築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層樓疊院,錯落有致,氣勢宏偉,功能齊備,基本上繼承了我國西周時即已形成的前堂後寢的庭院風格,再加匠心獨運的磚雕、木雕、石雕,裝飾典雅,內涵豐富,實用而又美觀,兼融南北情調,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雖然山西的喬家大院名聲在外,但早就知道王家大院遠勝其上,被譽為“華夏民居第一宅”,有“王家歸來不看院”之說。故把此處定為游覽的第一站。下車伊始,就遠遠看見依山而建、綿延不盡的灰色牆桓,氣勢非凡。來到門口,朱鎔基的題詞“華夏民居第一宅”巨大牌匾,更是讓人對這裡充滿了期待。

門票66元/人,導游票50元另買。管理正規,憑票分配一位導游。對著入口的大院地圖,導游MM介紹真正的王家大院其實由六個建築群落組成,目前景區開放的只有兩個,分東西而立,西片稱紅門堡;東片稱高家崖。兩片之間跨溝有石橋相連。圖1,高家崖入口的門樓


先參觀高家崖,這是兄弟兩個人的宅子,東院是長兄的。其實中國的民居多是四合院形制,此處也不例外。跨過高高的門檻,轉過雕花照壁,前院呈現在眼前。庭院開闊而房檐高聳,與北京四合院的平緩、南方民居的狹窄相比,真正體會到什麼是深牆大院。

整體格局承襲了我國古時前堂後室的分布,前院是社交場所,現辟為展廳;後院則是主人的生活區,正屋是依地形而建的窯洞式結構,很有鄉土氣息而又符合氣候特征,冬暖夏涼,令人稱道。

兩側廂房,窄窄樓梯上的二層稱為繡樓,是女子未嫁之前居住的。導游MM說十三歲開始可以住繡樓,一直到出嫁,可一但上去就不能下來,一般也就住上兩、三年。若過了20歲還未出嫁,就成為老姑娘了!雖然居住條件很好,可想想當年身陷深閨的小姐們,肯定有著無盡的落寞與寂寥。從門口到室內到處可見精細的磚雕、石雕、木雕裝飾,華美雅致。門墩的雕刻栩栩如生,形態各異,寓意深刻;還有宅子外面牆壁的雕刻畫,每一個都是一個故事,有二十四孝的,有禮儀仁愛的,有八仙過海的,讓人贊嘆不已。天氣寒冷而陽光普照,在冬日晴朗的藍天下,灰黃的牆裙,鏤空的磚飾,舒展的屋檐,建築厚重而又不失精巧,有種蒼勁而不乏靈韻的美。

圖2,高家崖東院入口,後院、窯洞般的室內。


高家崖的西院是老二的宅子。據了解,他的官做的比兄長高,還參加過康熙舉辦的千叟宴,獲賜龍頭拐杖。故此西院的大門要比東院來的開闊寬敞許多。然而遵循長幼有序的原則,橫向伸展,但在縱向高度上,絕對沒有超過東院的大門。西院也有很多精美的裝飾,其中後院正屋屋檐下的彩繪木雕,散發著溫馨的生活氣息,而窗下的石刻壁畫,又昭示著王家對子孫德、行教育的重視。高家崖西院的西側,還有一個兩家共用的私塾院落,相比較居住院落的精致,為讓子弟專心讀書,心無旁騖,這裡的裝飾就比較簡樸了。角落裡有個小邀月亭,登上去的樓梯扶手是十二生肖,生動而有趣。想像著清風明月夜,紅顏陪伴,相對而酌的風月生活。。。。。東西兩院的後排是一個個窯洞,原本是看家護院的僕人居住的地方,現在改為辦公區了。圖3,高家崖西院入口,精美的門頭木雕,邀月亭、後院辦公區。

如果說高家崖突出的是奢華,那麼紅門堡則強調的是氣勢了。走過懸架在兩院石橋,俯瞰橋下山凹裡的山西經典的窯洞四合院民居,一個個簡樸的窯洞,實在令人感嘆貧富的懸殊。紅門堡建築群建於乾隆四年(1739)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大小院落88座,房屋776間,總面積25000平方米。紅門堡建築群的總體布局,既隱一個“王”字在內,又附會著龍的造型,除前堂後寢的院落外,為順應地理條件,一部分又應變為前園後院。因有些院落建於乾隆早期,故其裝飾纖細繁密中顯古樸粗獷,還保留著明代風格。設立在紅門堡內的中華王氏博物館、書畫館、珍寶館、拙居茶館、王家醋坊、豆腐坊亦向游人開放。紅門堡的地勢更突出了依山而建的特征,四四方方的城桓,裡面大院子套小院子。串起這些院落的,是三橫一縱的四條主要街巷。這些街巷呈現出“王”字!而中間一豎的這條路,沿山形向上延伸著……。陽光下,長長的巷子一面牆上畫出另一面高牆濃濃的影子,黑白分明,給人一種凝重的感覺。這裡的幾組院落,被分別設為歷史、珍寶、民俗等各種博物館,有些保持原先居住的狀態。雖然也有不少裝飾,但顯然沒有高家寨那麼精細了。有些地方,還可以看到以前的地下儲藏室,保存得非常完整。問導游MM,在開發成旅游景點之前,大院做什麼用途。答曰:從土改到97年,都是當地老百姓居住的。不由感嘆,哈,老百姓住這麼好的房子!又暗自稱贊民風淳樸,使用的同時還保護得這麼完好。紅門堡特色之處是後方最高的院子,這裡變成了前園後院的格局,前面是一字排開的四個花園,園園相連。雖然占地的形狀因地勢所限制,為正方形的幾何空間,不似中國傳統園林摹仿自然山水的自由形態,但裡面疊石、水池、小橋、樓閣,高樹矮枝,曲牆漏窗,這些傳統造園手法的運用,讓此地也充滿了中式園林的情趣,這樣的山居別墅,是家族德高望重的老者居住的地方。圖4,紅門堡小院的望月亭、後院花園院落、登城牆的樓梯,城牆頂俯瞰。

紅門堡外圍一圈的城牆不可不登。站在上面居高臨下,一層層灰瓦的人字形屋頂在腳下延伸……。前些日子下的雪沒有化盡,還覆蓋著不少北向的屋頂,讓眼前的景像增添了一份風致。從城牆向西北方向看,不遠處還有座類似紅門堡的大院,導游MM說是那六個大院群中的一個,叫“崇寧堡”,現被私人承包,開發建設成為星級賓館和餐飲中心。看著腳下層層鋪陳開來的一個個規整院落,厚重堅實的城牆,據說抗日時期閻錫山的隊伍據守此處,日軍硬是攻打不下來。想到以“大院”來命名這裡,實在有點名不符實,完全無愧於“城堡”的稱呼。據導游介紹,相對喬家大院,王家大院建築上依山而建風格呈多樣化,建築群坐落面積更大;歷史上跨越明清兩代年頭久遠,喬家富不過四代,僅短短百年歷史,但是王家大院已經達到十四代之久,祖上不僅僅從事商業,還有人做過司馬等級別的高官,所以王家的各房門坎都高於喬家大院。初一的游人實在少,告別導游,我們又從頭細細地看了一遍。清靜肅穆的氛圍,精美細致的雕刻,章法嚴謹、構思巧妙的布局無不向我們訴說著這個家族當年的輝煌。漫游其中,可以靜靜地欣賞屋頂、外牆的八仙、二十四孝等典故,也可以參與到門口鬧新春的活動中去……。

在這裡參觀了大約3個多小時,還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因擔心太晚不好找車,才戀戀不舍地離開。(回程包車50元,王家大院→介休火車站)圖5,紅門堡周圍城牆頂正面俯瞰。



精選遊記: 平遙

評論